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5-20 09:42
王美玲 刘俊江
“见贤思齐,青年求索。”5月12日,国网湖南物资公司的7名青年员工肩负使命,正式开启“劳模精神铸魂•青春扎根物资一线”主题实训。这支平均年龄25岁、90%为该公司实物资源改革后入职的“新鲜血液”队伍,带着对劳模精神的向往,走进各周转库,踏上了探寻成长密码的旅程。
研学悟魂 解码劳模精神的成长密码
“原以为劳模事迹遥不可及,如今发现他们的‘土办法’里藏着解决复杂问题的真智慧。”青年员工张宇杰感慨道。
实训中,“跨岗位经验破壁”成为核心切入点。物资公司带领青年员工跨岗位、分层级学习国网系统劳模群像。他们深入研习2022年湖南公司劳模廖轶琪的奋斗历程:2017年调任湘潭公司物资部负责仓储工作后,仅用1年时间便推动完成辖区内所有市、县仓库的国网标准化改造。2024年湖南公司劳模王帅伟在2024年7月郴州资兴抗洪抢险中,连续15天驻守仓库,每日仅休息3-4小时,通过优化应急物资出库流程、协调水陆联运及物资空投,确保抢修物资及时供应,其“夜运日抢”的担当精神深深打动了青年员工。此外,他们还学习了2025年湖南省劳模苏琼将配电领域“颜色管理法”迁移到抢修物资分拣的“精益分拣”哲学,以及2025年全国劳模杨文业“线路刻进脑海”的极致专注。
这些鲜活的劳模事迹如同一把把钥匙,为青年员工打开了认知的新维度。青年员工王磊在实训笔记中写道:“杨工的专注是‘把电网安全扛在肩上’的政治自觉,苏工的精益分拣是‘物资保障无小事’的民生情怀,廖工的标准化改造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坚守,王站长的抢险担当是‘关键时刻冲得上’的使命意识。”
实践淬炼 让劳模智慧在一线生根
研学的目的在于实践,物资公司的青年员工们将所学所思转化为实际行动,在一线岗位上锤炼本领,让劳模智慧落地生根。
早在2023年底,这群青年员工便迅速集结在周转库,投身物资标准分类摆放学习。他们对照廖轶琪在湘潭仓库标准化改造中总结的经验,对仓库物资进行重新规划分类,建立标准化摆放流程。短短时间内,班组物资摆放从杂乱无章变得规范有序,为后续仓储管理效率提升奠定了基础。
2024年中,“站内青蓝人才跨县域班组帮扶”活动开展,青年员工们带着劳模精神深入一线。他们针对班组管理中的痛点难点,积极出谋划策,将王帅伟在应急保障中的资源统筹方法、廖轶琪的标准化管理思维运用到实际工作中。通过优化流程、推动跨域协作、引入数字化手段,成功解决了多个长期困扰班组的管理难题,得到基层班组的一致好评。同年年底,在省级仓储技能比武的舞台上,这群青年员工凭借扎实的技能和默契的配合,斩获团体二等奖,用实力证明了研学实践的成效。
2025年,青年员工们结合新技术、新理念,在实物识别码赋能上取得重大突破。他们借鉴杨蕃宇在智慧供应链建设中的经验,推动实物识别码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成功实现“两降两提”:降贴标成本近40%、降错领风险约至0.1%,提盘点质效超50%、提领用时速达30%,极大提高了物资配送效率和仓储周转率。同时,物资公司建立“调配部—中心站—仓库”三级联动的“需求预判+动态跟单”全流程管控,这一创新举措让物资管理更加精准高效,为公司物资保障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传承赋能 构建青年成长生态
劳模精神的传承不是一时之功,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接力。物资公司还致力于构建“老骨干筑基—优秀青年破壁—青年超越”的传帮带生态,通过优化传帮带机制,让老骨干的经验得以传承,优秀青年的创新得以发扬,新生代员工的潜力得以挖掘,形成“老中青”三代接力、共同奋进的良好局面,让劳模精神在代际传承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日常工作中,物资公司的老骨干们发挥着“筑基”作用。他们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员工,带领他们熟悉仓储管理的各个环节,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专业技能。青年员工们则以老骨干为榜样,虚心学习,迅速成长。2023年底的物资标准分类摆放攻坚、2024年的跨县域班组帮扶活动,都离不开老骨干的悉心指导,青年员工在实践中不断磨砺,逐渐成为工作中的骨干力量。
随着青年员工的成长,他们开始在工作中“破壁”创新。2025年的主题实训,就是青年员工展现创新能力的舞台。他们不再局限于学习借鉴,而是结合时代发展和工作实际,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技术应用。如实物识别码赋能、“需求预判+动态跟单”管控模式的创新,都是青年员工在传承劳模精神基础上的突破,为物资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2023年的物资标准分类摆放规范化攻坚,到2024年的跨县域班组帮扶,再到2025年的数字化转型突破,国网湖南物资公司的青年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劳模精神是破解“卡脖子”问题的“金钥匙”,是青年在“智能+绿色”转型中挺膺担当的“定盘星”。在劳模精神的引航下,这群物资青年正沿着前辈的足迹,逐光前行,书写属于他们的青春华章。
责任编辑:于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