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湖南电力:传承红色基因 加强党性教育
来源: 时间: 2020-09-01 17:48
覃君松 刘莉莎 吴俊青 许强键 易雨橙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背景与意义
国企姓党,红色是国有企业最鲜亮的底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针对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党性教育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性、深刻理论性的新理念新思想,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党性教育,是国有企业义不容辞的重要政治任务,也是国有企业独特的政治优势,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实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做法与经过
(一)建立“三项机制”,构建工作管理体系
公司党委把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党性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全方位构建三大穿透式工作机制,全面加强三维立体化管理,推动工作向深向实。
1.建立责任机制,实现“上下”贯通。公司党委负责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党性教育工作的领导,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各项资源,全面规划管控;各基层党组织按照“一级管一级、层层抓落实”原则,切实推动工作落地。各级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细化推进、检查指导。党组织书记切实履行第一责任,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各级团组织作为接续力量,积极配合,大力支撑。公司党校加强研究阐释、服务支撑。2.建立协同机制,做到“内外”联动。加强内部工作协同,统筹办公室、党建、组织等大党建部门联动开展工作,发挥工作合力;通过“联学联创”载体组织各直属单位和市州供电公司彼此间开展“内联”,进行红色资源共建、共享。对外深化合作,运用““联学联创”加强与政府部门、红色资源点的协同,引导基层单位与红色资源属地管理单位“外联”,提升工作效率和影响力。3.建立保障机制,确保“左右”支撑。强化制度保障,建立健全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党性教育常态机制,确保有效运转。强化资金保障,在党组织经费中安排专项费用于该项工作。强化纪律保障,注重工作规范,突出过程管理,确保不发生舆情事件、廉洁风险。强化成效保障,定期组织开展成果交流会、经验分享会,扩大工作成效。
(二)立足“三个层面”,深挖红色资源内涵
公司党委充分发挥湖南红色资源优势,从物质层、精神层、文化层等三个层面潜心挖掘红色资源内涵,实现内涵可亲、可学、可感知。
1.整合红色阵地,绘制“红色导图”。按“集中式规划、分布式选树、属地化管理”模式,以韶山为重点,以公司党校为依托,建设省公司级十大红色教育基地,在基层单位建立43个红色教育联系点,同步建设网上红色阵地,构建点、线、面有机结合的红色教育矩阵。依据红色资源绘制基地导图,运用互联网技术同步进行二维码展示,进一步增强红色教育的智慧感和时代感。2.弘扬红色精神,汇编“精神图谱”。大力挖掘红色资源蕴含的精神特质和教育价值,收集梳理包括韶山精神、抗战精神、骆驼精神、贺龙精神、雷锋精神等具有代表性的14种精神,汇编成册形成“精神图谱”,构筑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家园,为党员干部接受精神洗礼提高教育指南。3.汲取红色文化,打造“电力名片”。坚持以党内政治文化引领企业文化建设,把传承红色基因与国家电网新时代基本价值理念相融合,打造“东方红”“电骆驼”“电雷锋”“红雁”等红色电力品牌,为红色基因的时代传承注入电力特质。挖掘电力企业“红色榜样”,为红色基因传承赋予人格化承载、故事化诠释,涌现出一批以“电骡子”覃道周、“电骆驼”彭克昌、“电雷锋”张灿辉、何佳建为代表的典型榜样。
(三)把握“三种感知”,深化红色教育实践
公司党委深化红色资源开发,打造融视觉、听觉、触觉为一体的红色教育实践体系,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中加深理解,在实践中提升境界。
1.视觉传导,开发课程体系。将政治文化建设课题列为公司十大管理创新示范工程,研究红色课程系统,编印出版《探源与践行》等党性教育辅助读本。拓展红色课程平台,开设“红色电子课件”,开展微信推送,扩大红色教育传播半径。创新红色课程开发,依托湖南韶山红色教育基地、贺龙纪念馆等开发系列精品课程,提升红色课程“魅力值”。2.听觉传输,开设红色课堂。搭建内网、微信、QQ传输平台,通过远程连线开设微讲堂,打造“指尖上的传播课堂”。深化馆企合作,设立公司党校韶山分校,与任弼时纪念馆共建“电骆驼”红色教育展厅,依托“联学联创”形式合作共办读书班、研讨会、专题党课,打造“阵地上的理论课堂”。举办红色故事宣讲会,组织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歌会,设计情景党课、实景党课,开展红色主题朗读者活动,建立“舞台上的文艺课堂”。3.触觉传递,开展实景体验。以公司十大红色教育基地为重点,以红色联系点为重要依托,设计体验路线、开发体验内容。建设政治文化馆,搭建1000平米的党内政治文化实体呈现平台,清晰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优秀企业文化。在红色教育基地广泛开展“七个一”系列活动,增强党性教育参与感、仪式感。
