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2025-05-07 17:23
技术驱动 机制护航
韩放
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促进新能源发展的重要部分。目前,我国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实现全国覆盖,市场化的辅助服务品种不断拓展,初步建立以市场为引导的辅助服务资源优化配置机制,形成以调峰、调频、备用等交易品种为核心的区域、省级辅助服务市场体系,通过市场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部分地区在辅助服务市场机制创新上进行了积极探索,积极推动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与电力现货市场的协同运行,引导独立储能、虚拟电厂、负荷侧可调节资源、厂网互动运营企业等新型主体参与辅助服务市场,取得了良好效果。
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持续规范运行,对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发展建设、促进新能源高效消纳、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规则》的颁布实施,恰逢其时地满足了市场需求,为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发展建设指明了方向,将会充分调动可调节资源主动参与系统调节积极性,助力构建统一规范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体系。
积极推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
《规则》填补了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化交易基本规则的空白,其落地实施将对各级电力市场的规范运作起到积极的推动和指导作用。
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发展建设夯实了制度基础。《规则》是对全国统一电力市场“1+N”规则体系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通过统一规范明确辅助服务市场的总体框架、交易品种、出清流程和价格传导机制等核心内容,推动形成统一规范、权责清晰的电力市场规则体系。
促进多层次市场有效衔接。《规则》强调统筹推进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与中长期、现货市场的整体建设、协同运行,有助于构建“电能量+辅助服务”的完整市场架构,将提升电力系统整体运行效率。
促进电力辅助服务资源更大范围的优化配置。通过区域辅助服务市场与省级市场的衔接,能够推动打破市场壁垒,进一步优化跨省跨区电力资源配置,更好服务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
有效提升新能源市场化消纳能力
促进建立市场化新能源消纳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推动具有调节能力的容量资源形成“固定成本+变动成本+调节成本”的回收机制。通过市场化手段,进一步发挥火电等常规电源的保障作用和灵活调节作用,成为稳定电力供应的压舱石。同时,为新能源发电创造更多空间,促进新能源的高比例消纳。
系统性破解新能源发电波动性、随机性困境。结合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需求,通过合理设置和优化电力辅助服务品种,发挥系统可调节资源的潜能,有效平抑新能源发电高比例接入导致的间歇性、波动性对电力系统运行带来的频率变化、电压波动等扰动问题,提升电力系统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提高电力系统安全保供水平
《规则》明确提出要“建立辅助服务费用的传导机制”,推动跨省跨区交易双方“公平合理承担和获得送受两端辅助服务费用”。将对构建长效投资激励机制、激发多维度调节资源的潜能发挥积极作用。
提高系统容量“充裕度”。按照“谁提供、谁获利,谁受益、谁承担”原则,健全辅助服务费用成本分摊和费用传导机制,推动发用两侧主体共同分担责任、公平提供服务、合理提供补偿或获得收益。优化各类电力辅助服务品种的价格形成机制,提高企业参与电力市场的经营预期和项目投资、设备升级改造的信心,满足新能源大规模接入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需求。
增强电力系统快速调节能力。通过市场化手段,最大程度调动火电、水电、储能、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等各类灵活性调节资源参与市场调节的积极性,挖掘火电深度调峰、储能快速响应潜力,为系统运行提供调峰、调频、备用、爬坡等辅助服务,快速响应系统削峰填谷需求并获得相应收益,有效提升电网应对新能源出力波动和极端天气等场景的能力。
提升区域协调能力。以区域辅助服务市场为载体,突破行政壁垒,实现跨省跨区调节资源的互通、互补和互享,降低系统备用容量冗余,提高系统运行效率,降低系统整体运行调节成本。
(作者系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副主任)
责任编辑:于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