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4-01-02 17:39
罗晓东
金秋,收获的季节,在福建省古田县杉洋镇杉洋村和吉巷乡坂中村等地,金黄色的稻浪与新建成的蔚蓝色光伏菌菇大棚相互映照,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呈现出了从未有过的美丽画卷。从2023年4月投入首批菌苗以来,每三个月,光伏大棚就迎来一次菌菇采收,承担该项目总承包的中国电建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以下简称福建院)呈送给当地菇农的是一年四季永不落幕的丰收图景。
策划接地气 设计树样榜 共创乡村振兴新路子
“一间菇棚,顶上发电,下面种菇,一地两用,可以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价值”。当了解到宁德市古田县将打造现代菌菇产业的发展思路,福建院快速反应,首先在古田县规划的吉巷乡、大桥镇、鹤塘镇、杉洋镇宁古沿线的6处地块,展开项目策划,福建院市场投资部、综合能源(配网)分公司、技术与经济中心等部门精心筹备,一个共赢乡村振兴,打造多赢格局高端策划展示在业主面前:项目通过“拆旧建新、菇光互补”的模式提升改造后的菇棚产量与传统菇棚相比提高10%,土地综合利用率提高25%,在实现了菇农、村财和光伏企业的“三方增收”的同时还能极大提高古田县食用菌品牌价值。
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作为“中国食用菌之都”,始终致力于加快菌业绿色转型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努力探索“菌”“粮”和谐共融之路,为破解简易菇棚数量大、占用耕地多、影响耕地安全的“菌粮矛盾”,福建院院全力协同古田县策划“农户出地、企业建设、政府配套”的模式建设光伏菇棚,让农户享有菇棚内部使用权,企业获得光伏发电收益,村集体取得土地租金收入。建设过程中,保安全、强优化、促进度,为政府及时有效引导菇农搬进来提供重要支撑,项目实现种植、烘干、冷藏一体化功能,让菇农最大程度实现“拎包入住”和“好种菇”。
尤其是近年来,乡村振兴工作如火如荼开展,新举措、新探索在八闽各地生根发芽。市场先行,一揽子方案的策划,是福建院能源整体方案提供者实力的展示,也是在工程项目实施前进行的一次预先铺排工作,让业主对项目的未来心中有数。
投标期间恰逢2022年五一长假,团队成员连续作战,各专业协作配合多次深入现场勘察,从商务到技术不断优化投标方案,最终顺利中标。
该项目总占地规模501.32亩,总面积134329.7㎡,其中菇棚面积124139.2㎡,种植食用菌1370.56万棒,光伏拟装机容量27.82MW。25年总发电量560678.1MWh,25年平均发电量34400.8MWh,是宁德古田县政府筹资新建的最大的新能源项目。
首创即样榜。据项目设计总工程师介绍,在国内农光互补项目中,光伏+现代化菇棚项目在国内没有先例,为了让光伏翼下的菌菇更加舒适和肥硕,设计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十多次与福建省农科院食用菌专家开展研究,数十次次走访菌菇种植大户,探寻经验,优化施工图设计。最终提交了“内外棚结合、绿白膜隔热、微喷灌降温”的创新方案,即确保了菌菇生产节能可靠,又达到了菌菇生长接地气、高品质。从已投运的菇棚生产情况看,效果非常好,设计方案已经获得两项国家专利。
古田县委副书记郑圭冬近日在接待媒体时表示,光伏菇棚可以为喷淋降温、遮阳防晒、温湿度监测等装置提供绿色低廉的电能,多余的电能还能送到电网上,“退菇还耕”即将旧菇棚还原为耕地,保障粮食安全,又实现土地立体化增值利用、菌菇标准化生产,绿色能源还能兼顾附近村民能源供应,有效统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随着光伏菇棚项目的建设和陆续投运,以及给菇农带来的可观收成,项目持续引起各级领导的关注,各路媒体纷纷也加以报道。一时间,项目的六个光伏菇棚区成了靓丽的打卡点,其他乡镇的菇农纷纷前来观摩。项目恰巧分布在古田县至宁德市区的必经之路沿线,宁德市委市政府和古田县委县政府领导除了专程到项目调研,就是平日里经过这里,也常常要到项目上走走看看。
