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南区供电局松山湖供电服务中心:二十年 电力与新城同频共振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2021-12-22

  国电力新闻网讯 通讯员 顾萱 莫蕴真 黄嘉欣 报道  “得益于电网系统的超前规划,园区供电可靠性也排在全市前列”12月9日,东莞市举办松山湖建园20周年活动上,南方电网广东东莞南区供电局松山湖供电服务中心荣获“松山湖20年突出贡献企事业单位”奖项。中心经理阳武说,中心成立以来准确把握园区用电要求,将用电规划和服务落到实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今年是松山湖建园20周年。从一片荔枝林到一座科学城,松山湖完成了从“园”向“城”的转变,而电力是城市发展的脉搏,从点亮第一盏路灯开始,松山湖供电服务中心为园区提供优质电力服务的初心始终如一,成为园区最值得信赖的“电莞家”用好电”是园区发展最初的注脚,“绿色电”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松山湖电力助力新城与产业齐飞

  园启

  超前电力与国家级园区共成长

  松山湖园区前身为大岭山、大朗、塘厦等地的交界地区。园区建设之初,园区内的供电分属临近镇街,电力设施建设和报装分属多地,给园区入驻企事业单位带来不小的挑战

  “随着松山湖园区铺开建设,打造服务全园区的电网成为推进园区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心副经理潘桂昌作为园区电网规划及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对当年园区电力建设和保障工作记忆犹新,“2003年起,我们与园区管委会一起办公,共同制定了松山湖园区电网规划,这些规划成果在后期得到了有效执行,松山湖电网也成为东莞地区电网的标杆。

  潘桂昌说,松山湖电网建设是一网全盘实施,“无论是电力实施用地规划、电网布线方式等,都极大的优越性

  细心的人会发现,进入松山湖地区后,除了极少的超高压过境线路外,园区的天空看不到高压线,松山湖园区的城市上空没有被电网遮挡,这一成果得益于东莞供电局的超前规划。

  “松山湖建设之初,出于打造国家级园区的战略目标出发,园区统一规划了地下综合管廊,电网规划提前介入深度参与,与城市规划高度统一,提前布局地下管廊规划,满足松山湖高速发展用电需求。”阳武说,松山湖园区按照A+类供电区域的高标准建设要求,全域建成电缆化、智能化电网,为华为、蓝思科技等重大用户提供优质电力服务,有效提升了松山湖电网供电可靠性,也给松山湖园区留下一片无遮挡的天空,这为园区土地的利用提供了便利。

  合理规划满足园区用电是电网优质服务的一个缩影。自建园以来,在“超前规划”理念下,中心不断完善园区的电网设施的建设,从而实现目前电网负荷增加一倍的情形下,仍可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营,确保园区不缺电。

  在为企业发展、项目建设保驾护航的同时,东莞南区供电局全力推动电网建设千日攻坚战。据了解,未来五年松山湖计划建成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0座,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项目共134个。阳武表示,上述工程落地实施可为区域内社会发展提供更坚实可靠的电力保障和更优质电力服务。

  蝶变

  高可靠供电加持千亿级产业集群

  作为大湾区创新高地,松山湖被寄予了厚望——引领湾区创新驱动的主力。华为终端总部及南方工厂、粤港澳中子散射科学技术联合实验室等知名科技企业及重点实验室正位于松山湖高新区,形成了千亿级高新产业集群,优质电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东莞南区供电局生产计划部经理李灿根介绍,该区局从源头做好供电可靠性管理,聚焦网格化规划、中压自愈、低压互联等措施,打造高可靠自愈电网。“我们着力打造网架零停电、设备零跳闸、计划停电零影响、先进技术高保障的高可靠性管理体系。”据悉,目前松山湖已实现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100%全覆盖,优质电力水平大幅高于国家标准。

  此外,松山湖供电服务中心正不断积极探索新型智能电网技术手段,提升园区供电水平。在高电能质量方面,松山湖高新区实现了电压合格率、电压暂降、谐波和三相不平衡的全方位电能质量保障。

  广东中成卫星微电子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设备属于高精密、高科技、高价值设备,对于电能质量要求极高,其中层压机对电压稳定性尤其敏感,在电压发生暂降时会自动停机。“一旦停机,公司智能卡的生产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阳武说,生产企业亟需一套稳定的供电系统。

  对此,中心为中成卫星等3家高精尖企业制定了个性化电压治理方案,研发加装了电压暂降检测和治理装置,在外部线路发生电压暂降时该装置最快可以在2毫秒内做出响应,快速可靠地支撑用户负载的供电电压,更精准地提升敏感负荷所在线路的供电质量,防止电压暂降引起的设备骤停,确保生产连续性,安装电压暂降监测及治理项目后预计每年可为客户避免经济损失600万以上。

  不仅如此,针对园区内高新企业“高负荷密度、高电能质量、高可靠性”用电需求,松山湖供电服务中心持续深入优化电力营商环境,切实提高客户满意度,100%应用一日答复供电方案业扩服务模式,推广实施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的“三零”服务。

  新城

  “绿电”为园区发展注入新动能

  湖面碧波荡漾,路网四通八达,绿树红花掩映着座座楼宇厂房。在松山湖园区,生态宜居与现代产业交相融汇。

  为助力建设低碳发展的松山湖园区,去年广东电网公司已经将作为低碳园区示范区,打造园区“绿色高效、柔性开放、数字赋能”三方面特征的新型电力系统。12月8日,东莞松山湖高新区管委会与东莞供电局联合举办了东莞松山湖新型电力系统先行示范区启动会,标志着松山湖将加快构建以低碳绿色电力为核心的全新路径。

  在松山湖园区,东莞供电局引入交直流混合电网、全域物联网等新科技,已经建成了包括巷尾多站合一等多个智能电网示范项目。该项目实现了分布式新能源、电动充电、储能、交直流负荷等的灵活友好接入,建成交直流配用电系统,组成绿色低碳的“微生态圈”,综合能源转换效率达95%。

  积极推行电能替代,是松山湖供电服务中心落实“双碳”目标的有力举措之一。据统计,2021年东莞南区供电局累计投入262个充电桩,全年充电5.3万次,充电量118万度,节约燃油55.53万升,减少机动车污染物排放1251.6吨,形成了松山湖“10分钟”充电圈小生态。

  结合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和企业降本增效要求,在松山湖落户的研发企业能源转型的需求逐步加大。蓝思科技是一家以科技创新为先导的高科技公司,今年7月,东莞南区供电局了解到转型的需求,主动提出对高能耗设备进行节能改造,并制定综合能源解决方案。目前蓝思科技与广东电网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已签约10.6万千瓦时储能项目,预计2021年年底建成。“建成后预计每年可转移高峰期电量5437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电费3371万元。”企业的综合能源专属“定制师”——松山湖供电服务中心营销专责尹健锋为改造效益做了一个测算。

  在倡导绿色低碳发展、加快能源结构优化的大环境下,“绿色”的松山湖在推进能源革命的道路上先行一步。据预测,到2035年,松山湖科学城用电负荷将达到140万千瓦,全社会用电量达106亿千瓦时。当前,东莞南区供电局正加快调整电源结构布局,在松山湖科学城构建清洁、低碳、安全的现代能源体系,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提供能源保障。

责任编辑:周小博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


Copyright © 2001-2020 中国电力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电力报》、《中国电业》上的新闻,版权归中国电力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中国电力新闻网登载新闻业务的函:国新办发函[2000]232号。京ICP备1501736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09026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6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2238117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21 互联网举报中心

广告直拨:江蓬新 010-52238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