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10-30 17:14
陈晓芸
近日,华为全连接大会2025发电分论坛如期举行。政府机构、电力企业、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以“AI助力新型电力系统,驱动发电数智跃升”为核心议题,深度剖析行业痛点、技术突破路径与落地实践成果。论坛现场,西安热工研究院发布的“智慧电厂智能副驾解决方案”中华为与伙伴的能力作为关键要件,为发电行业数智化转型注入关键新动能。

HC2025智慧发电分论坛现场。
AI与碳中和叠加,催生行业新机遇
华为中国政企业务电力系统部总经理李继光在致辞中指出,我们正站在“碳中和”和“人工智能”两个历史性浪潮的交汇点。巨大的机遇也带来严峻的挑战,在新型电力系统带来的三重挑战下,AI已经成为电网的生存要件和发电的创收工具。当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仍处于人工智能赋能行业的初级阶段,李继光补充,在这个阶段,我们倡导“场景驱动,价值优先”的路径。例如华为联合伙伴通过AI实现更精准的功率预测,可避免因输出偏差产生的考核罚款;借助AI预测性维护,能减少设备非计划停机,这些都能直接转化为企业的实际收益。用一个又一个的成功场景,实现当前阶段人工智能的最大价值。

华为中国区政企业务电力系统部总经理李继光。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张晋宾在主题演讲中强调,全球主要经济体和头部企业正在激烈竞争,以期引领AI革命,旨在能源、制造、国防、金融等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这场角逐是由算力、算法和海量数据之进步而推动的,所有这些要素都对AI的成功至关重要。只有积极推进“AI+”赋能,才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
实践突破见真章
论坛现场,一系列商业落地案例揭示了AI技术的真实价值。
在新能源功率预测领域,北京玖天气象与华为的合作备受关注。中国气象局华风集团创新研究院&北京玖天气象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杨振斌指出,气象数据是新能源发电的“命脉”,但传统预报难以满足行业高精度需求。双方通过融合全量气象数据(含企业自建站点数据)与AI大模型,助深圳能源气象预测准确率提升约15%,风电发电功率预测准确率提升约10%,光伏发电功率预测准确率提升约2%。以台风天气为例,通过台风路径与风电场三维结构的结合分析,可让风机多发电10小时,效益显著。这套融合全量气象数据的解决方案,让新能源发电告别“靠天吃饭”。
国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运营维护中心总经理吴浩介绍,国家能源集团全面推进数智化转型,以“AI+”为核心战略,通过统建信息系统汇聚全域数据,构建“171”数据管理框架。集团于6月28日发布发电行业大模型“擎源”,已在15个业务领域、75个场景部署百余智能体,实现安全监管、设备预测维护、电力交易和智能调度等环节提质增效。例如,AI风险识别准确率达85%,查评时间缩短3天,流域调控偏差降至10%以下。集团牵头制定发电领域国家标准,未来将在“1+M+N”数据体系下深化生态协作,推动能源行业智能化升级。
“智慧电厂智能副驾”瞄准“无人值守”
面对设备异构、数据孤岛等行业痛点,华能西安热工研究院发布的“智慧电厂智能副驾解决方案”,构建了AI与DCS并行的新型架构。“AI系统像‘智能副驾’提供决策建议,DCS确保基础控制安全。”华能西安热工研究院副总经理高林介绍,该方案在华能伊敏电厂的示范应用中,使不安全行为识别准确率提升40%,安全管控效率提升60%,计划2025年内全面投产安全管控模块,同时感谢华为算力底座的稳定可靠是方案成功的关键。
目前,该方案已在华能伊敏电厂启动示范项目,预计2026年实现智慧运行模块正式投产。
过去一年华为联合客户和伙伴在径流预测、降水预测、风光功率预测、设备预测性维护、智能监盘等场景实现创新落地。技术落地与生态建设,使AI赋能发电数字化的蓝图正从构想变为现实。

华为联合多家伙伴发起发电人工智能创新倡议。
在论坛尾声,华为联合7家行业主流伙伴共同发起了“发电人工智能创新倡议”,致力于以全栈的AI能力赋能行业,共同应对挑战,创造切实的业务价值,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碳中和目标,铺设一条坚实的数智化之路!
责任编辑:刘础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