您的位置 > 首页 ->中国电力新闻网-专题 ->全国电力行业优秀党建成果巡礼 -> 思想建设

国网四川资阳供电公司:以“红细胞”工程为载体的正能量传播实践

来源: 时间: 2020-09-16 17:11

  肖磊  吴健  张锦杰  唐波  左一丁 钟清发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资阳供电公司

  一、背景与意义

  红细胞是人体血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是运输氧气的重要工具,它流向身体的各个部分,使人体正常运转,细胞虽小,却产生了巨大的能量。企业是社会的细胞,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企业也是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力量,在促进社会公平、增进社会福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密切联系群众,全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方法,国网资阳供电公司结合实际,在2013年启动了“红细胞”工程,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充分发挥创新驱动作用,为公司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文化动力。通过汇聚“细胞”微力量,传递“红色”正能量,奠定了资阳城市“有爱”的道德基础和精神力量,“红细胞”已成为城市的靓丽名片。

  二、做法与经过

  国网资阳供电公司通过“红细胞”工程落实央企的社会责任,使员工成为企业道德血液的“红细胞”;延伸“红细胞”工程的范围,在全市发起建立“红细胞”志愿服务联盟,将每个企业(团队)打造成了社会道德血液的“红细胞”。

  (一)构建“红细胞”工程,提升企业卓越服务原动力

  1.引入“红细胞”概念,深化卓越服务理念

  国网资阳供电公司将“红细胞”的生动喻意引入企业管理,构建“红细胞”工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围绕企业实际工作,以关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关心群众的困难和需求为出发点,对内加强管理、提质增效,对外优质服务、造福百姓、引领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架起企业与城市客户、农村客户及员工的“连心桥”。

  2.设计基于“红细胞”工程的卓越服务管理架构

  将“红细胞”工程与企业现有管理机构、职能部门有机结合,改进工作流程、扩充服务渠道、修改完善管理制度,实行一人多责、团队共建的工作模式,打造企业、员工与社会紧密相连的交互平台,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帮助员工在优质高效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通过服务社会体现自己的更多价值,提升企业卓越服务原动力。

  (二)建立“红细胞”联动体系,提升工作推进保障力

  1.建立三层联动工作体系,分类专业管理

  建立领导、督导、工作网格三层联动、全员参与、贯通到岗的“红细胞”工程组织、工作体系。建立“红细胞”工程领导小组、督导小组、基层工作网格,包括“红细胞”示范岗、“红细胞”责任区、“红细胞”突击队、“红细胞”(志愿者)服务队,以及不定数量的“微公益”、“爱心书屋”等,具体落实工程的各项要求,使“红细胞”工程深入一线,更广泛覆盖、更紧密嵌入业务。

  2.细化基层网格责任清单,推动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根据不同基层岗位职权及具体工作,分点、线、面制定责任清单,细化工作职责:在“点”上,要求“红细胞”示范岗,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先进典型的带动示范作用,营造赶学先进的浓厚氛围,带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线”上,要求“红细胞”(志愿者)服务队以供电所、配网班为单位,积极开展电力延伸服务、关爱留守儿童、关爱务工人员、心理陪伴、助力高考、帮贫济困等活动,在节假日、迎峰度夏、春耕等特殊情况下开展特殊服务。“红细胞”突击队承担援藏帮扶、迎峰度夏(冬)、重要节日(任务)保电、电力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在“面”上,要求分管不同“红细胞”责任区的各党小组,发挥引领作用,引导党员围绕企业中心工作,主动承担区域内急难险重任务和保障区域的稳定和谐。

  3.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实现综合保障

  将党建工作与“红细胞”工程统筹策划、一体化开展,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中心工作双向融合、同频共振。根据工作实际、员工需求动态调整;通过上下联动,形成党委把关到位、职能部门指导到位、基层单位落实到位的三级指导联动机制。通过多种渠道和平台,对工作动态、创新亮点、实际成效以及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先进事迹进行广泛宣传,扩大“红细胞”工程的影响力和辐射面营造积极的工作氛围。

  (三)多措并举,提升“红细胞”精神文化内驱力

  1.开展心理关爱,架起“连心桥”

  持续开展“3·25善爱我”员工心理关爱计划,建立心灵驿站,开展心理辅导员培训、关爱拓展等活动,对3000余名员工进行心理测试。建立员工安全心智模式体系并在一线实践应用,培育科学安全理念、营造良好安全氛围。开展为职工送“微盆栽”、工作日“工间操”活动,举办“电力佳缘”青年联谊交友会等,架起员工与公司的“连心桥”。

  2.举办道德讲堂,构筑员工“善小”基石

  定期举办“红细胞”道德大讲堂,紧紧围绕中华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企、形势任务教育、廉洁自律、岗位履责、厉行节约等主题开展“专业讲”、“劳模讲”等宣讲活动,举办形式多样的心得体会交流沙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到员工的潜意识里,最终落实到行动中。

  3、选树先进典型,营造积极氛围

  建立月度先进评选制度,每月评选2名“红细胞”月度明星,将该项荣誉与经济收入、政治待遇挂钩,作为员工入党、职称晋级、干部选拔和优秀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并通过先进事迹报告会、媒体等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广大员工学习模范、创先争优。

