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人物

管网深处的匠心密码:技术攻坚与薪火相传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9-19 17:00

李英琦  孙凌祎

  在油气管网纵横交错的脉络背后,藏着无数默默深耕的匠人。国家管网集团油气调控中心的高级工程师姜念琛便是其中一位,他以数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在管道自动化领域打磨技艺、传承薪火。从调度台前的精准指令到控制系统里的逻辑代码,从技术攻坚的创新突破到育人传艺的无私奉献,他用扎实的基层功底筑牢专业根基,以协同担当破解工程难题,更以“授人以渔”的热忱让工匠精神生生不息。他的故事,正是新时代管网人“精于技、专于业、乐于传”的生动写照。

  基层磨砺铸硬功,协同高效显担当

江念琛本人工作照片。

  姜念琛始终铭记,扎实的基层历练是职业进阶的坚实阶梯,这段经历深刻塑造了他的专业素养。他曾拥有 7 年宝贵的调度工作经历,凭借精湛的业务能力,连续两年在调度技能大赛中跻身前三名,正如他老领导评价的那样:“姜念琛是个金牌调度。”这份过硬的调度理论知识,为他日后钻研 PID 技术筑牢了根基。工作期间,姜念琛常接触与自动化相关的内容。鉴于PLC的不少控制逻辑都属于自动化领域,他在这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学习并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他身上最核心的特质,正是能够把工艺和自动化这两大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

  除了专业技能,姜念琛还具备出色的团队协作能力。他独自对接18家公司,协调现场作业时间与工程各项事务,之后又召集所有相关人员,历时36小时,共同完成了一份百页文档,核心是统一公司所有作业的数据单位与规范pcs指令。因pcs指令涉及多系统,需逐条手动输入,一旦出错可能导致流程受阻。为此,姜念琛在指导书中提前列全所需指令,确保大家可通过复制粘贴精准操作,有效规避失误风险。

  双向成长结硕果,薪火相传育新人

  人才成长与企业培养,是一场双向奔赴的精彩旅程。管网为姜念琛的技术知识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扶持,而他也不负重托,在调到自动化工程师岗位后,始终展现出对新技术的无限热爱,刻苦钻研业务知识更是他工作的常态,考取数据通信认证证书的过程尤为不易。那段时间,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他会把疑问记在文档的空白处,用特殊颜色标注,课后再慢慢琢磨;下班后的日常也是继续刷题,常常是屏幕亮得晃眼,字都开始发虚时,望向窗外才发现已是凌晨两点。最终凭着这股韧劲拿下证书,更新了知识体系,在油气管网智能调控关键技术研究工作中开拓思路探索突破路径。这份对技术的深耕与实绩的沉淀,让他先后荣获集团公司管网工匠、调控铁军先锋等19项荣誉,成为岗位上的技术标杆。

江念琛证书。

  姜念琛始终坚信,技术传承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这份信念深深扎根于他的职业理念之中。他将自己耗费无数心血钻研出的 PID 低选控制技术和 PID 整定技术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团队里的调度员与专业工程师。

  为了让更多人掌握这些关键技术,他精心筹备线上课程,从技术原理到实际操作案例,讲解得细致入微,每次线上授课都吸引了近百名学员认真收听;不仅如此,他还专程奔赴华中、华南分控中心,结合每个公司不同的控制器开展面对面的线下深入讲解,针对学员们提出的疑问,逐一耐心解答,手把手地指导实操技巧。

  经过几年的悉心培养,已有十余名调度员与专业工程师能够熟练整定 PID 参数,并且对自动化控制技术有了深入理解和掌握,成了各自岗位上的技术骨干。姜念琛用自己数十年的职业人生,生动诠释了真正的劳模精神——它不仅仅体现在对技艺极致的追求与打磨上,更闪耀在甘为人梯、默默传承技术的博大胸怀之中。

江念琛传帮带。

  从调度台前的精准指令,到自动化系统里的代码逻辑,再到课堂上的倾囊相授,姜念琛的职业生涯,恰是管网工匠精神的鲜活注脚。他以传承为桥,让匠心技艺跨越代际。如今,他播撒的技术火种已在更多人手中燃烧,而他仍在管网智能化的征途上步履不停,用坚守与热忱,续写着一名工匠与时代同频的奋斗篇章。

责任编辑:闫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