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科技装备

“沙戈荒”里的“扫地僧”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5-21 09:02

张乾斌

  5月15日,在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东南缘,阳光倾泻在刚刚清洗过的万亩光伏板上,好似一汪波光粼粼的“蓝色海洋”,澎湃的绿色电力正源源不断汇入电网。而让这片“海洋”始终湛蓝如洗的,是一群特殊的高科技“扫地僧”。

无人机清扫光伏组件。

  作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双批复”的首个“沙戈荒”能源大基地,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宁夏腾格里项目肩负着清洁能源生产与沙漠生态修复的双重使命。然而,特殊的环境给光伏运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沙漠风沙大,光伏板积灰严重,如果不及时清理,可能会导致发电效率下降10%以上。”龙源电力宁夏公司光伏中心主任工程师刘源介绍道。更为棘手的是,人工清洁方式并不科学。原来,在项目设计之初,为保护板下生态修复成果,光伏组件被抬高至离地3米,这使得传统人工清洁方式既低效又容易破坏植被。“工人拿着2米宽的大号加长平板拖把清洁光伏板,不仅效率低,还会踩踏板下的草方格和沙生植物,而这些植被正是防风固沙的关键。”

  面对这一难题,刘源团队开启了长达18个月的技术攻关。他们先后尝试了轨道式机器人、龙门架式机器人等清洁方式,但沙漠的复杂地形让这些方案相继“折戟沉沙”。轨道式机器人爬坡能力不足,龙门架式机器人自重过大,会压垮板下草方格及沙生植物……

维保人员测试无人机清扫技术。

  转机出现在无人机清洁方案的引入。无人机动力充沛,清洗效率高,而且不会破坏植被。然而,沙漠极端环境给无人机清洗带来了严峻考验:夏季高温导致清洁水快速蒸发,冬季低温造成喷头冻结,强风天气还可能引发无人机失控风险。

  “我们专门搭建了2000平方米的试验场,模拟各种极端条件。”技术员赵宁回忆道。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团队进行了数百次测试,甚至在光伏板上喷涂不同程度的沙尘,逐一优化清洗参数。最终,通过飞行高度调整、低水量雾化清洗技术开发、基于历史数据的航线优化,成功让这群“扫地僧”在沙漠中稳定作业。

维保人员操作无人机清洗光伏组件。

  如今,1台无人机每天可清洗6000块组件,相当于7名工人的日工作量。更令人惊喜的是,清洗用水自然下渗,滋养了板下植物,避免了水资源浪费,形成了“清洁-发电-固沙”的良性循环。

  无人机清洁只是该基地科技创新的冰山一角。刘源介绍,公司围绕基地规划、设计等方面,率先开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研究,构建了“沙戈荒”基地建设标准体系,推动了一系列新能源大基地智慧化项目研究成果落地。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高效发电,还要多维度积极探索‘科技治沙’新模式。”刘源充满信心地说。靠着创新的力量,昔日的不毛之地正焕发新的生机,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将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的梦想变为现实。

  责任编辑:于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