  4、鼓励创新创效,激发员工创造力

  注重发挥技术领军人物的示范、引领、指导和辐射作用。组织建立“红细胞”创新工作室,实施新进大学生“两师带一徒”培养方案,组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团队,给青年员工提供充分展示自我、激发创造力的平台。

  (四)拓展“红细胞”志愿联盟,提升正能量传播影响力

  1.统筹设计、建章立制,成立“红细胞”志愿服务联盟。

  2015年12月,资阳市文明办与国网资阳供电公司以“红细胞”志愿服务体系为起点和基础,整合资阳市其他企业和部门的公益资源,联合全市其他企事业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资阳市学雷锋“红细胞”志愿服务联盟(简称“红细胞”联盟),针对文明城市创建、精准扶贫、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

  2.集中活动、协同推进,加强联盟单位适时互动。

  “红细胞”志愿服务联盟坚持“一联盟一核心”“一队一品牌”,以“有爱之城·志愿同行”红细胞志愿服务行动为总揽,围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采用季度集中行动与每月分散行动相结合的模式,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为形成月月有活动、季度有亮点、节点有高潮、全年不断线的工作格局,聚成一呼百应的社会力量。

  3.自主创新,突出亮点,打造城市“道德名片”。

  积极与联盟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将“红细胞”联盟互动写入合作协议条款,列出互动计划及落实举措,强力推进联盟形成常态。各成员单位策划其他需要联盟单位共同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丰富形式,突出亮点特色,重点培育打造一批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以项目品牌化、专业化助推进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利用与联盟单位的合作项目、共用平台、战略关系,围绕城市重点项目、工程、时下热点,运用“红细胞”功能,积极策划实施互动活动。

  4.“互联网+”、共创共享,建志愿服务联盟新模式。

  建立“红细胞”微公益、“红细胞”爱心书屋、“红细胞”服务站,开展扶贫帮困、助力新农村、志愿服务等活动,架起正能量“互联网”。建立志愿者微信群,由联盟单位指派专人组建微公益团队,进行合作管理。组织各成员单位开展“村小圆梦”活动、“五点钟课堂”志愿服务、“我们都来学雷锋”网络主题实践活动、义务献血志愿服务、文明引导志愿服务、重要节日主题志愿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建立基于“互联网+”的“红细胞”志愿服务联盟新模式,实现共建微公益团队、共创信息共享平台、共同传递温暖力量、共促联盟互动合作“四共一体,携手前行”的生动局面。

  (五)弘扬“红色”正能量,提升文化自信力

  1.全息传播、立体宣传,弘扬“红色”正能量。

  除了开展如敬老院、福利院全覆盖精准扶贫行动、“大手牵小手、电亮连心桥”关爱未成年人行动、新春送文化下乡等系列活动,把温暖实实在在送到百姓手中,还面向社会开通微信公众号,加强与“掌上资阳”、“资阳日报”、“四川在线(资阳频道)”的微信互动,宣传、弘扬正能量事迹。以“红细胞”品牌价值为中心,搭建起歌曲、网络情景剧、微电影等多种形式传播的“1+N”宣传框架,精心策划“‘红细胞’零公里志愿精准关爱行动”、“红细胞”志愿服务进校园关爱行动等主题宣传活动,及时披露“红细胞”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立标实践,内外互动营造全民服务的良好氛围。

  2、资源整合、文化共享,树立联盟文化“风向标”

  国网资阳供电公司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树立良好榜样。2017年开展基于志愿服务联盟建设的企业文化“走出去”卓越实践,让国网公司优秀企业文化“走出去”,推进文化共享、资源整合、信息互通、优势互补。2018年开展“红细胞”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在资阳市成为一道文化志愿服务的新风景。探索了国企企业文化共享模式,发挥了央企脊梁作用。

  三、成效与反响

  (一)成为有爱之城的“城市名片”

  在“红细胞”工程的推动下,培养了一支攻坚克难、服务社会的优秀队伍,企业内部活力大大增强,完成了多次急难险重任务。并涌现出“四川好人”、“四川省道德模范”蒋小康,“四川好人”、资阳市十佳志愿者李佳铭等一大批先进典型。“红细胞”零公里志愿关爱计划获得中国首届青年志愿者项目大赛金奖,“红细胞”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情况在人民日报《民生周刊》等各级媒体广泛报道,被评为2017年度“民生示范工程”;公司荣获“四川慈善爱心捐赠单位”称号,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单位。

  (二)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红细胞”坚持走“善小而为”的公益之路,营造传递友爱、共襄善举、守望相助的社会风气,带动了社会广泛志愿服务潮流。从企业到社会,“红细胞”的感人义举在接力,美德的强大能量在传递,体现了国有企业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勇于探索和大胆实践,创造了企业公民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范例。“红细胞”以点带面、榜样示范、机制保障、全面推进,影响社会风尚,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四、经验与展望

  国网资阳供电公司通过实施“红细胞”工程,主动履行央企社会责任,使员工成为企业道德血液的“红细胞”;在全市发起建立“红细胞”志愿服务联盟,传播了正能量。在今后工作中,大力推进“红细胞”品牌在电力行业内部的纵深拓展,全力支撑资阳市“红细胞”志愿服务联盟的公益化社会化推广,将“红细胞”社会责任根植做深、做细,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