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供电公司:以提升五大能力为目标 加快企业数字化发展
中国电力新闻网讯 通讯员 卢肃 郑岩 报道 随着能源转型的不断深入和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建,低碳化、数字化、智能化成为电网新的特点,数字化技术已成为当前电力转型的重要的驱动力,包头供电公司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责任蒙电、绿色蒙电、数字蒙电、开放蒙电”发展定位,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包头电网建设的重要升级部分,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包供特色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之路。
“十三五”期间,包头供电公司按照集团公司“一体化”信息化架构蓝图的总体思路,审视信息化专业管理的现状与不足,对异构的信息系统加以整合,将信息化建设贯穿于各个部门的核心业务流程。进入“十四五”,在落实集团公司《数字化转型和建设“数字蒙电”方案》的同时,提出数字化“12345”工作思路,于2022年出台《包头供电公司数字化转型工作实施方案及各工作组行动方案》,聚焦企业经营管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客户营销服务、智能电网运管、综合党群应用五大能力建设,明确2025年基本实现数字化电网的“十四五”目标。
企业经营能力全面提升
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数据交互和共享工作的不断深入,系统间的关联越来越紧密,但数据共享、融合程度需要进一步加强。包头供电公司以提升协同办公、ERP、营销生产管理等业务系统间的数据交互能力、信息共享水平以及业务处理效率为目标,对数据域、数据主题以及数据关系进行全面梳理,将信息化建设贯穿于各个专业部门的核心业务流程,扎实开展企业经营、安全管理、运维管理等工作。
同时紧跟集团公司步伐,全力配合建设人力资源智慧化业务应用、数字化财务管理体系、现代供应链体系,推进协同综合、企业监审、科技创新、党建工会等业务的数字化应用,实现内外部信息归集、自主分析、数据推演、风险提示和决策建议等辅助决策功能。依托集团公司统建物资管理平台已基本实现业务线上全覆盖、流程全闭环和信息全贯通,截至2022年5月,线上业务量已达23万条,全面提升物资管理质效。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
截至目前,蒙电E家移动应用已被深度推广,现在“办电”只需要动动手指,让包头市民足不出户就能办理所有涉电业务。谁能想到,2020年以前几乎所有的业务办理都需要来营业厅办理。
2021年以前,原有基础设施平台及业务应用系统不能支撑公司在新技术形势下的信息化集约建设与发展需要,各业务系统存在数据多源重复、数据缺失等问题,数字化技术手段相对薄弱,在出现异常、故障时,溯源、监控、定位困难,影响故障处理及时性和准确性。
2021年以来,包头供电公司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快推动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决策部署,全力推进城市智慧“感知层”建设。截至目前,配电自动化终端覆盖率稳步提升,智能费控表终端覆盖率已达96%。随着配网调控中心以及各公司工作站的建成运行,实现由传统配调模式向分布式、可视化、数字化、智能化大幅迈进。输电运检工作通过数字化设备应用,开展多维度立体化保电,实现由“人工巡视”的传统运维模式,向“立体巡检+集中监控”运检模式转型,大力提高输电线路运检效率。大量创新举措有力保障电网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网络安全水平持续提高
网络安全防护对抗性强,同时涉及诸多新兴技术领域和前沿安全热点。如果把输电网比作血管供给能量,计算机网络就是神经中枢,一旦出现问题,影响难以估量。
“十三五”以来,包供完善网络安全监督体系,制定修编网络安全防护整体工作方案、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和处置方案,建立网络安全合规保障体系、网络安全自适应保障体系、业务风险治理体系,消除终端网络安全风险135项,完成网络攻防红蓝队伍建设并组织攻防实战演练1次,并通过4次应急演练检验预案方案可行性,实现网络安全防护从“被动防御”向“主动出击”转型,大幅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电网建设速度不断提升
工程的高效推进离不开现场管控系统——“智慧工地”系统的保驾护航。土右旗新特硅多晶硅项目(一期)220千伏供电工程、英华500千伏输变电等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将按照里程碑计划按期送电,进一步完善电网“主干道”,畅通城市配网“毛细血管”,为提升地区电网可靠性提供硬件保障。
电网安全稳定实时预警和控制、源网荷储配电网分布式电源调控、地区调度数据双网、电力监控网络安全防护体系······随着新一代数字技术平台的建成,除了在电网硬件大力建设外,包供还不断推进电网数字化、智能化,使电力系统拥有更敏锐的“眼睛”和更聪明的“大脑”,在提升电网枢纽平台的灵活调节能力的同时,提升电网调控能力,更实现全域数据融合共享,推动生产、营销等七大主业领域物联网智能终端全覆盖,电网全息感知能力不断提升,进一步夯实数字技术平台基础能力。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包头供电公司将继续聚焦科技、管理、服务创新,在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各方面推进数字化电网运维体系全面应用。
责任编辑:周小博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