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5-15 07:07
李旋 全素燕
五月初的兰州新区裹着黄沙的风掠过化工园区,甘肃耀望化工有限公司的离子膜烧碱车间里,机械轰鸣声与电流的嗡鸣交织成独特的交响乐。电气车间主任石培杰的工服上沾着些许油渍,他指着身后高耸的110千伏专用变电站,语气里带着感慨:“三年前这片地还荒着,现在变电站通了电,生产线调试进度比原计划快了整整20天!”银灰色的变电构架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将澎湃电能输向车间深处。
110千伏耀望变电站内国网兰州新区供电公司工作人员与甘肃耀望化工有限公司电气车间主任石培杰共同了解用电需求。李旋 摄
这样的“电力速度”,正是国网甘肃兰州新区供电公司赋能产业发展的生动注脚。国网兰州新区供电公司营销部五级职员陆晓军向记者回忆了耀望变电站的诞生轨迹——2023年7月提前接通临时电,2024年3月接到13.5万千伏安正式用电申请后,48小时内完成供电方案设计,系统接入审批流程提速60%。最令人惊叹的是:原定2025年4月8日的送电节点,硬是被压缩至4月1日凌晨。“那天凌晨1点,我们裹着军大衣在变电站盯着仪表,直到所有指示灯转绿才敢松口气。”陆晓军揉了揉被风吹眯的眼睛,仿佛那夜的寒风仍萦绕指尖。
国网兰州新区供电公司员工在110千伏耀望变电站,协助客户开展安全用电检查。史双绚 摄
这场“与时间赛跑”的底气,源于三年前的前瞻布局。2023年初,当耀望化工的项目规划图还躺在设计院档案室时,供电公司已联合兰州新区管委会协同开展园区电网规划研究。330千伏红乐变电站如同巨人的心脏,将澎湃电流泵送至园区每个角落。
“我们给这片区域预留了五年的负荷增长空间。”站在红乐变电站站内,石培杰指向站外塔吊林立的场地,“提前布局优化电网网架,不仅保障了项目快速接电,更为我们企业发展注入信心。如今项目设施齐全,6月烧碱厂调试完毕即可正式投产,预计6月底年产成品烧碱30万吨。”
七八公里外的兰州何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控制室内,智慧大屏上的双回路供电曲线划出两道完美弧线。生产计划部副经理王生鹏的手指在电费账单上轻轻划过:“2023年每月电费463万元,今年4月降到423万元。”这40万元的差额背后,藏着兰州新区公司大项目服务专班的“度电必争”——从优化基本电费计费方式到调整功率因数考核策略,从峰谷时段生产调度到绿电交易比例测算,专班成员的笔记本上记满了与企业技术人员的研讨记录。
“供电公司多次上门了解用电负荷与交易情况,分析电费账单并制定降本策略,极大助力了企业降本增效,我们十分感激!”王生鹏满怀感激地说。
这种精打细算的电力服务,在矿产处理产业园演化成更震撼的画面。站在330千伏旺钰变电站改接工程现场,宏彬新能源设备部副经理张骞仰头望着正在组立的铁塔,塔身上的防锈漆在阳光下泛着银光。“电力线路改接的外线工程费用由新区政府和供电公司承担,为我们节省了一大笔开支。”
他所说的正是兰州新区“政企共担”政策——对省级以上重点项目,原本由客户承担的电力外线工程费用,现由政府与供电公司全额兜底,企业无需出资,获得感与满意度显著提升。
国网兰州新区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赵虎递过一沓报表:近两年通过该政策为513家企业减免接电成本1.1121亿元(其中政府投资0.3431亿元、供电公司投资0.769亿元)。平均接电时长从45天压缩至15个工作日。“现在企业带着设备来,我们带着电网接。”陆晓军的话语里透着自信,身后展板上“三抓三促”“提质提速”的标语鲜红夺目。
国网兰州新区供电公司员工在兰州何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了解客户最新用电需求,并开展安全用电检查。史双绚 摄
企业走到哪里,电网就提前铺到哪里。这些超前布局、纵横交错的电网如同大地的银色神经网络,照亮了黄土高原上的这座新城,照亮了“强省会”战略下兰州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通途。
责任编辑:于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