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10-31 16:34
孙勇
集控值班员赛场,从来都是技术与心智的终极较量——仅仿真机比赛故障清单就涵盖900余条基础故障,考题更以“组合拳”形式呈现:6套组合故障题,每套嵌套3至4个关联故障,不同故障搭配又衍生出成千上百种变化;选手不仅要精准完成故障发现、应急处置,更须具备单元长、值长的全局思维,同步做好隔离检修、系统恢复与风险预判。
正是在这样高难度、高要求的赛场,在2025年浙江省省级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发电企业集控值班员赛项中,浙江浙能绍兴滨海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浙能滨海热电”)运行部王佳丽、汪简凡组成的“巾帼战队”脱颖而出:首次冲击省级竞赛便一举斩获团体二等奖,王佳丽斩获个人二等奖,打破了浙能滨海热电在此项竞赛中的“零纪录”,以实力诠释了“巾帼不让须眉”的硬核担当。
扎根运行一线:初露锋芒,从“新人操作员”到“赛场挑战者”
与深耕岗位多年的选手不同,王佳丽、汪简凡扎根运行岗位的时间虽短——王佳丽任操作员1年多,汪简凡刚满6个月,却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快速在一线站稳脚跟。作为运行岗少见的女性操作员,她们深知“技不如人便笨鸟先飞”,自入职起便以“精研规范、淬炼技能”为准则:跟着师傅逐点巡检,把设备位置、参数范围记在本子上、刻在脑子里;利用休息时间默画系统图,反复核对细节直至精准无误;遇到机组调整、小型故障处置,主动凑在旁观察学习,把老师傅的操作要点、判断逻辑一一记下。
仿真机是运行人的“练兵场”,二人虽资历尚浅,却主动请缨参与一期仿真机调试“检验”工作:对照机组现场参数逐项核验,反复测试“风机故障”“汽轮机振动”等基础场景,哪怕一个参数偏差0.1,也要揪出原因、调试到位。班组遇技术难题时,她们更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翻规程、查曲线,拉着有经验的师傅请教研判思路,硬生生把“新手期”过成了“攻坚期”,成了同事眼中“肯学、肯干、靠得住”的年轻骨干。2025年4月,王佳丽、汪简凡在浙能滨海热电运行部组织参加浙能电力2025年集控值班员擂台赛选拔中脱颖而出,王佳丽更是以总分第三名的成绩晋级前六强,提前锁定奖项。
冲击省级:跨界攻坚,在“超临界战场”啃下硬骨头
从浙能电力仿真机擂台赛脱颖而出后,王佳丽、汪简凡决定冲击省级竞赛。可横在她们面前的,是一道硬坎:省级竞赛考核的60万超临界机组,与她们日常操作的30万千瓦亚临界机组虽汽机系统基本一致,锅炉汽水系统却差异较大,而两人此前毫无超临界机组操作经验。她们的教练团队为她们加油鼓劲:“别人能做到的,我们凭啥不行!”虽然机组模型有一定差异,但是机组事故处置思路是没有差异的。
浙能滨海热电高度重视此次赛事,从培养高素质人才出发,6月份即开始提前部署策划备赛专项工作方案,由该公司领导作为领队带队,全面统筹协调推进各项训练。该公司租赁了6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仿真机系统,快速搭建“家门口”的备赛场地,并为参赛选手安排值班专用宿舍,方便她们交流练习。
教练组制定了专项竞赛培训方案,收集历年比赛资料,整理汇编理论题库,导入小程序,方便选手训练,并且每周开展理论测试提升训练效果;实操训练科学规划,分成熟悉画面、故障判断、单一故障训练、组合故障训练、赛场模拟、抗压训练等阶段性训练任务,逐一攻破;精心编写各类故障组合答题卡,模拟各类故障组合,锻炼选手的应变能力。
王佳丽、汪简凡也开启了“两点一线”的攻坚模式:每天早8点到晚9点,驻守厂里仿真机室,近3个月没有回家,把全部精力扑在超临界机组钻研上。理论上,她们把十余本教材啃了个遍,整理成“口袋笔记”,一有空就掏出来背;实操上,从系统流程到故障判断,从单一故障到组合故障,把每条故障的处置步骤、风险点编成“操作口诀”,再通过“互为考官”的方式反复抽查,确保熟记于心。
两个多月里,仿真机室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从单个故障的熟练操作,再到挑战3至4个故障嵌套的组合场景,哪怕一个处置顺序出错、一次参数监控漏项,都要从头再来。夜以继日的训练,不仅磨体力、磨技能,更磨心态——有时连续几小时高强度训练后,会因一个小失误情绪低落,但互相递瓶水、说句“再来一次”,又立刻调整状态投入训练,硬是在竞赛前啃下了超临界机组这块“硬骨头”。
赛场突围:临危不乱,在“超高难度”考题中交出满分答卷
赛前报道,两位选手疑忌实操考试前不知道还能不能保持手感,“那就把仿真机带上”,在备赛酒店内,教练带她们再次回顾重点,阐述竞赛答题要领,叮嘱实操环节要“主次分明,保机组安全,考虑周全”。
理论考试环节,面对密密麻麻的专业题,王佳丽、汪简凡沉着应对,凭借数月积累的“笔记库”,快速调取知识点,精准落笔;实操环节更是惊心动魄,比赛难度远超预期——不仅故障数量多、隐蔽性极强,故障现象相互干扰,稍有疏忽就会错过处置时机,导致机组跳闸;且考题复杂度甚至超过国赛标准,每套组合题嵌套的3至4个故障关联性更强,处置逻辑牵一发而动全身,对选手的应变速度、配合默契度、全局思维都是极致考验。故障信号刚出现,王佳丽立刻紧盯屏幕,一边快速处置调整参数,一边汇报处置思路,汪简凡则化身“参数哨兵”,眼睛死死盯着锅炉煤量、炉膛负压、机组真空等关键参数,查找隐蔽故障,即时提醒,两人配合得严丝合缝。裁判组现场点评时连连称赞:“两个年轻女选手,能在这么高难度的考题中做到精准处置,实属难得!”
“这场比赛,比的不只是技能,更是心态和毅力。”从“新人操作员”到站上省级赛场的“突围者”,她们收获的远不止奖项——超临界机组的跨界学习,让她们的技术边界大幅拓宽;900多条故障的反复打磨,让应急处置从“熟练”升级为“精准”;高强度的赛场考验,更让她们学会了在高压下保持冷静、在协作中补位补台,心理素质与全局思维实现质的飞跃。
“未来还要扎根一线,把比赛学到的本事用在实际工作里!”道出了两人的初心。她们的故事是浙能滨海热电广大青年员工“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生动缩影,浙能滨海热电也将继续搭建人才成长平台,让更多像她们这样的年轻力量,在岗位上扎根、在挑战中突破,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责任编辑: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