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电网调峰调频西部修试公司提前完成天二公司#3机组自主大修
百日攻坚聚能量 自立自强勇担当
——南方电网调峰调频西部修试公司提前完成天二公司#3机组自主大修
中国电力新闻网通讯员 何祖庆
一群人站在单机室3号机组现控柜前,大家神情凝重,屏住呼吸,眼睛紧盯着盘柜上各项机组监测数据,看着3号机组平稳地转动起来,各项动态数据显示正常,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至此,经过西部修试公司百日攻坚,天二公司3号机自主大修于4月25日提前原计划工期8天完工。
天二公司3号机组于90年代制造安装,由于设计水平限制,且经过多年运行,运行工况逐年恶化,为彻底消除隐患,确保安全稳定运行,此次检修重点对水轮机转轮、导叶及过流部件进行了现场修复,对发电机绝缘进行了全面检查并更换了部分紧固件,并开展了励磁装置及调速器的复核性试验,共涉及680项标准项目和10项非标准项目。
抓安全把质量 集约化管理显优势。此次检修,西部修试公司充分发挥专业化检修公司集约化管理优势,以“零外委”的方式进行自主开展检修,合理调配各专业检修人员,决定“零外委”自主开展此次3号机组A级检修。
因春节前后疫情影响,复工检修人员人数有限,而所有机械设备均要在现场进行修复,转轮叶片补焊修型、底环及顶盖抗磨板修复、导叶端面修复工作,不仅焊接工作量大,更是对叶片补焊修型工艺、抗磨板修磨平整度要求极高。经过一个大修周期运行,抗磨板的最大损伤深度达到4毫米,而现场控制工艺要求平整度不小于0.2毫米,这就需要反复补焊和打磨至少3次以上。由于设计水平年限制,3号机转轮叶片平均气蚀深度更是达到了9毫米,单个叶片最大磨蚀面积1350平方厘米,如此大的补焊量对现场转轮变形控制工艺提出了挑战。
西部修试公司充分发挥项目制检修模式优势,3号机项目经理与区域项目经理协同作战,敢于、善于用好人力资源,统筹安排,打破专业壁垒,必要时采取倒班作业不停歇的方式,确保关键工作节点按期完成,最终在各专业部门的团结合作下,顺利按照工期完成了任务。
期间,三名自动化新员工自动请缨跨专业参与到了这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比赛中,在机械检修部陈健师傅的带领下,挥锤子、统数据、拆掉螺丝焊接部分、清扫······“此次参与机组修复,感受到了各专业之间的团结协作融合,也让我们更全面的学习到了机组各部分的设备组件、电厂运行的全过程,为我们今后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基础”自动化新员工郭旭说道。
肯钻研勤探索,服务提质增效。检修过程中,奋战在一线的检修人员通过不断改进检修工艺、探索应用新技术,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以往,底环螺栓盖都是使用厂家提供的专用焊条进行封焊,但在此次处理时,由于材料上的细微差异,多处出现应力裂纹。项目部的技能专家们在焊接室反复试验,集思广益,对各种同类型不同成分焊条和母材进行试验验证,用“定将铁杵磨成针”的决心,在众多材料中,发现低氢型不锈钢焊条不仅能达到效果,而且用时还快,最终高质量完成了底环螺栓盖焊接。
在使用传统的火焰加热方式进行转轮螺栓连轴时,检修人员通过查阅对比以往的检修记录,制作了不同壁厚、不同长度、不同材质的加热管,充分进行试验验证,最终使得此次螺栓预紧角度和伸长值统一且同比数据集中,转轮螺栓预紧效果整体较优,20颗螺栓用时仅26小时18分,打破了用时最短、效果最好历史记录。
在检修现场随处可以看到项目部成员为优化检修工序、改进工作方法、改善设备性能随时随地开展“头脑风暴”,分析检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群策群力寻找最优解决方案。项目部成员利用此次自主检修的机会,系统地掌握了转轮叶片修型、转轮静平衡试验、机组轴线调整测定、顶盖翻身方法、螺栓火焰加热技术、发电机镜板研磨及发电机定子铁芯和槽楔紧密度检测等关键工艺与核心技术,也为同类型水轮机组A级检修积累了宝贵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不仅如期完成检修目标,还实现了机组大修后首次机组转动、零起升压及机组带负荷试验均一次成功,大修后稳定性试验、甩负荷试验数据均优于上一轮大修数据。
经过百日的艰苦鏖战,我们看到了党员、技术专家及青年员工勇于担当,克服一切艰苦困难,与时间赛跑,和质量较劲;看到了检修工人凝心聚力用傲人的成绩、大国工匠的精神履行着保障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职责,用自立自强的魄力,敢于创新的精神践行了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服务理念。
责任编辑:周小博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