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津供电公司:电能充沛育秧忙秧足苗好稻农笑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2022-05-13

  国电力新闻网讯 通讯员 彭乙轩 报道 苗好“三成收”,秧好“一半功”!水稻育秧“电气化”你见过吗?时下正值春耕生产关键时期,在成都市新津区玉龙村育秧中心,丝丝银线传送强劲电能,带动着一条条水稻育秧生产线马力十足,一个个育苗盘经过填底土、消毒、播种、放盖土、摆盘等工序,均匀地随着流水线送到田间地头,稻种在适宜温度、水分、土壤的催化下,一批批破土而出,形成一片片生机蓬勃的绿秧地,映衬着育秧人灿烂的笑颜,承载起稻农们丰收的希望。

  “以往育秧主要靠人力,40多个人一天只能育15亩地的秧苗,效率低,成活率也不高。育秧中心负责人涂成元介绍。不误农时不负春,听闻育秧中心正在考虑转型,想要攻克秧苗人工培育的产量不高的瓶颈,国网成都市新津供电公司宝墩供电服务站主动上门介绍“电气化”育秧的优势以及成功案例,客户经理郭银全与涂成元认真测算育秧生产线、灌溉水泵等设备容量,确定了在原容量基础上增容40千瓦,有力支撑育秧电气化全流程运转的方案。待育秧中心的生产线成形,新津公司当天就为其办理了增容,生产线就此载着农业丰收、农民致富的希望跑了起来!

  “现在电力增容过后,我们就启动了两条电气化生产线,如今育秧中心每天制作秧盘2.2万盘,产量相当于1000亩左右水田的用秧量!不仅产量上来了,还节约了育秧成本,流水线的育秧流程还可以在农地插秧的时候保证不缺株,实现合理化增产。涂成元看着井然有序的生产线、排列整齐的秧苗盘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育秧“电气化”转型实现了育秧从人力到工厂化的蜕变,更是完成了生产力的跃升,如今育秧中心的日产量较人工育秧时翻了六十余翻!

  “还是特别感谢供电公司,我们哪里有用电问题,都不用打电话,他们就主动来解决了!育秧中心负责人涂成元对新津公司党员服务队赞誉满满。秧苗的成长离不开水的滋养,为提升育秧速度、育秧质量,育秧中心安装了自动灌溉水泵,田埂上整齐地铺着水管。

  为保供电促春灌,新津公司党员服务队与国天府农博园联合成立“乡村振兴”党员服务队,将育秧中心作为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乡村振兴”的重点服务对象,以“线上+线下”的形式“零距离”服务春耕。在春灌期间,党员服务队定期深入田间地头对农灌线路和供电设备进行巡视检查,及时处理发现的各类设备隐患缺陷,同时还设置了育秧中心专属服务队员,在微信开展“线上”宣传安全用电知识以及实时用电问题解答,切实架起了党和群众的连心桥。

  经过周到的呵护、精心的培育,如今,在育秧中心左侧的早稻育秧基地里,一盘盘绿油油、嫩生生的秧苗整齐的铺在苗床上,最早的一批秧苗已有10厘米高。这些秧苗将被送至成都西部郊县以及眉山周边区域30余亩粮食种植大户的稻田上,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作出新津贡献。

责任编辑:周小博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

Copyright © 2001-2020 中国电力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电力报》、《中国电业》上的新闻,版权归中国电力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中国电力新闻网登载新闻业务的函:国新办发函[2000]232号。京ICP备1501736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09026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6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2238117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21 互联网举报中心

广告直拨:江蓬新 010-52238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