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电网频道

国网山东综合能源公司:多点突破绘就山东能源绿色转型新图景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9-28 16:59

杨茂俪

  滔滔黄河奔涌,巍巍泰山屹立。山东省如一只振翅欲飞的雄鹰,迎着渤海浪潮,踏上新时代发展征程。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山东正加快推进能源结构优化与产业绿色转型:截至2024年底,山东省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1.15亿千瓦,占比48.3%,稳居全国首位;国网山东综合能源公司年内完成绿电交易超1.73亿千瓦时,颁发绿证13619张,为企业降低用电成本、推动低碳转型提供坚实支撑。从山东鼎新玻璃集团实施电能替代后年替代电量达1.7亿千瓦时,到山东聊城市技师学院光伏项目年发电量200万千瓦时,一个个实践案例,正是山东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生动注脚。

  从保障重要活动电力供应,到应对极端天气下的能源保供;从为工业园区构建微能源网,到借助山东省级智慧能源平台与电网调度系统联动——国网山东综合能源公司始终以“源网荷储”协同为核心,通过分布式光伏与储能技术的集成应用,用可靠服务践行电力“先行官”的担当。

  在生态园立标:多能互补的低碳新模式

  2010年7月,中德生态园签约落地青岛西海岸新区,成为青岛对外开放合作的重要门户与平台。园区以高标准引领生态建设,以“低碳环保、绿色宜居、持续发展”为目标,被联合国授予“可持续城市和人居环境奖”。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速迈向碳中和、树立零碳园区标杆,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示范站应运而生。

山东青岛中德生态园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示范站。

  青岛中德生态园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示范站瞄准“零碳园区”建设目标,汇聚节能建筑、海绵城市、光储充一体、冷热电协同、近零能耗建筑五大自主技术,创新应用7项国内首台套装备:会“呼吸”的海绵路面实现雨水零流失,三层集装箱集群完成光伏储能智能调度,地源热泵与天然气三联供系统协同供能,整栋建筑能耗较国家标准直降75%以上—真正将每一缕阳光、每一滴雨水、每一方空气的能量都“物尽其用”。

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示范站运行示意图。

  自然要素利用率大幅提升,冷热电协同实现清洁能源高效利用“这里运转的每一度电,都在为未来城市绘制能源革命的路线图。”园区负责人的评价,道出了这座零碳生态样板间的时代价值。

  工业领域破题:燃煤窑炉的绿色蝶变

  或许鲜为人知,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玻璃瓶制品,很大一部分源自“东方太阳城”日照。坐落于此的山东鼎新电子玻璃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全国最大的高档化妆品玻璃瓶生产基地,年产量超15万吨。然而,传统燃煤窑炉在生产中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及煤粉尘,存在能耗高、污染重、效率低的痛点。

传统燃煤窑炉。

  针对这一难题,国网山东综合能源公司深入企业一线,精准开展能效诊断与用能分析,量身定制了细致的用能优化方案:淘汰5台燃煤窑炉,投运8座高效电炉。改造后,配套增装了11台变压器,新增2.79万千伏安供电能力,年可替代电量1.7亿千瓦时有力支撑企业实现了全电气化绿色生产。



  改造后,企业每年可减少燃煤,6.80万吨,并实现大幅减排:二氧化碳16.951万吨、二氧化硫0.51万吨、氮氧化物0.26万吨,同时减少碳粉尘4.62,“我们集团在国网山东综合能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实现电能替代技术改造鼎新集团生产部经理表示,“废玻璃用量由30%提高到60%,玻璃产品良品率提高3%,实现了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山东鼎新电子玻璃集团改造后玻璃制造流水线。

