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发电频道

国网甘肃刘家峡水电厂:碧水青山映初心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8-15 16:35

侯齐

  黄河西来决昆仑,高峡平湖聚安澜。在甘肃省永靖县境内,一座巍峨大坝横亘于黄河之上,造就了“高峡出平湖”的壮美景观。这里就是新中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站—国网甘肃刘家峡水电站。2025年,正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提出二十周年,这座被誉为“共和国水电长子”的工程,用半个多世纪的坚守与创新,谱写了一曲动人的生态保护之歌,成为黄河流域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典范。

碧水青山映初心——国网甘肃刘家峡水电厂践行“两山”理念二十年纪实 (1).JPG

  荒山秃岭变绿洲:百万株树木的绿色守护

  站在刘家峡水电站大坝远眺,南北两山郁郁葱葱,百万株树木如同绿色卫士般守护着母亲河。然而时光倒流半个世纪,这里曾“红山白土头,沟壑遍地走”的荒芜之地。建厂初期,大坝两岸地质为暗紫红色砂岩、泥岩,土质疏松,黏结性小,抗蚀性差,大风过后扬沙走石,生态环境极为脆弱。

  “我的工作,往小了说就是种种树,往大了说那可了不得,是保护母亲河呢。”原绿化班老班长赵建江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刘家峡水电厂肩负的重大社会责任。在担任绿化班班长期间,老赵走遍了绿化区的沟沟壑壑,每一棵树像他的亲人,也像他的孩子,他见证了每一棵树的成长与存亡。

碧水青山映初心——国网甘肃刘家峡水电厂践行“两山”理念二十年纪实 (2).JPG

  在这种特殊地质条件下植树,堪称“与自然博弈”的艺术。“水浇少了树木干渴容易枯死,土壤龟裂,刮风就起浮土;水浇多了容易发生滑坡、塌陷。在这种土地上种树,一定要认真严谨、心细啊。”多年的绿化工作,老赵已非常熟悉两山的“脾性”。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持续努力,刘家峡水电厂累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组织全厂员工开展义务植树,先后削平6 座山头,填平几十条沟壑,植树超过100万株,绿化面积达3382亩。企业曾8次荣获国家和省级绿化造林先进单位称号。如今的南北两山,春季山花烂漫,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层林尽染,冬季松柏傲雪,为前来观赏的游客展示出绿满山、花满园、鸟语花香、清静幽雅的美丽环境,成为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

  更令人欣慰的是,刘家峡水库周边县市纷纷加入植树造林行列,形成了“全民护绿”的生动局面。通过地方和企业的联手打造,多个集雨场、大型蓄水池、绿化上水工程相继建成。如今的库区周边植被覆盖率显著提升,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为黄河安澜奠定了坚实的生态基础。

  科技赋能护碧水:从“一碗水半碗沙”到高峡平湖

  “原来黄河的水是绿色的!”这是众多游客初见刘家峡水库时的惊叹。然而,保持这抹碧波荡漾绝非易事。作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黄河每年携带16亿吨泥沙奔涌而下,其中洮河贡献的泥沙量就占到刘家峡水库总入库沙量的 31%。这些泥沙不仅威胁着水电站的寿命,更直接影响着发电效率。面对这一世界级难题,刘家峡水电厂的工程师们用智慧书写了破解黄河泥沙困局的壮丽篇章。

  1972年汛期,该厂观测员蒲乃达在大坝前发现了一个奇特现象:大坝底孔中冒出浑浊的水流,而水库表面却依然清澈如镜。这个偶然的发现揭开了“异重流”排沙技术的序幕。经过连续观测和深入思考,蒲乃达敏锐地意识到,含沙量大的水体在流动过程中会形成密度较大的浑水流,由于密度差异,这股浑水会潜入清水下方流动。这一发现为解决黄河泥沙问题提供了全新思路—当“异重流”到达坝前时开启泄水道底孔闸门,就能实现多排沙、少耗水的目标。

碧水青山映初心——国网甘肃刘家峡水电厂践行“两山”理念二十年纪实 (3).JPG

  从1973年开始,刘家峡水电厂拉开了洮河“异重流”排沙工作的序幕。1973年至1989年,刘家峡水电厂进行“异重流”排沙60余次,成功排出泥沙1亿多吨,大大减缓了坝前泥沙淤积速度,显著减轻了泥沙对水轮机的磨损。这项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解决了刘家峡水电站的燃眉之急,更为中国水利工程调水调沙奠定了关键性的科技基础。

  进入新世纪,刘家峡水电厂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洮河口排沙洞及扩机工程创造性地实现了“一洞两用”—清水发电、浑水排沙。刘家峡水库“异重流”时段排沙比从原来的60%大幅提升至95.3%,彻底解决了水库泥沙淤积和机组磨损问题。

  在守护水库水质方面,刘家峡水电厂构建了“监测、保护、治理、打捞”四位一体的水质保障体系。每年汛期,上游漂来的垃圾会在坝前聚集,既影响航运安全,又威胁水质环境。自2018年起,刘家峡水电厂先后投入800余万元,购置两台机械化打捞船,配合人工打捞,年均清理漂浮物1.5万立方米。更建立了与地方政府的快速联动机制,确保打捞船24小时待命,随时应对上游天气变化。

  生态价值转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刘家峡水电厂的生态实践,生动诠释了“两山”理念的深刻内涵。生态改善不仅带来了环境效益,更创造了显著的经济社会价值,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的良性互动。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成群的红嘴鸥如约而至,在黄河上空翩翩起舞。游客们纷纷驻足观赏,投喂这些远道而来的“生态使者”。“现在环境好了,候鸟都愿意在这里安家。”摄影爱好者钟世文一边按动快门一边说。这幅生态美景,得益于刘家峡水库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人们爱鸟、护鸟意识的提高。依托优质生态资源,黄河三峡旅游区蓬勃发展,带动当地1.5万余人就业,旅游收入连年攀升。

碧水青山映初心——国网甘肃刘家峡水电厂践行“两山”理念二十年纪实 (4).JPG

  “感谢刘家峡水电站的建设给我们找到了致富门路,去年一年我的6艘游船就收入10万多元,今后我要做好服务工作,让客人宾至如归。”在刘家峡水库经营游船的孔师傅高兴地说道。目前,刘家峡水库生态旅游已成为临夏州水库周边各县的支柱产业之一。2021年6月,刘家峡水电厂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在品牌的影响力下,每年有上万人赴电站参观游览,已成为刘家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一张靓丽名片。

  在保障民生方面,刘家峡水电厂同样担当重任。每年春灌时节,为甘肃、宁夏、内蒙古等沿黄灌区输送8亿至12亿立方米灌溉用水,滋润着1600万亩农田;自2021年起,又成为兰州第二水源地,每年提供5.5亿至8.3亿立方米优质饮用水。这些数字背后,是刘电人对“国之大者”的深刻践行。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刘家峡水电厂作为西北电网的“调峰利器”,承担着保障电网安全、促进新能源消纳的重任。该厂灵活调节出力:白天让位风电光伏,夜晚补充电力缺口,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指挥家”,让各种能源形式和谐共舞,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坚实支撑。

  从“一碗水半碗沙”到碧波万顷,从荒山秃岭到绿树成荫,刘家峡水电厂用坚守与创新,谱写了一曲动人的黄河保护之歌。站在“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的历史节点上,这座“共和国水电长子”将继续勇立潮头,以《黄河保护法》为行动纲领,将生态保护的绿色画笔持续绘就在母亲河的壮阔画卷上,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让黄河真正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责任编辑:刘础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