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家记忆》聚焦洞头先锋 洞头海霞电力女子服务队亮了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2021-08-17

央视《国家记忆》洞头先锋

——洞头海霞电力女子服务队侧记

国电力新闻网通讯员 张方东   林小芳

  8月6日,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国家记忆》栏目播出的《海防女民兵》第五集“洞头先锋”中,洞头海霞电力女子服务队以电力排的身份参加“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建连60周年军事课目汇报演示活动,展示了无人机巡视、带电作业、激光清障等技能,全方位凸显海霞电力女子服务队在电力抢修和应急抢险过程中的飒爽英姿。

  上世纪60年代,一部长篇小说《海岛女民兵》、一部电影《海霞》、一首歌曲《渔家姑娘在海边》,使“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闻名遐迩、享誉全国,其“爱岛尚武、励志奉献”的海霞精神也就此烙印在一代代人心中。

  这支全国唯一成连建制的女子民兵队不断吸引着一代代渔家姑娘的加入。2007年,洞头首支以“海霞”命名的服务队——海霞电力女子服务队成立,并于2009年加入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成为电力排。如今,这一抹“海霞”依旧明媚,作为其中唯一以行业为单位进行编排的队伍,电力海霞正在谱写属于她们的新时代青春赞歌。

  爱岛尚武,守卫海疆---“不爱红装爱武装”

  在第一代“海霞”心中,当民兵除了战备需要,更源于一份强烈的家国情怀。也正是对这份情怀的坚守,使电力排的“海霞”们始终坚守在这方土地之上。她们积极参加准军事化训练、实弹射击演练和野外军事拓展,以“国安家安”的信念闪耀在海岛发展的每一段历程、每一个角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说工作服是电力排队员的“军装”,那电力工器具就是她们的“武装”。无论是验电器、接地棒、测温枪这些“老家当”,还是无人机、激光炮、智能机器人这些“新家伙”,队员们都能如数家珍、熟练操作,为的就是关键时刻可以“拉得出、用得上、干得好”。

  考虑到服务居民过程中可能需要排除用电故障,早在2008年3月初,海霞电力女子服务队便着手组建了自己的电工小分队。她们多次聘请公司里的技术能手为非电专业的队员教授电力知识,培训实操技能。不久,这支巾帼电工队就活跃在了服务现场。

  励志奉献,情满海岛---“化作春泥更护花”

  同往年一样,今年的端午节也是海霞电力女子服务队一场坚持十余年的约会。节日前夕,电力海霞姑娘们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带着包好煮熟的粽子和油、大米、鸡蛋等节日慰问品前往大瞿岛4名孤寡老人家中,为他们送上节日的祝福,给这个沉寂已久的家带来欢声笑语和温暖。

  选择了“海霞”,就是选择了付出,就是选择了最高水准的服务。这几年来,服务队紧紧围绕洞头建设“海上花园”目标,秉持“海霞电力情,情系千万家”的理念,广泛开展疫情防控、防汛抗台,扶贫助困等活动,无论是为弱势群体整治内线,还是开全省之先创立“海上供电营业厅”服务孤岛居民,亦或是启用“洞电阳光小屋”关爱留守儿童,电力“海霞”已然成为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金字招牌”。

  秉承着承担社会责任的初衷,自成立海霞电力扶贫帮困基金13年以来,服务队共开展了孤寡老人、贫困户、留守儿童等帮扶活动700余次,资助了近2800人,服务队的姑娘们也成为了海岛百姓的贴心人。

  洞天福地,从此开头---“海霞精神放光芒”

  “漫云女子不英雄,万里乘风独向东。”海霞队员们不仅是各个岗位上的精英,而且是每一个家庭中的母亲、妻子或是女儿。海霞电力女子服务队员的身份给了她们更重的责任,但海霞的队伍却在不断壮大。每一位新入职的女职工无不被“海霞”精神所感召,积极申请加入“海霞”的行列。

  如今,洞头海霞电力女子服务队已经走过了十四个年头,从田间到海边,从机关到企业,电力“海霞”的足迹踏遍了百岛洞头的每一个角落;从日出到日落,从春夏到秋冬,那道绚丽的霞光俨然成为一面光辉旗帜。

  岁月变迁,精神永恒。秉承了老一辈光荣传统的新时代电力“海霞”们,立志成为优质服务的倡导者、扶贫帮困的实践者、传统美德的传承者,让“海霞”精神焕发出新的光彩,让海霞电力女子服务队绽放出最耀眼的时代光芒。

责任编辑:周小博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

Copyright © 2001-2020 中国电力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电力报》、《中国电业》上的新闻,版权归中国电力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中国电力新闻网登载新闻业务的函:国新办发函[2000]232号。京ICP备1501736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09026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6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2238117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21 互联网举报中心

广告直拨:江蓬新 010-52238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