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能观察

侧记丨一场能源未来的“江南之约”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10-25 15:52

——2025国际能源变革论坛侧记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赵坤

  仲秋时节,淡烟轻笼,疏柳依依。千年古城苏州,正以一场高规格、宽领域、深合作的国际能源盛会,迎来中国能源主场外交的高光时刻——

  10月23日至25日,2025国际能源变革论坛在江苏苏州启幕,全球能源领域再一次进入“苏州时间”。

  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15个国际组织的2000余位代表齐聚于此,围绕新能源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全球清洁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构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共赢新模式、国际能源治理体系建设与变革等关键议题深入交流,进一步凝聚绿色转型共识。

  十年磨一剑。自2015年首届论坛举办以来,这一发轫于苏州的国际对话平台,已从理念播种成长为行动引领,成为中国深度参与全球能源治理、贡献世界能源转型的生动见证。

  “合作才能办成大事,办成好事,办成长久之事。”中国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在开幕式上的致辞彰显坚定决心,“中国愿与各国一道,不断深化能源转型务实合作,协同应对风险挑战,共同构建公平公正、均衡普惠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共创清洁美丽、绿色低碳的能源未来。”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论坛以“十年携手能源变革 创新领航绿色未来”为主题,既是对过往成就的系统总结,更是对未来路径的清晰擘画。

  十年来,国际能源变革加速推进,世界各国都在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能源转型之路,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全球共识和普遍行动。

  “论坛主题不仅贴合当下需求,时机恰当,而且也呼吁各国、各行业、各群体采取行动,开展合作,为实现低碳未来推进切实有效的能源源转型举措。”巴布亚新几内亚能源部部长彼得·伊索艾莫说。

  “我很荣幸能分享缅甸在加强能源安全、推进能源转型方面所做的重要工作。热切期望与周边国家、区域及全球伙伴在能源领域开展合作。”缅甸能源部部长吴哥哥伦的话中,传递出对加强能源合作、共同推动绿色发展的热切期盼。

  在这场全球能源对话中,中国路径备受瞩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拉·卡梅拉指出:“中国代表着清洁能源技术的前沿,正重新定义着技术创新的边界。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全球可再生能源创新和发展的领导者。”

  斯洛文尼亚能源部部长博扬·库梅尔也表示,斯洛文尼亚对中国在推动绿色低碳能源转型方面所做的努力表示赞赏,并支持清洁能源伙伴关系倡议的各项目标。

  论坛期间,20余位高级别官员、企业领袖开展高端对话,11场专题分论坛聚焦城市能源转型、人工智能+能源、氢能高质量发展等前沿领域,两场以“青年创新赋能”和“能源转型中的女性力量”为主题的活动相继举办,充分展现了本届国际能源变革论坛的蓬勃活力与空前规模。

  这是一场成果丰硕的盛会——

  《全球能源低碳转型发展2030苏州愿景》在论坛期间正式发布,提出未来五年将在能源安全、技术创新、低碳发展等领域采取共同行动,致力于推动2030年全球新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较2024年实现翻番。

  首次推出的“中国能源好物”成为焦点。围绕可再生能源与核能科技创新、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多能互补与综合利用、能源输配、智慧能源数字化应用五大板块,60项具有“智能化、低成本、易落地”特点的先进产品和解决方案,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切实可行的中国智慧。

  全面升级的《能源变革指数蓝皮书2025》同期发布,以其专业的分析框架和详实的数据支撑,为政策制定者、行业先锋和学术机构提供穿透表象的能源变革洞察。

  更具里程碑意义的是,来自四大洲16个城市的代表在苏州共同发起成立“国际零碳零废城市发展联盟”,通过共享政策经验、开放绿色技术、推动创新投融资等举措,携手建设更加繁荣、美丽、有韧性的未来城市。

  中国正在为世界能源产业发展提供蓝图。”德国汉堡大学商业、经济和社会科学学院教授亚历山大·巴森说。

  这是一场绿意盎然的盛会——

  绿色,不仅是论坛讨论的主题,更是办会实践的底色。本届论坛采取十项减碳措施,并通过参与碳普惠交易和购买绿色电力证书,实现了碳中和办会。

  从会场外摆放的氢能助力自行车、会议通勤使用的新能源汽车,到遍布会场为参会人员提供的环保纸巾、零碳纸、环保笔,甚至工作人员的服装和手提袋也是由回收塑料瓶再生制成,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低碳理念。

  对于办会过程中无法避免的碳排放,论坛通过苏州碳中和普惠服务体系,以碳普惠交易的形式进行碳抵消。

  “卖家通过减排行为获取额外收益,买家为环境权益付费,助力社会低碳转型,这是一种双赢。”国网苏州供电公司工作人员介绍。

  这更是一场充满创新活力的盛会——

  论坛会场外的展厅,一位特殊“人物”成为与会中外嘉宾追捧的明星,纷纷与其互动。这个由某新能源企业推出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充分展示了中国在“人工智能+能源”领域探索中前行的高度和速度。

  而展厅中“AI数字人”等智慧化办会场景,以及由中国华能、中国大唐、国家管网集团、阿特斯、固德威等能源企业展示的油气、核电、光伏等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无不显示着中国能源行业在快速发展中的创新活力。

  “中国能源产业正朝着现代化方向迈进,这其中就涵盖了对数字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的应用。我们也需要借助更多的智能化技术,实现对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非洲气候基金会创始人、执行主任萨利姆·法基尔说。

  秋色正浓,枫叶如火。这场“江南之约”所达成的深刻共识,为全球能源转型注入了坚定信心与前行力量。正如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拉·卡梅拉所言:“能源转型是我们这个时代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全球议程。我满怀信心地期待并祝福论坛的下一个十年。”

  新的篇章正在开启。在能源变革的下一个十年里,在各国能源绿色低碳探索的深入实践中,还会有更多的思想在这里激情碰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还会有更多的情谊在这里源远流长、绵绵不绝、生生不息。

  责任编辑:于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