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能观察

专访丨米歇尔·利诺:中国在抽水蓄能领域的大规模布局极具示范意义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5-23 19:06

国际大坝委员会主席米歇尔·利诺中国在抽水蓄能领域的大规模布局极具示范意义

中国能源新闻网见习记者 王可 记者 白宇

  在国际大坝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28届大会暨第93届年会召开期间委员会于5月19日举办了媒体见面会。针对全球能源转型、极端气候挑战等焦点议题,委员会主席米歇尔·利诺(Michel Lino)在会上发表见解指出,抽水蓄能的调峰能力与大坝的气候韧性建设,正成为破解可再生能源间歇性难题、筑牢能源安全底线的关键。

  能源转型需水电“压舱”

  尽管欧洲等地新建大坝阻力重重,但利诺指出,国际大坝委员会始终对水库大坝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能源转型中的战略价值保持坚定信心。他强调:“持续开发水库大坝,提升大坝蓄水功能、推动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对于各国各地区实现能源转型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利诺分析,太阳能与风能的间歇性给电网稳定性带来挑战,而抽水蓄能的调峰能力不可替代。

  “中国在抽水蓄能领域的大规模布局极具示范意义,印度、欧美等地的同类项目虽处于起步阶段,但趋势已不可逆。”他透露,大会期间国际大坝委员会将联合5家相关国际组织共同签署《世界成都宣言》,再度重申水库大坝在能源转型以及应对气候变化中的战略地位。我们呼吁各方客观看待水电的减排贡献,避免因噎废食。

  “防洪”到“韧性设计”

  全球极端天气频发正考验现有水利设施的极限。

  利诺援引数据称,过去“五十年一遇”的洪水如今发生频率已缩短至二十年一遇,对坝防洪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中国拥有大大小小超十万余座坝,其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建设全球具有参考价值。

  同时,本人正在与委员会荣誉主席贾金生开展合作,聚焦提升大坝防漫顶能力的技术研发。“通过优化坝体设计、增强监测预警系统,我们正努力让现有及新建大坝适应未来气候挑战。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关乎民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全球课题。”

  AI赋能大坝全生命周期

  谈及AI技术在水电领域的应用,利诺展现出浓厚兴趣:“这是行业未来的关键增长点。”他指出,亚洲国家在智能大坝领域已走在前列——中国与日本正通过AI建模优化坝体设计,而欧洲则因新建项目较少,更多聚焦于现有大坝的智能监管。

  “从设计建模到运维调度,AI已渗透至大坝全生命周期。”利诺举例称,AI可用于流域梯级电站的智慧调度洪水预测等多个场景。

  委员会副主席角哲也补充称,AI在跨流域水沙联调中的应用前景广阔:“通过AI可精准预测入库径流与泥沙量优化水库运行在中下游水域通过AI可更好预测下游的疏沙规律和疏沙量,帮助下游区域维护生态系统。

责任编辑: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