2023年8月,宁德市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会议召开前夕,市委书记梁伟新在项目现场调研时说,古田光伏菇棚建设具有前瞻性,建得很好,要大范围推广。
会上,他以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对古田光伏菇棚工程给予肯定,强调要坚决护好耕地、种好粮食、储好粮油,加快构建高水平的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为奋力谱写“宁德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日前,古田县食用菌菇棚光伏+现代化农业提升项目还入选了福建省发展数字经济典型案例。在建设现代化光伏菇棚的同时,福建院正与古田县按照工业小微园区的思路对菌菇产业做进一步完善,持续为当地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子做出贡献。
攻坚克难跨界履约一个双腿沾满泥的项目团队
为做好这个百姓期盼,市县领导挂在心上项目,福建院项目部派出多名管理人员,在开工伊始随当地干部深入百姓家中,讲政策、讲技术、算得失;同时,在各村小组的醒目位置张贴了工程效果图,大力宣传农光互补项目让工程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前景。
项目开工时,当地疫情十分严重,项目部在外界条件落后6日的逆境下,连续3日攻坚60小时,最终首批光伏菇棚在1月19日,比计划提前1天完成顺利并网运行。项目投资方领导对福建院在项目履约中的实力与担当给予了高度评价。
建设过程中,福建院领导多次带队到项目现场进行安全指导与检查,践行“四下基层”,组织开展“聚焦绿色经济,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专题调研,多次强调建设不碰生态红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建设理念。多次强调以人民为中心,技术方案要充分满足当地菇农的实际使用习惯和需求,兼顾“绿色能源+生态种植”融合发展。
为满足在2023年4月菇农入场作业条件,项目部及全体参建人员春节期间不停工,现场安排钢构班组、光伏组件安装等班组连续施工作业。项目部协调施工班组,通过增加工人、夜间加班赶工、材料进场提前规划、优化施工方法等措施。做好与外部单位及电力公司对接,确保菇农进场的节点。
施工图设计团队还与项目团队攻克BIPV光伏技术,对不同地块的菌菇场地一一进行详尽地设计,在国内首创光伏-菇棚一体化建设方案,为农光互补工程积累了宝贵经验。
随后开展的几个地块,施工高峰时也都恰逢菌菇种植时节,又因项目场地都是密集的菇棚,无大面积的可存放货物的地方,项目团队充分考虑施工总平规划,合理规划主路次路及材料堆放区,方便设备材料运输,也方便菇棚竣工后菇农进场作业,做到建好一个菇棚,菇农入驻一个菇棚,满足了菇农种菇的迫切需求。
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应用标准工艺12项,其中土建施工7项、电气安装5项,标准工艺应用率达100%;探索应用建筑业装配式轻钢结构、绿色施工、信息化等,以及BIM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技术等等电力建设“五新”技术,具有国内领先的工程技术水平。
11月17日,最后一个地块鹤塘镇后彰村的光伏菇棚并网,菇农陆续进驻作业。从空中俯瞰,鳞次栉比的太阳能光伏板在棚顶整齐排列,犹如一双双欲飞的翅膀,翅膀下就是一排排现代化菌类养殖屋。
“路虽远行则必达,事虽难做则必成”。在福建院工程师们的努力下,金黄与蔚蓝已不仅仅是秋天的默契,在这充满希望的光伏菇棚里,朵朵菌菇竞相绽放,食用菌菇棚光伏+现代化农业提升项目已经成为福建院与古田县和广大菇农共同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多方共赢的宝贵成果。
责任编辑:高慧君
校对:张栋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