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人物

大漠青春——记国家能源集团“十大杰出青年”马兆明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3-06-12 15:21

吴薇 肖霞 常硕

  三十而立,他参与了全国首个“沙戈荒”新能源基地的建设,在荒凉的沙漠里写下了不荒凉的青春。

  从只有66台风机的风电场定维人员到100万千瓦光伏大基地的建设者、开拓者,他实现了人生境界的飞跃与升华。


  “很激动,项目从开工建设到并网发电,我全程参与,就好像在‘荒漠’白纸上作画,能够画出最美的画,是我的骄傲与自豪。”马兆明说。

  从大学毕业走出校门进入龙源宁夏新能源公司那一刻,马兆明踏上了旁人眼中“艰苦而又寂寞”的旅行。面对困难,他勇敢挑战;面对压力,他从不妥协;面对责任,他从不推脱。他以“干就干一流的事,干就干成一流”的标准要求自己,以朴实的工作作风,展现了龙源人的责任与担当。

“三个问题就会把我问住”

  2014年8月,马兆明入职龙源宁夏公司,被分配到距离吴忠市区50公里的五里坡第一风电场。风电场远离市区,手机还经常没信号,这让刚从繁华城市毕业的马兆明心理落差很大,加之在处理风机故障时,由于身体瘦小,需要顶着和体重相当的风机设备进行维修,每次维修完都累得筋疲力尽,让他萌生了放弃的念头。父母知道后对他进行开导和鼓励,他逐渐意识到好男儿怎能轻易被打垮。从那时起,马兆明暗下决心:既然选择了风电,就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艰苦,沉下心来学好本领,做一名优秀的风电人。

  为了尽快掌握设备、风机、箱变、集电线路的关键技术,只要有任务,马兆明都主动参与。每次处理设备故障时,他都会随身带一个笔记本,细心留意师傅们的每一次操作,记录设备维修的重要操作步骤,并总结学习心得。马兆明知道,只有平时多刻苦钻研,真有故障发生时,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抢修。那段时间,经常是别人下班了,他还追在师傅身后学习讨教。

  正是凭借这种勤学苦练的劲头,马兆明很快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技术“小能手”,先后获得龙源电力公司电气检修技能竞赛一等奖、宁夏回族自治区“新能源企业变电运行”技能竞赛第一名、宁夏回族自治区“电气设备安装工(电气试验专业)”职业技能竞赛个人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小有成就的马兆明没有骄傲,他始终牢记着一位老专家的话:“电力系统博大精深,我干了一辈子也没有完全摸透。”

  “一个人不可能掌握所有知识,别人向你请教时,一两个问题能准确回答,到第三个问题时就有可能把你问住,所以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学习。”马兆明说。

“检修到哪就住到哪”

  “年轻人不能长时间处于一种稳定不变的状态,要不断寻求变化,不断挑战自己,才能激活自我的激情,释放更大的能量,开辟新天地。”参加工作以来,马兆明先后在龙源宁夏公司五里坡第一风电场、贺兰山第四风电场和邱渠第一、第四、第五风电场5个风电场及公司生产技术部、输变电中心工作过,从生产运维人员到运行值长到专责,再到电气经理,马兆明不断挑战自我、成就自我。

  2021年,公司实行运检分离改革,成立输变电中心,9月马兆明通过竞聘成为输变电中心一名技术专责,负责公司7个风电场变电站运行工作。在对7个风电场设备、线路进行定期巡检、定检维护、技术改造的同时,还负责故障消缺。

  2021年冬天的一天凌晨4时多,在五里坡第三风电场处理完故障刚刚休息的马兆明接到电话:邱渠第五风电场线路跳闸,值班员工无法处理故障。马兆明和同事立即驱车两个多小时赶往现场,对集电线路进行排查。凛冽的寒风彻骨寒,手冻僵了就搓一搓,哈口气,脚冻僵了就跑几步。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排查,终于找到并及时解决了故障,而此时,马兆明和同事的眉毛上已结了一层霜。

  这样的深夜检修对马兆明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马兆明说:“那个时候经常是一个背包,随时装着几件换洗衣服和床单、被罩,哪个风电场有故障就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处理,走到哪里住到哪里。”

  在马兆明看来,在龙源宁夏公司工作的9年时间里,他收获了一生最宝贵的财富——不惧任何艰难困苦,都要迎难而上,这也是融入他血液里、人人都竖起大拇指的“龙源精神”。在这一强大精神指引下,他也由一名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成长为一名技术骨干。

“这幅画里有我的梦想”

  2022年9月,腾格里沙漠新能源基地项目启动。作为全国首批首个“沙戈荒”大型风光电示范项目,一切都是全新的。马兆明再次请缨,作为电气经理参与项目建设。

  面对沙漠中工程建设基底处理形式工序复杂、重合工序多、冬季施工等问题,马兆明认真研读相关标准、规范,对不懂的知识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专家”“老工程”请教,反复与设计人员、施工方沟通,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及工序,确保施工质量。

  马兆明注重细节、精益求精,在施工方眼中,他“太较真、爱找茬”,隐蔽工程施工时防腐处理不到位、影像资料不全面,他决不允许填埋;调试设备哪怕接线稍有不工整,他都会及时提出整改要求;组织内部验收时,再小的问题也要消除后才能通过,确保缺陷整改率达到百分之百。在升压站带电测试前夕,马兆明严格把控,最终在48小时内完成了4700余个点位与省调、地调的核对工作,为升压站带电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建项目就如在一张白纸上作画,作画人可以充分施展才华。”多少个大漠深夜,马兆明挑灯夜战,如何高标准施工提高GIS舱地基压实度、怎样提高升压站智能化水平……这些都是马兆明每天思考的问题。

  “能够有幸参与如此的大项目建设,是一种难得的经历,也是一种历练和成长,我感到特别骄傲和自豪,苦一点、累一点又算得了什么。”马兆明说。

  在马兆明和施工方的共同努力下,28天完成330千伏升压站土建施工,60天完成升压站电气安装,70天完成330千伏送出工程144基铁塔组立、51公里导线展放,其中他负责的升压站建设工作更是创造了参建单位用时最短纪录,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得到了各方一致的肯定。

  从技术“小白”到电气经理,马兆明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感,交出了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为建设一流新能源企业贡献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于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