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社会责任

国网凤城市供电公司:跨越23载的光明之约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5-21 08:54

李双娥 周维唯

  春日的阳光透过凤城市特殊教育学校的玻璃窗,洒在孩子们专注的脸庞上。教室里,一群身穿红马甲的电力志愿者正与学生们共同创作扎染手绢,蓝白相间的花纹在布面上晕染开来,如同希望的种子在这群特殊孩子心中悄然萌芽今年是国网凤城市供电公司“青春光明行”志愿服务活动的第23个年头。时光流转,一代代电力人用坚守与温情,为特教学生点亮了通向未来的光明

  缘起:一盏灯,照亮特殊教育的星空

  2003年,国网凤城市供电公司响应国家电网公司“青春光明行号召,成立青年志愿服务队,凤城市特殊教育学校结为志愿帮扶对子。彼时的特教学校设施简陋,电力线路老化问题频发。志愿者孙广忠回忆道:第一次走进学校,孩子们在昏暗的教室里学习,窗外的电线像蛛网一样杂乱。我们暗下决心,不仅要保障用电安全,更要为他们带去光明和温暖。

  志愿团队从基础做起检修线路、更换老旧设备、捐赠教学物资。2008年,志愿者们为学校义务开展线路检查,加装安全保护器消除潜在隐患;2011年特教学校搬迁,志愿团队全程为新校址用电保驾护航,并与师生们在旧校址留下珍贵合影;2013年,志愿者们送去体育器材和体育用品;2016年,他们捐赠近万元米面粮油等生活物资深入参与手工实践课堂,以陪伴见证孩子们成长的珍贵瞬间。

  在为学校改善硬件设施的同时,志愿者们也深入课堂,用心贴近孩子们的生活。2019年,志愿者们开设“安全用电微讲堂,通过绘本和互动游戏帮助特教学生掌握用电常识;2023年,志愿者带来“禅绕画”课程,精致的线条带开启心灵觉醒之门;2024年,电力雷锋们捐赠新课桌椅和校服,并与孩子们共同完成非遗“扎染手绢。多年来,特教学校的孩子们不仅学到了一技之长,更在电哥哥电姐姐的陪伴下逐渐敞开心扉。多名毕业生走上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成长:从沉默害羞到向阳而生

  在志愿者厚厚的帮扶日志里,洁的名字被反复书写,每一页都浸染着温暖与希望。

  “爱心妈妈”团队是国网凤城市供电公司“青春光明行”志愿服务中的一个群体2014年初春,爱心妈妈”团队与小洁家形成帮扶对子,初次见面的场景令所有志愿者难以忘怀。推开东汤镇一扇低矮的木门,瘦小小洁正缩在墙角,单薄的校服下露出一截冻得发红的手腕炕上,瘫痪的奶奶艰难地喘息着,枯瘦的手指紧紧攥着被角父亲病逝,母亲杳无音讯,祖孙俩靠着微薄的收入和邻里接济度日。志愿者蹲下身,将1000元助学金塞进女孩皲裂的掌心。小洁的指尖颤抖着,反复嗫嚅谢谢阿姨,声音轻得像飘落的雪花。

  此后数年,红马甲的身影如约而至。2015年妇女节前夕,志愿者将一件厚实的棉衣披在她肩上,袖口还带着熨烫的温热;2019年3月,志愿者踩着未化的积雪送来助学金,200元塞进她衣兜有事随时找我;2022年,志愿者们拎着米面粮油挤进小屋,临走时悄悄在窗台压了2000元“高考冲刺基金”——那是53位“妈妈”凑出的心意。如今,土墙上层层叠叠的奖状已糊满半面墙,小洁在作文里写道:“原来奖状也能当砖瓦,砌出一条通往大学的路。”

  传承:跨越时光温暖守护

  “我承诺,尽己所能,不计报酬,服务他人,奉献社会!”每年8月的新员工入队仪式上,志愿者们面对“雷锋”共产党员服务队队旗庄严宣誓。队伍中,新人的声音清亮如泉,誓言铿锵如铁;而列队旁观的老志愿者眼中,欣慰的泪光微微闪烁——23载光阴流转,这支队伍从最初的寥寥数人壮大至276名成员,服务形式也从单一的电力检修发展为涵盖“电力保障+教育帮扶+情感关怀”的全方位服务体系。那些回响在特教学校操场的誓言,早已化作温暖印记,深深镌刻在凤城特殊教育的土地上。当退休的老志愿者回访学校,看到曾被帮扶的孩童成长为面点师、手工艺者,他们笃信:这份跨越时光的守护,终将凝成照亮生命的星辰,在孩子们记忆的长河中永恒闪耀。

  特殊教育是一束光,照亮残缺却坚韧的生命电力人的爱心是一座桥,连接孤独与温暖的世界。23年,276名志愿者,10万余元物资……数字背后,是国网凤城市供电公司对“人民电业为人民”誓言的无声践行。电路会老化,但爱的电流永远满格。如今,新一代“电力雷锋”正接过接力棒,让这份跨越23载的光明之约,赓续成照亮特殊教育学生的精神火炬

  责任编辑:于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