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8-04 16:06
孙涛
7月30日,大庆的绿色草原上,风掠过输电铁塔的角钢,带起防鸟刺轻颤的微响。湛蓝天空下,一只东方白鹳展开两米多长的双翼,在铁塔上空盘旋两圈后,转而飞向远处的湿地。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黑龙江公司西部设备维保中心主任吴希冬望着那道白色弧线,思绪回到3年前——那时,这里的铁塔还是它们最爱的“筑巢高地”,导线经常因鸟粪发生短路,如今却成了彼此默契绕行的安全区。
2021至2022年,大庆草原风电场因鸟类引发的输电线路短路跳闸高达60余次。最糟的是2022年5月,一个月内线路发生9次跳闸,有时一天之内跳闸两三次。运维人员背着20斤重的工具包,排查每一条导线、每一个绝缘子,却连个故障点的影子都没见着。
“23公里线路,我们走了不下5遍,连每片绝缘子的裙边都擦干净了,可跳闸还是像躲猫猫似的。”直到5月下旬的一个午后,安全员孙智明蹲在铁塔下歇脚时,眼角余光瞥见塔顶有个巨大的黑影——是东方白鹳!那只鸟歪着头梳理羽毛,一坨排泄物顺势坠落,正砸在下方的导线上。只听“滋啦”一声,蓝紫色的电弧猛地蹿起,孙智明手里的水壶“哐当”掉在地上,他摸出随身携带的对讲机,兴奋地喊道:“找到了!是鸟粪!”那一刻,铁塔下的一群汉子,激动得像孩子般跳跃——两个多月的煎熬,终于有了答案。
可接下来面对的是更棘手的难题。东方白鹳是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偏爱在高大树木或建筑物上筑巢,草原上的输电铁塔变成了它们筑巢的首选。它们的巢穴用树枝搭成,下雨时潮湿的枝条会导电。粪便更是“定时炸弹”,酸性排泄物具有导电性,落在导线间极易引发短路。“一边是国家保护动物,一边是电力供应……”风电场负责人张维龙看着跳闸数据报表,矛盾的心情溢于言表。
风电场会议室的白板上,密密麻麻贴满了鸟害照片:被鸟巢压弯的铁塔横担、被电弧灼伤的导线、绝缘子……“要解这个题,得让鸟和设备各得其所。”西部设备维保中心副主任郑可新盯着白板上的照片说,“咱们搞运维的,不光要保电,还得护鸟。”一场推动鸟、线和谐共生的专项行动就此启动。
通过查阅资料、与相关部门咨询,线路运维人员根据东方白鹳的生活习性,在线路上加装物理防护措施,找到了护线与爱鸟的共赢方法。对于已发现的白鹳鸟巢,采取在绝缘子上加装防鸟挡板和防污挡片的措施,在保护东方白鹳正常生活的同时,也保证了供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对于未筑巢的铁塔,在塔顶安装防鸟刺——12根不锈钢条以60度角向外伸展,像撑开一把伞,刚好挡住东方白鹳的落脚处,却在缝隙间给麻雀、燕子留了条“安全通道”。同时,在杆塔上加装视频在线监控装置,实时监测鸟类活动,全方位保证鸟类生存。为了尽到“地主之谊”,他们在朝阳的树干上安装人工鸟巢,还特意往里面铺了一层发酵过的木屑。“白鹳啊白鹳,欢迎入住我们的‘精装房’,这里既保暖又透气,比铁塔上还舒服!”职工们笑着说。
此外,该公司还组织62名“爱鸟于心”志愿者走进周边村庄,给村民讲解鸟粪引发线路跳闸的原理,叮嘱大家如果在线路上发现鸟巢,要及时联系他们。500多张宣传单上,东方白鹳的照片旁印着一行字:“它的家,或许可以更安全。”
通过摄像头,张维龙看到铁塔顶端的防鸟刺在阳光下闪着光,两只东方白鹳在铁塔上稍作停留,最终飞向不远处的人工鸟巢。中控室里,屏幕上的线路运行曲线平稳得像草原的地平线——2023年秋季至今,再没发生过一次鸟害跳闸。当风车的叶片与候鸟的翅膀在草原上共享一片天空,铁塔的角钢与鸟巢的树枝在阳光下各安其位,龙源电力的员工们用三年时间证明:保电的初心与对自然的敬畏,从来都不是选择题。每一次巡检的脚步中,都在追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答案。
责任编辑: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