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8-28 10:24
齐志恒
8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暴雨如注,狠狠砸向大地,织成一片混沌的雨幕。国家能源集团焦化公司巴彦淖尔焦化厂内,雨水在路面上肆意奔流,像一条条浑浊的河。急促的警报声穿透哗哗雨幕—险情即命令!厂领导身影疾速冲入雨帘,与第一批应急队员在滂沱大雨中汇合。防汛保供应急预案瞬间激活,一场关乎能源动脉的守护之战骤然打响。
暴雨如鞭,抽打着露天煤场。煤堆在雨水冲刷下仿佛在颤抖。煤场班长扯着嗓子指挥,装载机轰鸣着反复压实煤堆边坡,如同为黑色山丘披上坚韧的铠甲。煤场管理员们挥舞铁锹,在煤场边缘奋力挖掘临时导流渠;雨水混着汗水,泥浆裹满裤腿,新掘出的130米水渠犹如一条匍匐的生命线,倔强地引导着洪流改道。
雨水疯狂涌入厂区角落。应急队员的身影在雨幕中晃动,如同不倦的磐石。他们俯身沟渠旁,双手探入冰冷浑浊的水中,奋力清理被杂物堵塞的排洪沟渠。雨水模糊了视线,泥浆沾满手臂,每一铲淤泥的清除,都在为厂区“血脉”疏通一寸生机。关键低洼处,两台潜水泵马力全开,发出持续有力的轰鸣,奋力将积水抽排出去,防止洪水倒灌侵袭生产核心区域。沙袋在关键路口层层垒起,筑成一道道朴素的堤防,抵御外部洪水的冲击。
更大的战役在无声中打响。暴雨侵袭之下,精煤水分骤增的警报骤然响起。集控员张选的目光紧锁手中的化验单,质计中心刚更新的红色异常数据格外醒目。他立刻调出应急预案模型,手指在控制盘上快速敲击,根据生产技术部紧急下达的调整参数,精准修正干煤与湿煤的配比设定。“干煤增量,湿煤压减,目标水分下调……”他低声确认关键指令。每一次输入的微调,都驱动下方的配煤盘精准运作,确保混合后的煤料符合焦炉“口粮”的严苛要求。窗外暴雨如注,室内只有键盘的敲击声和他沉稳的呼吸。这方寸屏幕前的无声较量,是守护炉火稳定与焦炭质量的关键防线。炉顶平台上,上升管工顶着风雨加固上升管防雨罩,仔细检查集气管的每一处密封;焦炉“温顺”的“呼吸”,维系着焦炭质量的生命线。重大危险源区域内,专人寸步不离,定时为关键水封排水,警惕地凝视着液位刻度,守护着危化品储罐的绝对安全。
雨声渐歇,夜色中的厂区灯火通明。配电室内,电工班长李露正带人打着手电,一寸寸检查电缆沟的防潮密封;微弱的光亮映照出他们专注的神情—确保每一处绝缘完好,就是守护全厂跳动的“脉搏”。冷却塔旁,清理杂物的身影仍在忙碌,只为保障系统最佳的散热效能,让煤气回收与副产品生产线重新焕发出稳定运行的节奏。
次日清晨,厂区传出振奋人心的消息:最新出炉的焦炭,经质检中心快速检测,各项指标完全符合标准!化验员夏勇看着报告单上精准的数据,疲惫的脸上终于绽开笑容。
当晨曦艰难地刺破厚重云层,照亮厂区纵横交错的水痕,持续奋战了十二个小时的焦化厂,炉火依然炽热而沉稳地燃烧着。雨水冲刷过的厂区,道路泥泞,新挖的导流渠里水声潺潺。一车车乌黑发亮、品质如常的冶金焦炭,正源源不断驶出厂门,沿着铁路奔向远方的钢厂。
每一处被加固的炉体,每一个畅通的排水点,每一批稳定输出的焦炭,都是焦化人用意志与汗水在暴雨中刻下的勋章。湿透的工装紧贴脊梁,泥浆覆盖的双手未曾停歇—这无声的搏斗,托举起的不仅是焦炉的火焰,更是前方无数工厂与家庭能源供应的生命线。雨过天未晴,而焦炉前那抹不灭的光,已在风雨淬炼中燃得更旺。
责任编辑:刘础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