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国网南通市海门区供电青年员工培养工作侧记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时间:2021-08-18 08:55

搭建青年成长成才的“发射架”

——国网南通市海门区供电公司青年员工培养工作侧记

中国电力新闻网通讯员 李松

  8月13日,国网江苏南通市海门区供电公司对2020年入职的4名新进员工进行转正定级考核答辩,全程主要围绕新员工入职培养期间应掌握的安全生产技能、基本专业技术和学习报告等内容进行。结果,该公司4名新进员工全部以优异成绩通过考核答辩。

  作为基层单位,海门区供电公司跟其它单位一样,也曾出现过员工“老龄化”和新老交替“断档期”现象,高学历人才缺乏。近年来,新员工的分配数量有了明显改观,还出现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这无疑是为公司输入了新鲜血液。如何带好、管好、用好这一批批新员工,弥补之前青黄不接的比例失调,恢复新陈代谢的机体功能,成为公司“人才强企”的重点工作。为此,该公司创新培训教育方式,从上好入职“第一课”、为青年员工开启“2+N”导师培训模式,到创建“海电青年营”团队,全力搭建青年成长成才的“发射架”。

  上好入职“开学第一课”

  “这样的见面方式,不失仪式感,又多了些亲和力。”青年员工黄佳敏在回忆当初入职的情景时说,在“开学第一课”,公司领导像兄长一样,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推心置腹地给她们讲人生观、价值观,让她们心里激荡起阵阵涟漪,对未来充满了向往。

  迈入职场,意味着步入社会,同时也是人生新“课堂”的起点。近年来,海门区供电公司在新员工入职培训方面不惜“兴师动众”,他们把新员工见面会当做“开学第一课”,该公司主要领导授课,人力资源部会同各部门按照新员工必修及形势任务等共同研究讨论培训内容,重点加强安全生产、思想道德、形势任务、党风廉政等方面的教育。

  “通过‘开学第一课’,让青年员工了解公司要求、掌握必备知识、树立规矩意识,引导他们逐步树立起与国网价值理念保持高度一致的正确思想。”该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郁敏霞介绍,他们组织了由办公室、党建部、人力资源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授课老师的“讲师团”,重点宣贯职业发展相关政策,讲解公司企业文化、现状及员工福利保障等。

  课上,他们还邀请优秀青年骨干畅谈成长心得,组织参观公司荣誉陈列室、劳模创新工作室,领略榜样风采,培养青年员工的正能量和荣誉感。这里,不仅是知识学习的再延续,更是学会如何成为一名优秀企业员工的人生大“课堂”。

  开启“2+N”导师培训模式

  “小陆你看,光纤涂面层剥除的时候持纤手要平,剥纤钳应与光纤垂直,然后用钳口轻轻卡住光纤,顺光纤轴向平推出去……”8月9日下午,在国网南通市海门区供电公司的师徒结对成果检验会上,该公司信通班长陈金花一边给青工陆佳欢做示范,一边讲解他刚才光纤接续操作过程中的不足,通过这种“手把手”的方法促使青工尽快成才。

  为加强后备人才储备,促使青年职工快速成才,该公司挑选出一批业务精、经验老、责任强的员工,组建了一支以班长、高级技师、专家为主体的“导师团”,以“一带一”的方式分别与公司新分配来的青工结成师徒对,利用工作时间带领“徒弟”学习业务。并结合青年职工吸收新知识快、学习能力强的特点定期举行成果检验考试,以各班长为责任人,依照工作开展情况总结知识点抽考,并按月度评比排名,激励青年员工奋发向上。

  “前十年培养阶段中,我们推行‘双导师制’,即职业导师做指引、技能师傅传技艺。”郁敏霞介绍,在“双导师”培养的基础上,她们还根据新员工的兴趣爱好和愿望,为他们“量身定制”,创造性地设计了“2+N”导师培训模式,进一步挖掘新员工的潜在才能。

  唐天笑的专业是变电二次检修,但小伙子谦虚好学还特别能吃苦,在钻研本专业时,也显示出对其它专业的浓厚兴趣。2015年入职以来,他除了向师傅施镭学习继电保护专业外,该公司还先后安排检修专家江辉、安全专家张炳辉等人担任他的“副业”导师。2016年,小唐代表省电力公司参加国网安规调考,不仅斩获了个人第一名、荣获国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调考优秀个人,他所在的代表队还获得了团体第一的好成绩。2017年,小唐以非专业选手参加南通供电公司举办变电检修专业技能比武,结果同样一举夺冠。

  2017年入职的王爽分配在综合配电班,轮岗见习时,“95598”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后跨行参加上级公司组织的服务专业技能比武,也是在第三导师的短期辅导下,取得了个人第三名的好成绩。同样,小王还拜系统内演讲“大拿”范俭俭为自己的第四导师,在范老师的悉心辅导下,现在她已经能担纲主持、出演节目,成为传播企业文化的主力队员。

  一岗多能,技不压身,这既是青年员工的个人意愿,也是该公司寄予他们的厚望。通过“2+N”导师培训模式,青年员工在导师们毫无保留、倾囊相授的助力下,他们的成长得到了提速,公司青蓝相接、薪火相传的人才队伍建设也因此有了保障。

  创建“海电青年营”团队

  按照“牵手培养、放手使用、推手加压”和“带领精神、带动技能、带头作用”培养模式。2019年,该公司专门发文成立“海电青年营”。“海电青年营”下设企业文化组、志愿服务组、突击攻坚组、创新研究组、文体活动组等5个小组。

  “我们将入职10年内的公司62名青年员工全部纳入‘海电青年营’,并根据个人爱好和特长分配到相应的工作小组。”郁敏霞介绍,每个小组制定具体活动方案,定期开展各种培训,并以沙龙、座谈等形式进行成果交流。他们把1年作为一个培养周期,每周期结束对青年员工的日常表现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运用到岗位晋升、后期培养等方面。

  在“海电青年营”里,青年员工迅速成长成才。作为“创新研究组”的骨干,2017年入职的侯丽钢充分发挥自己特长,不断深学耕耘,先后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技术论文12篇,申请国家专利4项,他主创的多项QC课题获省部级优秀成果奖,其本人也在2020年获得海门区和江苏省的企业“创新达人”称号。在不久前刚刚结束的2021年南通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电力营销服务”行业竞赛中,“创新研究组”4名入职不到5年的青年员工,包揽了个人前三和团体第一的好成绩。“企业文化组”骨干沈凌男还入选国家电网公司“百强百佳评选之达人榜”“创新研究组”的张旭被省电力公司选聘为兼职培训师。

  另外,该公司还积极组织青年员工参与一些重要会议的筹备工作,让他们深刻感受到自身发展与公司发展相融并进。“作为职工代表是光荣的、神圣的,我们将努力工作,争取也当上职工代表。”“企业文化组”的石金波和沈凌男夫妻俩在参加完该公司2020年职代会的筹备工作后如是感慨,“海电青年营”成了他们迸发青春热情的舞台。

责任编辑:周小博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