(四)聚焦“三类团体”,锻造红色传承队伍
公司党委充分分析公司职工队伍特点,聚焦“三类团体”持续发力,以点带面影响全体职工队伍,推动红色基因在传播中传承、在实践中传承、在接续中传承。
1.打造“湘电求是宣讲团”,做晓之以理的传播者。以公司党务工作人员为主要对象,以先模人员为重要补充,建立红色教育师资库,组建湘电求是宣讲团,举办各级求是讲堂。宣讲团在内容上确立讲历史、讲理论、讲典型等“三大定位”,在授课方式上设立固定课堂、网络课堂、流动课堂等“三大课堂”,分赴基层站所开展分众化宣讲活动,将红色理论火种撒播在基层每个角度。2.建设“东方红共产党员服务队”,做导之以行的践行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国家电网共产党员服务队时“做好电力先行官、架起党群连心桥”的嘱托,结合湖南红色地域文化,深化国家电网湖南电力东方红共产党员服务队建设,着力将东方红共产党员服务队锻造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砥砺坚强党性的先行者和主力军。依托党员服务队打造党性教育熔炉,从党员中优中选优选拔队员,注重吸纳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业务骨干、团员青年作为“预备队”加强历练,全面提升队伍工作素质、党性修养。3.培育“电雷锋青年志愿者”,做持之以恒的接力者。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五四精神是红色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党委坚持党建带团建,以红色文化强化团员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团员青年成为红色基因的接力者、传承者和弘扬者。举办青年红色故事分享会、“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团日等活动,培育青年红色志愿讲解团队,选派优秀青年到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义务讲解,为团员青年提供心灵滋养、思想引导和精神鼓励。深化“用爱点亮心灯”“爸爸妈妈团”“电力课堂”“光明小屋”等青年志愿服务品牌的红色底蕴,在公益服务中传播红色文化,获全国、湖南省青年志愿者服务大赛金奖。
三、成效与反响
项目实施取得显著成效,为新时代国有企业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推动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借鉴。
管理体系系统化,实现从“单元”到“整体”的转变。围绕“谁来抓”“抓什么”“怎么抓”,对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进行了系统考量和全局设计,形成了责任机制、协同机制、实施机制、保障机制等,有力解决了内容相对独立不成体系等问题,形成了上下一统、纵横结合的工作新格局。实施路径项目化,实现从“粗放”到“精益”的转变。将工作进行项目化处理,梳理内在逻辑划分为挖掘红色资源、开展教育实践、打造传承队伍等项目,突出可控性、实操性,有效解决了形式繁杂而不规范等问题,有力推动了工作运行的科学化水平。
党员党性再强化,实现从“外驱”到“内驱”的转变。一系列项目措施,成为党员党性焕发光彩的“催化剂”,党性观念实现“入心、入行”,党性修养得到再加强、再提升,有力推动党员思想实现从“要我”到“我要”的转变,行为实现由“外驱”到“内驱”的转变。
成效评价可视化,实现从“隐性”到“显性”的转变。在广泛实践中,公司广大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得到切实增强,红色基因已成为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党建优势已加快转化为公司的创新优势、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有力推动公司经营管理实现突破,公司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专利金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四、经验与展望
红色基因作为我们党在长期奋斗中淬炼的先进本质、思想路线、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必须寻根溯源、正本清源,坚持党对国有企业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党性教育的领导,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红色基因不变质、红色传人不变心、国有企业不变色。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党性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体系,坚持把传承红色基因融入公司发展战略、业务领域和企业文化,推动工作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战略相融合,确保红色基因能够科学有效传承。基因只有传承才能存在,只有壮大才有活力。国企姓党、国企色红,让我们在回首中铭记、在缅怀中传承、在开拓中发扬,让红色基因永不褪色、代代相传,让党性愈发坚强、更有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