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供电:党史学习教育课堂进春检现场

来源: 2021-04-30

  国电力新闻网讯 “这里是兰州解放最重要的战场之一——马家山古城岭。今天,我们用汗水和智慧守护金城的万家灯火。”4月29日,国网甘肃电力兰州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党员郑列辉在解放兰州战役马家山古城岭战场纪念碑处回忆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

  针对当前春季检修作业点多、人员分散、时间跨度大的特点,国网兰州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春检计划、工作现场相结合,把党史学习教育课堂搬到各个作业现场。该中心充分利用休息时间,由党员带头,以“微讲堂”的形式带领一线员工学习百年党史,促进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为高质量完成春检工作注入“红色动力”。

  “旋翼无人机桨叶、智能飞行电池、遥控器、SD卡检查完毕,周围环境符合起降条件,请求起飞。”

  “可以起飞!”

  一堂生动的党史课后,无人机从马家山古城岭起飞。输电运检中心对110千伏热祁线、110千伏兴祁线、330千伏和彭线进行无人机巡视。

  “祁浩,看一下16号地线线夹的销子是不是正常。”老党员吕满林说。

  “吕师傅,销子完好,电气部分正常!”祁浩熟练地操作着无人机,快速回答道。

  对于干了35年输电线路巡视工作的吕满林来说,“线在哪里,脚步就走到哪里”。输电杆塔通常矗立在不同的山头,巡视时需要翻山越岭,有时候完成一、两基杆塔的巡视,可能就需要三、四个小时。现在,无人机巡视全面代替人工定期巡视,昔日的“老黄牛”真正卸下了沉重的负担,以另一种方式进行着输电线路的运维,保障着能源大动脉的通畅。

  2020年10月,一个由党员带领的柔性无人机工作小组成立了,他们的任务是推进无人机巡视工作,全面替代人工定期巡视。

  2020年11月,无人机小组接到了巡视无人区线路的任务。这段线路可以说是整个输电运检中心线路巡视中最艰难的一段,巡视人员从什川龙山滑雪场上山后,穿过一座又一座山梁,不吃不喝,6个小时才能巡视完无人区所有杆塔。对飞手们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也是证明自己的机会。

  “大号侧前面那座大山左翼峡和一线27号-28号跨沟这两基杆塔不通视,无人机和遥控器连接不上。”李小东指着前方的大山说。

  如果两基杆塔在巡视时,无人机和遥控器连接不上,就需要两个起降点,这无疑又要跋山涉水,违背了通过无人机巡视大幅降低劳动力的初衷。为此,小组成员寝食难安。

  经过几天的实地勘查、测试,终于有了转机。

  “我们可以考虑向这两基杆塔的山边靠近寻找一个新的起降点,或者这两基杆塔可以利用‘经纬300’的20倍变焦功能高飞拍摄。”党员马磊提出了解决办法。

  找到了这个起降点,不到一个小时,李小东、马磊就完成了无人区段330千伏川和一二线、110千伏峡和一二线共四条线路约61基杆塔的巡视任务。

  这次任务的圆满完成,给整个小组带来了很大鼓舞。

  从2020年10月到2021年4月,输电运检中心累计飞行无人机8640架次,巡视杆塔24356基,排查线路6597公里,除完成正常的定巡任务外,还发现人工巡视难以发现的缺陷756件。同时,针对输电线路跳闸后的故障巡视共计53架次,其中5处故障原因被快速查出。此外,该中心开展的沙尘、大雾、大雪等特殊天气巡视达100多次,消除了恶劣天气下人工巡视登山爬沟的人身风险,提高了线路巡视工作的安全性。

  下一步,国网兰州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将继续加强无人机装备配置,加大无人机应用力度,进一步完善工作计划编制、巡检航线规划、作业任务派发、飞行状态监控、采集图像回传、缺陷智能识别等功能,同时推广无人机红外巡检以及 无人机业务微应用体系,实现业务差异化设置、图像集中管理、在线识别和多元应用。(谭昌贵)

责任编辑:陈晨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

Copyright © 2001-2020 中国电力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电力报》、《中国电业》上的新闻,版权归中国电力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中国电力新闻网登载新闻业务的函:国新办发函[2000]232号。京ICP备1501736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09026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6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2238117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21 互联网举报中心

广告直拨:江蓬新 010-52238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