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社会责任

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云南分公司:茶光相映 绿能生金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8-21 16:59

罗家豪 葛霞

  8月12日,6 点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晨雾氤氲,一排排深蓝色的光伏板沿着茶山起伏延伸,与翠绿的茶树构成一幅和谐画卷。这里是德宏州江东乡与芒东乡首个大型茶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云南分公司东坡光伏电站现场,昔日这片土地还面临着产业单一、能源短缺等发展瓶颈,如今已成为“上可高效发电、下可优质种茶”的绿色能源创新示范基地。

国华投资东坡光伏电站。

  江东乡、芒东乡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重点产茶区,但过去受制于山区电网薄弱,茶叶产业发展遭遇瓶颈。“以前一到雨季就停电,茶叶加工经常被迫中断。”茶农李平回忆道,2019年之前,全乡70%的初制茶依赖柴油发电机,每公斤干茶成本增加近5元。

  更让茶农们忧心的是,部分坡地茶园因过度开发导致水土流失,茶叶品质逐年下降。“我们守着好阳光好土地,却找不到增收的新路子。”乡农业站相关负责人杨建明说:“2018年全乡茶农人均收入9800元,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2021年总投资5.4亿元的江东乡茶光互补光伏项目启动建设。项目创新采用“光伏+生态茶园”模式:光伏板低端距地面2.5米以上,确保茶树获得散射光;板间种植遮阴树种,形成微气候调节系统。

  “现在茶树就像住进了‘空调房’。”茶农李平指着自家光伏茶园介绍,夏季高温期叶片灼伤率下降60%,春茶发芽期还提前了一周。更让他欣喜的是,光伏企业以每亩8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并让村民参与除草、环境维护、安全巡查等辅助工作,年收入比之前翻了一番。

  2023年12月24日,芒市江东、芒东光伏发电项目建成投运,总装机93兆瓦全容量并网,年平均发电量约1.49亿度,产值约3681万元,税收约478万元。项目为德宏电网源源不断提供清洁能源,预计每年节约标煤7.22万吨,减少碳排放18.77万吨,解决当地就业30人,对带动当地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茶农正在采茶。

  听起来前景光明,但推进过程绝非坦途。“地里立铁架子会不会影响采茶?”“茶树晒不到太阳怎么办?”项目刚提出时,像蔺应波这样的村民心里直打鼓。高大的支架在他们看来,无疑是横亘在茶园里的巨大障碍物,担心磕碰不说,更怕影响采茶效率,耽误了春茶这最金贵的时节。疑虑像山间的雾气一样在村民中弥漫开来,项目推进一时陷入了僵局。

  项目方深知,单靠图纸讲解和口头承诺难以真正打消大家的顾虑。“百闻不如一见!”项目经理牛元决定采取最直接有效的办法,组织村民去已经建成的光伏茶园参观。当蔺应波和其他心存疑虑的村民踏上那片“样板田”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惊讶不已。茶园里确实整齐排列着光伏板支架,但经过科学设计的光伏板被架设在足够的高度,下方预留了充裕的空间。茶农们穿梭在光伏板下的茶垄间采茶,动作流畅,完全不受阻碍。更让他们惊喜的是,茶树在光伏板的“呵护”下,非但没有萎靡不振,反而长势良好。

  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胜过千言万语。茶园主人热情地介绍着项目带来的额外收益:稳定的光伏发电收入、茶园管理的科技化提升,以及茶叶品质在特定条件下的改善潜力。园区管理员介绍:“项目采用了特制的透光型光伏板或者科学的间距设计,既能有效发电,又能保证茶树获得必需的散射光,甚至在某些季节还能起到一定的遮阴、减少水分蒸发、防止嫩芽灼伤的积极作用。”最终,疑虑转化成了信心,观望变成了支持。

芒东乡“茶光互补”项目。

  “以前觉得这些铁架子占地方,现在才知道是宝贝。”蔺应波乐呵呵地说。自从茶园装上光伏板,他家的茶叶不仅更好卖了,价格也涨了不少。现在除了卖茶,还能从光伏项目挣到一份工钱,日子越过越红火。从一片茶叶到一度绿电,江东乡的转型之路越走越宽。这里的光伏矩阵不仅是清洁能源的生产基地,更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阳光银行”。通过“茶光互补”模式,当地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光伏板为茶树遮阴提质,茶叶因生态认证身价倍增;绿色电力并网输送,为村集体带来稳定收益。

  “我们正积极探索更多元化、更高效的生态友好型‘光伏+’新模式,让阳光既发电又生金,实现土地增效、产业升级、生态共赢!”场站负责人冯鹏介绍道。随着中缅经济走廊建设的深入,这种“上可发电、下可种茶”的互补模式,不仅能提升土地综合效益,未来还将为绿色电力输出、优质茶叶出口发挥效用。

  该项目的实践证明,新能源项目与传统农业并非零和博弈。通过精准设计产业融合模式,一片土地既能产出清洁电力,又能提升农产品价值,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这种“茶光共生”的高质量发展,为山区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责任编辑:刘础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