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科技装备

华为:以数据为基筑智慧电力新未来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10-31 10:13

   陈晓芸

  数据库正经历产业结构、技术架构与行业应用的深刻变革。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主任姜春宇在《数据库发展趋势解读及电网应用探索》中指出,在产业发展方面,截至2024年底,我国数据库市场规模近600亿元,云上市场占比进一步扩大。其中,公有云和本地部署模式的市场规模分别占总市场的64.4%和35.6%,较2023年增速分别为20.0%和4.8%。在竞争格局上,全球市场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目前全球共有400家数据库产品提供商,美国和中国的数据库厂商数量依旧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同时,我国数据库市场逐渐向头部企业集中,竞争格局日益清晰。在技术趋势上,数据库正经历多维度创新突破。

  姜春宇进一步指出,电网数据来源广泛,涵盖火电、风电、水电等发电端,以及调度、储能等多个环节,不同业务场景对数据库的需求差异显著。例如,监测领域需支撑PB级海量数据的快速分析,配电业务依赖高并发时序数据库,调度业务则对AP、TP混合负载有明确要求——这些细分需求正推动数据库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定制化创新。

  华为云 GaussDB:构建智能电网数据底座

  电力行业除了对数据库的自主创新替代有需求外,对其性能、扩展性、数据同步效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华为云数据库军团总裁李世豪表示,华为可提供全栈全场景数据库服务,助力企业实现多模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李世豪详细介绍了GaussDB数据库的创新技术,以及其在电力行业落地的显著应用成果。针对电费试算场景,GaussDB通过算子下推并行计算、优化分布键设计,将试算效率提升40%;针对网上余额查询、网点缴费等高频业务场景,HTAP行列双引擎架构使性能提升50%。此外,GaussDB向量数据库具备内生融合向量检索能力,GaussDBDoer数据库运维智能体可使DBA的问题定位与恢复效率倍增;GaussDB池化透明多写架构结合TaiShan950超节点,每分钟可处理540万笔交易(tpmC),性能达原有方案的2.9倍,且节点扩缩容期间业务零中断,能轻松应对用电负荷的波峰波谷。目前,GaussDB已支撑电力采集2.0系统稳定运行,实现千万级用户采集数据的分钟级入库,为电力数据处理筑牢技术根基。

  南方电网广州供电局高级经理郭斌介绍了“云翼计量分钟赋能”计量自动化3.0系统。该系统于2024年2月启动建设,目标是实现全量用户一分钟数据采集,打造世界一流的智能量测体系“智慧大脑”。

  目前,广州供电局已建成国内首个全链路1分钟采集计量自动化主站。该主站采用全栈自研软硬件架构,以鲲鹏服务器、麒麟操作系统和 GaussDB 为核心,构建起含550台服务器的算力集群,总算力超10万核,分布式存储容量超10PB;通过400G高速骨干网络,将数据传输延迟降至微秒级。在关键技术上,主站创新应用算子级并行、无损数据溯源技术,将海量报文解析时间缩短至9秒,实现千万级设备数据3秒入库,年数据采集处理能力突破万亿级。同时,广州供电局还建成国内首个“云+计量”深度融合一体化监管平台,使台区感知研判时长缩短93%,精准停电感知时间缩短63%,可实现1分钟用电特征精准画像,光储充监测延迟缩短至1分钟,期间累计攻克技术难题350余项。

  未来,广州供电局还将联合华为等行业伙伴,进一步打造“计量+AI”应用体系、“计量+电鸿”生态体系,并推动计量技术出海。

  生态协同共建:全体系服务与伙伴合作赋能

  上海掌数科技CTO高星介绍了该公司的L1-L3三级服务体系:自研迁移工具支持20余种数据库向GaussDB迁移,且针对电力GIS场景定制插件,包含800余个函数,可实现设备空间管理与计算功能。在某央企电网项目中,该公司仅用1个月就完成100余套系统迁移,并通过“测试演练—全量同步—增量切换”的标准化流程,确保迁移过程平稳过渡。

  华为云数据库生态总经理郁波表示,华为云数据库生态以“携手伙伴、服务客户”为核心,覆盖软件、服务、开发者等多个维度,旨在构建多方共赢的产业生态。

  9月18日,华为举办了华为云数据库服务伙伴发布仪式。上海恒驰、安图特、中亦安图、上海掌数、中软国际、软通动力、北明软件等7家伙伴代表出席仪式,华为国网大客户部总经理郑欣、华为云数据库生态部总经理郁波、云数据库军团解决方案总监鲁江波共同见证。此次仪式标志着华为云数据库的生态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也为电力行业数据库应用提供了更丰富的服务支撑。

  华为国网大客户部总经理郑欣在总结中指出,数据已成为第五大生产要素,电力行业作为数据密集型行业,在新型电力系统和数字孪生电网建设中,对数据库的需求尤为迫切。以GaussDB为代表的自主创新数据库,在安全性、可信性、性能等方面进步迅速,未来将持续推动AI与数据库的深度融合,解决电力行业数据治理等核心痛点。

  郑欣强调,数据库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生态伙伴的支持,华为将持续赋能伙伴,构建“万紫千红”的生态格局;同时希望更多行业同仁投身电力数据库领域,共同攻克基础软件难题,助力中国电力数据库技术像特高压技术一样,在全球范围内保持领先地位。

  未来,在技术创新与生态协同的双重驱动下,数据库在电力领域的应用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责任编辑:刘础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