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3-09-21 17:24
强英杰 高宛童
对于能源企业来说,积极顺应交通能源转型大势,抓住电动汽车、氢能汽车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综合能源服务已经成为必选项。在巩固传统成品油销售优势的同时,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正加快布局和建设综合能源站,推动终端营销网络转型升级——综合能源站,区别于传统的油气能源站,广义上是指能够提供两种及以上的交通补能方式或提供非油气能源服务的站点。其主要形式包括油+充电、换电、光伏发电、加氢、加气等多项功能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加能站,还有独立充电站、换电站、加氢站、光储充一体化站。
在落实“双碳”战略的背景下,中国的能源结构正在加速转型。在交通领域,汽车动力加快向清洁化、电动化转变。有机构预测,至2030年,中国的交通用成品油需求量约为2.8亿吨,较2022年下降20%。
购买新能源汽车正成为更多年轻消费者的选择。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达28.3%,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620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77.8%。新能源汽车强劲的发展势头也给了车企更多鼓励。今年4月,国家能源局发布《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建设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综合能源站和终端储能。传统加油站转型已是大势所趋,综合能源服务驶入“快车道”。
中国海油佛山沧江南油氢合建站,黄珺摄
传统油气公司入局新型补能市场
在此背景下,由于交通用成品油需求提前达峰,油品销售终端竞争加剧,传统加油站转型发展需求迫切,须抢抓窗口期完成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新的商业模式已初显端倪,率先完成转型的油气公司将在下一轮竞争中赢得先机。
面对市场导向与政策支持的叠加效应,传统油气公司纷纷入局新型补能市场,通过成立独立新能源业务板块、打造独立品牌、积极资本运作、跨界拓展商务与技术资源等手段,切入新能源赛道,谋求转型发展。当前新能源服务基础设施呈现充电为主、换电为辅、加氢试点的特征。
截至2022年底,中国石化已建成充换电站 2299 座、加氢站 98 座,规划“十四五”末期建成充换电站 5000 座、加氢站1000座。今年,中国石化提出“进一步抢滩布局新能源市场,打赢网络发展第三次战役”,目标是成为国内头部充电网络运营商,新增易捷充换电业务部,走出加油站点、布局独立充换电站,并对各销售公司下达充换电站开发考核指标。
截至2022年底,中国石油建成充换电站367座,规划“十四五”末期建成充换电站 1000 座。今年,中国石油加大自主投资力度,7月启动一次性5亿元充电设备公开招标,9月8日官宣收购普天新能源,引起行业广泛关注。
中国中化于2022年12月在雄安注册成立中化新能源有限公司,确定换电、充电、氢能、光伏四个新能源业务发展方向。壳牌于2021年开始布局在中国发展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打造独立充电品牌,成立充电开发、运营、客户服务中心,2022年12月收购比亚迪电动投资公司80%股权,2年时间已建成投运800座独立快充站。BP、道达尔分别与滴滴、三峡集团成立合资公司,深入中国电动车市场。
综合能源站建设初见成效
2022年6月,中国海油提出要积极布局和建设综合能源站,积极推进零碳加油站试点项目建设,开展加氢综合能源示范站建设,探索发展多能互补供能模式,构建智慧型多元化能源供给体系,逐步实现由能源生产商向综合能源服务商的转变。
“传统加油站的转型,一方面是在能源供应方面实现加油、加气、加氢、充换电‘三合一’乃至‘四合一’;另一方面也要在低碳环保、高效用能、智慧管理、降本增效等方面做好转型,如在罩棚、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中海炼化规划计划部总经理梅相银说。
中国海油现有 1400 余座加油站,是中国海油终端能源服务转型的载体与中国海油品牌形象展示的窗口。通过组织销售大区成立综合能源站建设专班,建立月报机制,中海炼化专项推进综合能源站建设。2022 年以来,中国海油对综合能源站建设的相关探索初见成效。
目前,中海炼化已与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南方电网、特来电等公司实现资源共享,发力布局充换电业务,建成中国海油首座充换电站、首座超充站、首座高速服务区充换电站,试点建设中国海油首座加氢站已完工验收。
中海炼化还研究在广东荔城高速服务区打造中国海油首座零碳综合能源服务区,计划建设1.5兆瓦光伏发电以及等比例储能设施,满足24台380千瓦充电桩、2台500千瓦换电站供能需求,与传统加油站相比,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1500吨。
中国海油长沙汇金路油电+光伏发电站,李洋摄
乘势而上推动转型升级
随着试点项目逐步落地,关于是否要走出加油站、建设独立充电站,以及如何构建差异化发展策略等讨论愈发热烈。
2023年8月,中海炼化组织召开综合能源站业务发展研讨会,进一步明确要抓住机遇,以建设综合能源站为契机推动终端营销网络转型升级。中国海油综合能源站建设发展由此进入新阶段。8月25日,中国海油首座加油站外独立充电站建成投运。
“我们从组织保障、体系建设、项目建设、对外合作四个方面,全面推动中国海油终端能源网络转型升级。”梅相银介绍。
在组织保障方面,中海炼化成立综合能源站专项工作组,下设市场及发展策略研究、重大项目实施、项目督导落实、投资决策体系建设等6个工作小组,逐步建立综合能源终端业务管理体系。
在体系建设方面,能源经济研究院正在编制《中海炼化综合能源站专项规划》,梳理发展思路、原则、路径和目标;中海油石化工程进一步完善《中海炼化综合能源站标准化手册》,对充电、光伏、加氢不同组合场景,分类制定标准化要求。
在持续推动在建综合能源站项目落地实施的过程中,中海炼化做好帮扶与督导,通过对在营综合能源站效益进行持续跟踪与分析,为后续各类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接下来,中海炼化将继续推动与充换电行业头部企业相关合作,力争实现成建制充换电网络开发。
中国海油惠州迎宾油+充换电站,杨铭摄
未来,“油气电氢”综合能源站将成为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提供独立单一能源,或以不同组合同时提供多种能源服务。中国海油正化挑战为机遇,在转型中拥抱变化,踏准新能源发展的脉搏。
责任编辑:杨娜
校对:高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