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5-23 19:06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邱燕超
2024年的光伏行业,在冰火交织中逐步实现产能出清与技术跃迁。政策严控低效产能、鼓励技术迭代,倒逼行业从“低价内卷”转向“技术竞合”,为动能焕新注入了强心剂。
4月30日,Wind光伏概念板块95家A股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收官。数据显示,33家实现营收增长,大部分企业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营收下滑和净利润下降。净利润榜单前十名中,仅两家组件企业入围,组件环节结构性困境与行业整合加速的信号持续释放。冰火分化的背后,是技术迭代、海外布局与政策调控的深度博弈。
逆变器与设备厂商“看涨”,组件企业负重前行
2024年,全球光伏装机需求依旧稳健增长。记者梳理各公司年报发现,特变电工、晶科能源、通威股份的营收规模均超过了900亿元,隆基绿能、天合光能超过了800亿元,总营收破百亿的光伏企业共有26家。拥有技术、产能以及全球化布局优势的光伏龙头,依旧展现出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然而,在营收破百亿的背后,2024年光伏产业链的利润分配却呈现剧烈分化。
“行业盈利结构已发生根本性变化,技术壁垒高的环节成为‘避风港’。”某行业专家在接受中能传媒记者采访时指出。
纵观2024光伏企业年报,光伏逆变器、设备及辅材厂商成为最大赢家。阳光电源归母净利润达到110.36亿元,同比增长16.9%;设备厂商拉普拉斯上市首年净利润达7.29亿元,捷佳伟创、晶盛机电净利润均超20亿元。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组件环节的集体沉沦。供需失衡下“价格雪崩”造成行业普遍亏损。全球出货前四的组件企业中,仅晶科能源以0.99亿元净利润勉强盈利,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不同程度亏损。
国内市场利润负增长,海外市场成为少数盈利企业的“避风港”。晶科能源通过欧洲、中东等高价市场平衡风险,海外销售额贡献达到68.6%,海外组件出货占比接近57.8%;阿特斯凭借近80%的海外营收占比维持盈利,境外市场毛利率19.55%,较上年增加2.14个百分点。但美国加征关税、欧盟碳关税等政策风险,让这条“出海求生”之路布满荆棘。
技术迭代加速,N型替代与跨界突围
“行业已进入‘不创新即淘汰’的阶段。”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在业绩会上的发言一语中的。技术路线抉择在2024年成为光伏企业命运的转折点。
据Infolink Consulting数据,TOPCon产能在各种电池技术中占据80%以上的比例,未来3年内都将是市占率超过75%的市场主流技术。Infolink的光伏技术趋势报告显示,未来5年内,BC与钙钛矿技术也将加速产业化。
N型技术成为分水岭。晶科能源凭借N型TOPCon技术实现“加速跑”。记者梳理年报发现,晶科能源全年实现全球组件出货92.87吉瓦,其中N型组件出货81.29吉瓦,占比达88%;黄金片区电池量产效率突破26.7%,实验室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更达到34.22%。其计划在2025年底形成40-50吉瓦高功率TOPCon产能,目前已斩获规模化订单。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固守PERC技术的东方日升计提的资产减值及存货跌价损失合计26.54亿元,组件出货量跌出全球前十。
技术竞速催生多元突围路径。隆基绿能押注BC技术构建新生态,HPBC2.0量产线已全线贯通,电池良率达到97%,组件量产效率达24.8%,2024年BC产品出货量超17吉瓦。此外,隆基绿能通过技术授权和股权合作等方式,加快BC产能建设,拥有BC电池组件专利数量400余项。随着协鑫、天合光能等企业跟进布局,BC技术阵营初具规模。
跨界融合开辟新增长极。阿特斯大储业务出货6.5吉瓦时,同比增长超500%,贡献超20%营收;天合光能积极布局钙钛矿叠层电池研发,成功制备全球首块210标准工业尺寸800瓦+叠层组件,开启钙钛矿/晶体硅叠层电池组件产业化新时代;阳光电源储能系统营收249.59亿元,同比增长 40.21%,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这些探索揭示行业新趋势:单纯组件制造的价值空间已被压缩,系统集成与多技术耦合成为破局关键。
政策重塑产能清出,2025年或是行业转折年
至暗时刻往往孕育破晓生机。当政策重塑和行业自律并行,深陷寒冬的光伏行业正迎来新的拐点。
2024年底,工信部发布《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将新建和改扩建多晶硅制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提升至30%,严控能耗指标,直接遏制低端产能扩张。此外,国内十大光伏玻璃厂商达成一致协议,集体封炉减产,行业自律减产成效初显。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起“防内卷”会议,推动企业理性扩产,部分企业关停低效产能,存货规模持续缩减。
市场对2025年拐点预期升温。TrendForce集邦咨询预测,中国政策刺激光伏产业整体需求,组件供给出现紧张气氛。2025年3月和4月的需求出现小高峰,可能顺势带动第二季产业链价格上升,2025年二季度组件价格或止跌反弹。
“行业需通过‘技术+市场’双轮驱动,打破‘量增价减’困局,而龙头企业凭借先进产能与全球化布局,有望率先穿越周期。”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点明了行业破局的核心逻辑。
技术迭代与产能升级的共振效应正在显现。晶科能源计划在2025年完成40%以上产能的升级改造,进一步筑高N型技术壁垒;隆基绿能积极加速BC产能的替换,2025年BC二代产品会大规模投放市场,计划到2025年年底,BC一代和BC二代合计产能大致为70吉瓦左右;阳光电源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提高到4.06%,近三年研发投入金额及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均保持在较高水平。
朱雀基金在其2025年度策略会上提到,光伏行业经过连续两年的调整,可能将迎来曙光。当落后产能计提减值近尾声,行业或进入修复周期。随着N型组件在招标市场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BC技术成熟度不断实现新突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
2025年的曙光已现,但复苏之路仍存变数。随着政策效应释放、技术红利兑现与新兴市场爆发,光伏行业或迎来估值与业绩的双重修复。然而,唯有持续创新、加速融入现代化与全球化战略,方能构筑真正的“护城河”。这个经历寒冬洗礼的行业,正以技术创新为火种,点燃新一轮增长引擎。
责任编辑: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