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首个全域无人机智能巡检示范区投运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2024-07-29

  中国能源新闻网讯王燕 周正 王睿)7月22日,从国网重庆电力获悉,重庆市首个全域无人机智能巡检示范区已正常投入运行,无人机对10千伏凤帅线等重载配电线路开展红外测温,并通过手机端无人机智慧巡检微应用(EUA)将工作日志推送给工作人员处理,助力迎峰度夏保供电。

  全域无人机智能巡检示范区,是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在永川、荣昌、双桥供区内部署23个固定无人机机场(机巢),“一巢一机”通过既定巡视任务开展自主巡检。无人机单架次飞行时间约25分钟,日升空总时长约4小时。

  “重庆地形复杂,人工带着无人机巡检,沿线转场费时费力,全域无人机技术解决这一弊端。”国网重庆永川供电公司智能巡检班无人机首席工程师何涛介绍,“1台无人机机场覆盖约100平方千米范围内输、变、配线路设备,通过测算和精准布点,实现2786平方千米适航区地理全覆盖。”

  据悉,该示范区自2023年2月启动建立,耗时1年半,2024年7月,该公司依托三维数字电网平台,结合第二代“一车载两机”的移动巡检车,以人工智能、自动控制技术为核心的无人机远程自主智能巡检指挥控制中心同时宣布成立,“多点起飞、实时监控”变为现实。

  目前,全域无人机体系工作量涵盖39座户外变电站、2070千米输电线路、5120千米配电线路,实用化累计发现缺陷隐患2577处均已整改完毕。

  2024年度夏期间,该体系将凭借“聪明的大脑”和“敏锐的眼睛”更有力支撑电力供应平稳有序。整个体系可全天候“不休息”,在外破高风险时段的“8小时”工作之外开展巡检,在光线最强的中午开展精细化巡视,在干扰较少的夜间开展红外巡检。数据捕获“快计算”,如聚焦温度异常、树障、绝缘子破损(放电)等5类问题,全通道全扫描,提升配网巡检效率;凭借“可见光+红外+紫外”360度“鹰眼盯”,个性定制拍摄照片角度和高度,在负荷较重时进行紫外检测。

  “我们发现无人机经常沿着电线飞行,但没有看到供电公司人员在附近,还以为是某种侦查行动,后面联系供电公司才知道原因。”该体系在±800千伏“金塘线”“建苏线”等超特高压通道的智能巡检频次较高,通道周边种植户王勇说道。“这样的智能化运用还可以推广到铁路、林业防火、城市治安等多个领域,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

  下一步,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将加大新质生产力应用研究,集约大数据运营,优化迭代算法,链接社会各行各业,重点保障典型场景应用和成果转化,最大化释放无人机的飞巡效能,全面支撑无人机规模化发展。

责任编辑:杨娜

Copyright :copyright: 2001-2023 中国能源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电力报》、《中国能源观察》上的新闻,版权归中国能源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中国能源新闻网登载新闻业务的函:国新办发函[2000]232号。京ICP备1501736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09026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6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2238117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21 互联网举报中心

广告直拨:赵飞 1351105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