  于校园场景深耕:光伏照亮产教融合之路

  高校场景用电负荷稳定、屋面资源丰富,天然的教学需求与分布式光伏“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特性高度契合,是发展产教融合型新能源项目的理想土壤。作为鲁西技工教育龙头的聊城市技师学院,年用电需求约600万度。国网山东综合能源公司敏锐捕捉这一需求,深入校园开展精准服务——通过详尽的电力负荷分析、屋面承载力评估及教学场景融合可行性研究,将普通校园建筑转化为可开发的绿色能源资产。

聊城市技师学院节能降碳一体化分布式能源项目。

  一期1.7兆瓦光伏电站高效运行,年发电量达200万千瓦时,覆盖校园近1/3用电需求。校方年节省电费14万元、获得屋顶租金4万元,更因降低变压器扩容需求间接节约花费超500万元。配套的光伏车棚兼具发电与遮阳功能,光伏区特别预留教学展示区与参观通道,将电站变为“沉浸式课堂”,每年可培养超500名新能源专业人才,为当地产业输送“绿电工匠”。正如校方负责人所言:“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接触绿电,这就是最生动的‘双碳’课堂!”

  为生命健康护航:老旧医院的智慧能源升级

  以莱芜中心医院为代表的老旧医疗机构,普遍面临供能系统老化、可靠性低、难以满足现代医疗需求等挑战。医院对稳定、高效、智能化的能源保障有着迫切需求——既要消除设备停机风险,保障生命支持系统“永续在线”;又要适应极端天气,提升患者就诊舒适度;更要优化能源结构,降低运维成本。直面这些痛点,国网山东综合能源公司主动破题,量身定制解决方案。

莱芜中心医院。

  项目分三期推进:一期聚焦“破局保安全”,率先实施配电改造(将6千伏升压至10千伏),使供电可靠性提升至99.99%,彻底消除因供能故障导致的设备停机风险,赢得院方高度信任;二期着力“攻坚显速度”,仅用5个月便高效完成3.6万平方米新楼暖通升级与电力增容,成功抵御极端低温考验,树立行业“急行军”标杆;显著成效促使医院主动提出三期需求,三期围绕“深化促转型”,综合能源公司全面承接第一住院楼、后勤楼等设施的供冷暖系统运营,并对老旧配电系统进行重构,提供“能源审计—节能改造—智能运维”全链条服务。

综合能源公司工作人员对莱芜中心医院空气源热泵进行检查。

  能源结构优化不仅大幅提升硬件运行能力与综合诊疗水平,更间接提高了医院接诊能力,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该项目被院方列为“年度三件大事”之一。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医院实现“低投入、降成本、降碳排”,这些服务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红利,在保障生命安全的同时推动绿色转型,为破解“老医院新需求”提供全景式解决方案。

  向新型系统进发:储能聚合与虚拟电厂的智慧力量

  为应对新能源波动性挑战,国网山东综合能源公司通过规模化储能、虚拟电厂及绿电交易等多维度创新,显著推动山东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莱芜孟家100兆瓦/200兆瓦时储能电站得益于电网和储能电站的完美配合调度,通过削峰填谷,既减少功率波动对电网的冲击,保障了大电网供电的可靠平稳,又合理满足了居民和城市用电,不会造成浪费;同时建成投运全省首家调节能力领先的全电量负荷类虚拟电厂,依托数字化平台聚合分散资源构建智慧调控体系,动态缓解电网压力。

  此外,国网山东综合能源公司深度融入电力市场,联合新能源企业推出定制化绿电套餐,助力高耗能企业低碳转型,推动山东绿电消费规模保持全国领先;运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售电+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精准能效优化及增值服务,降低用电成本,构建起多元高效的用户侧能源服务生态。

综合能源公司虚拟电厂大屏。

  山东之“绿”,根植于实,见效于数;综能之“进”,立足于闯,成之于干。国网山东综合能源公司正以一个个扎根齐鲁大地的创新实践,抢抓机遇、加速转型升级,朝着建设卓越综合能源服务企业的目标奋力前行,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贡献更大更强的综能力量!

  责任编辑:刘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