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社会责任

国家能源集团:“红胖子” 托起村民致富梦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11-04 17:14

史云爱 秦伟 白晓宁

  霜降已过,陕北黄土高原的清晨透着丝丝寒意,但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杨家沟镇岳家岔村旁的“国能助农”沙地红薯示范基地里,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

  田间,机械化采收与人工分拣有序配合,割草机的轰鸣声刚落,红薯收割机就紧随其后,一个个“红胖子”翻滚着跳出来,满溢着丰收的喜意。村民们迅速上前,默契地完成分拣、装筐、搬运,一条流畅的丰收作业线就此铺开。

  在机械不便操作的田边角落,52岁的李建蹲在田垄边,双手握住一棵红薯的藤蔓轻轻一提,一窝饱满的红薯破土而出,他捡起一个在裤腿上擦了擦,掂量着说:“这个至少有三斤重,今年的红薯,品相真是没得挑!而且这批红薯采用有机种植,吃起来甜糯细腻,口感很不错。”

  李建是当地有名的“实干派”,除了种植玉米、谷子等常规农作物外,还时常关注市场需求,积极尝试种植优质经济作物增收致富。

  2025年,国家能源集团投资530万元,建设“国能助农”沙地红薯示范基地,以杨家沟镇管家咀村为中心辐射3镇1街道办事处、7个村,优选适合种植沙地红薯的地块共计100亩,李建主动争取,成为首批参与种植的农户。

  从6月份栽下红薯秧苗后,李建每隔几天就要过来查看一下长势,如今迎来丰收,他心头的一块石头也终于落地。

  “今年预计能收三十多万斤,按市场价算,能卖一百多万元,要是行情再好些,收入还能更高。”李建说,为了尽快完成采收,他还雇了周边村庄的十多位农户前来帮忙。

  “我家地里的活儿基本忙完了,现在天天来红薯基地帮忙,一天能挣200多块钱。”米脂县杨家沟镇岳家岔村村民赵所孝一边利落地分拣红薯,一边笑着说道。

  这片“国能助农”沙地红薯示范基地,不仅长出了甘甜可口的沙地红薯,也承载着村民们增收的新希望。

  为保障农户种植效益,红薯基地优先选用适合本地气候、高产优质且抗病性强的红薯品种育苗,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派驻管家咀村的驻村工作队还组织村民赴绥德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让农户真正掌握科学种植的“窍门”。

  中午时分,暖阳洒在田边,管家咀村驻村书记秦伟与村民们坐在田埂上,讨论着红薯丰收后的销售计划。

  收成好,更要卖得好。秦伟积极发挥着桥梁作用,他计划通过对接神东煤炭工会工作部,通过销售帮扶等多种渠道帮助农户拓展红薯的销路。

  “来年我们计划在交通方便的地方建一座标准化红薯恒温库,彻底解决村民最头疼的储存问题。”按照规划,标准化红薯恒温库建成后可存储中转500吨红薯,解决储存难题,延长销售期。“现在只是采收季卖红薯,有了恒温库后,不管是冬天还是开春,咱们的沙地红薯都能卖,村民的收入就更稳定了。”秦伟说道。

  傍晚时分,田边的筐子里装满了刚挖出的红薯,一个个“红胖子”似在诉说着今年的丰收。对种植农户而言,这片红薯地带来的不仅是眼前实实在在的收益,更是对未来日子的美好憧憬——大家盼着红薯恒温库早日建成,盼着种植规模继续扩大,盼着日子能像这蔓延的红薯藤般,沿着帮扶的“支架”茁壮成长、越过越红火。

  驻村工作队持续从种植、储存到销售进行全链条帮扶,让沙地红薯真正成为村民增收的稳定产业,带动更多周边群众共同走上增收致富之路。在黄土高原的沟壑之间,“新产业”的种子已经播下,乡村振兴的画卷,也随着这片丰饶的红薯地,在希望的土地上徐徐铺展。

  责任编辑:刘础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