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9-26 16:43
程刚 李春莲 宗有铮
祁连山巍峨依旧,雪水润泽万物,草原雕翱翔蓝天。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的山丹军马场,年平均气温仅0.2摄氏度,最高处海拔超4900米,严酷环境中藏着辽阔壮美。在这片山峦与牧场间,有群电力守护者以铁塔为笔、电网为卷,书写光明与坚守的长诗。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张掖供电公司大马营供电所的王永军,便是其中代表。三十年来,他守望于此,点亮万家灯火,守护绿水青山,身影已成这片土地不可或缺的风景。
巡线三十载:脚印里藏着对土地的深情
1995年成为台区经理的王永军,三十载如一日,走访客户逾十万户,走遍祁连山区每一个角落。他亲历了山丹电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传统供电到绿色智能的跨越变迁。
“不管凌晨深夜、刮风下雪,到了巡视时间就必须出发。”这是王永军的工作信条。2006年深冬清晨,他前往海拔3800米的昆仑峡段巡线,积雪没过膝盖,零下25摄氏度的寒风中,他在43号杆塔附近雪地上发现一串凌乱动物足迹。顺着足迹,他在岩缝中找到一只受伤的雪豹幼崽——后腿被铁丝网缠住,伤口冻得发紫。王永军立即取出应急包,用绝缘剪小心翼翼剪开铁丝。小家伙起初警惕呲牙,见他眼神温和才渐渐安静。他用棉大衣裹住幼崽,边巡线边为它取暖。
接下来三小时,王永军抱着小雪豹完成整段线路巡检,每检查一基电杆就停下来查看幼崽伤口。巡至最高处74号电杆时,他听到远处成年雪豹的呼唤,小心将幼崽安置在避风处,退到百米外观望,直到母豹寻来才继续巡线。
此事被牧民看见传为佳话,王永军却从未主动提起,只是从此巡线总会多带应急药品和工具。“巡线不只是守护电网,更是守护这片土地上的一切生命。”三十多年巡线路上,这样的故事并不少见。那些深深浅浅的脚印里,不仅记录着电网设备运行状况,更珍藏着一个电力人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爱与责任。
丹心绘蓝图:图纸间记着电网与生态的共生
八月的山丹马场尚存暑意,王永军已背着工具包穿梭于村头巷尾——“煤改电”电网建设前期准备工作正紧锣密鼓展开。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他对村里每家每户、每条小路都了然于心,但这项关乎全村二百多户人家冬季取暖保障的工程,让他丝毫不敢懈怠。
在赵大爷家小院,他指着手绘的32张图纸第17页解释:“这是为您家专门设计的线路,就近加装配电箱能确保电压稳定。”
在大马营镇中心文化广场,他向聚集的村民展示图纸背面的计算公式:“享受国家补贴后,电采暖比烧煤更经济。”
遇有村民因立杆施工产生顾虑,他取出第29张图纸耐心说明:“我们会加装防护栏,既保证安全,也不影响采光。”
图纸上,王永军在安装“生命鸟巢”的电杆上细心标注:“第113号电杆——草原雕新增幼崽1只”。30年来,他踏遍分布在2192平方公里供电范围内的7000多户用电客户家中,绘就的不只是电网图谱,更是一部生态保护笔记。图纸背面记录着历年观测:2008年标注“35号杆塔附近发现雪豹足迹……”;2019年注明“一场马牧家3.2千瓦,年发电量4200度”;2023年备注“电采暖覆盖马场60%”。
30年间,他见证过煤炉熏黑的帐篷、冻裂的水缸,也亲手安装过第一片光伏板、调试首个空气源热泵。如今,他负责的片区供电可靠性达99.98%,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2万吨。这些图纸从崭新到泛黄、从平整到卷边,记录着电网从稀疏到密集的发展,唯一不变的是背面那句墨迹渐淡却始终如一的誓言:“让祁连山看见真正的蓝天。”
温情暖高原:风雪中扛着对责任的坚守
2017年4月,一场特大暴风雪侵袭山丹,马场二场10千伏马墩线覆冰严重,倒杆、断线、停电接踵而至,电话铃声、手机铃声此起彼伏。
时任台区经理的王永军第一时间汇报情况、研究方案、请求支援,天刚亮就组织所里仅有的5名同志奔赴现场紧急处置,为抢修争取时间。10点多抢修人员到齐,他没顾上吃一口饭,又义无反顾加入抢修队伍:“我们必须加快速度,这条线路长93公里,共有1032基杆塔,这种雨夹雪的天气,达到临界点线路就会覆冰。”
王永军与队员冒着大雪排查故障线路,一边商讨抢修方案,一边联系抢修物资。抢修点地处林区,运送材料的抢修车无法前行,他们顶风冒雪肩扛手抬,艰难搬运材料。雪中的寒冷让作业难度剧增,为保持身体灵活性,抢修人员只能穿便于操作的薄棉衣,从故障区域两端清理倒伏的树木和线路覆冰,重新放线、紧线、续接。
在3400多米的高海拔处,抢修结束后,3名员工的嘴肿了,王永军的症状最为严重,他自己却说没事,第二天同事们强行将他送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紫外线灼伤。可他并未卧床休息,戴上口罩又继续到农户家了解情况:“只要一户人家里没电,抢修工作就没有结束,我的心就不安。”
三十载光阴荏苒,王永军的脚步从未停歇。他行走在祁连山的脊梁上,穿梭在草原的晨曦与暮色中,用双脚丈量光明,用双手守护绿色。银线铁塔之下,是他与一代代电力人共同的坚守——他们送去的不仅是电、是暖、是希望,更是一种与自然共生、与生态共荣的现代文明理念。
责任编辑:于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