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能观察

中能论坛|充分发挥能源电力对农业强国建设的支撑作用

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2022-11-25 16:47

谭雪 闫晓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农业强国建设不仅要农业生产强、农业技术强,还要农业保障强。能源电力是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建立农村现代能源体系、推进农村电力服务质量提升,有助于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农业农村基础、构建农业农村减排固碳与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统筹融合的新格局。

建立农村现代能源体系是协同推进农业强国与“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

  农业农村现代化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压舱石”。在百年变局下,国内外形势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农业为稳固我国经济基础提供了有力支撑。2022年上半年我国GDP初步核算增长2.5%,农林牧渔业产业产值增速5.1%,我国农村发展韧性强劲,转型升级潜力大。其中,农村能源电力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有力带动了农村地区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农村现代能源体系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农村尽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抓手,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支撑。

  其一,农村现代能源体系是安全高效的农村能源体系。保障农村能源供应、确保农村能源安全是农村现代能源体系的首要任务。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累计建成风电装机3.42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3.36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3950万千瓦,农村已经成为重要的能源供给基地,有序开发、高效利用好农村能源资源,才能保障农村能源供给。

  其二,农村现代能源体系是公平普惠的农村能源体系。建立广泛普惠的能源体系是促进农村能源公平的根本任务。当前发展不平衡问题仍较突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仍不均等,加之受疫情影响农民持续增收的不确定性增大,农村用能用电的经济性和可靠性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用能需求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农村现代能源体系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瞄准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兼顾乡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承受力,通过高水平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农业生产,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完善帮助农民降本增收,才能有效响应并满足农业农村发展需求和农民对现代化生活的向往。

  其三,农村现代能源体系是清洁低碳的农村能源体系。一方面农村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再生能源资源主要分布地区;另一方面农业活动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同时农田植被也是碳汇贮藏的宝贵资源。农村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战场,全面推进农业农村发展模式绿色低碳转型,农村能源绿色转型是关键环节。但是,当前我国农村能源商品化利用规模较小,利用方式粗放,利用效率较低,运营效益不佳,亟待优化农村能源供应结构和运营模式,推进能源消费模式向清洁低碳方式转变。

  其四,农村现代能源体系是多能融合的农村能源体系。我国农村可再生能源资源种类丰富、规模庞大,边际开采和利用成本较低,不同区域农村资源禀赋差异较大。同时,考虑农村地区居民可承受性,需要充分利用农村禀赋资源,结合生产生活场景探索多元互补的能源利用方式,因地制宜提出农业农村能源发展路径。

  建立农村现代能源体系是协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与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建立农村现代能源体系在促进农业农村减排降碳的同时,将乡村地区的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支撑并促进农村产业提档升级,带动产业链延伸和农民就业增收,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减污降碳的重要举措。

充分发挥电力在农业强国建设全局中的先锋作用

  农村丰富的清洁能源资源需要转化为电能才得以有效利用。电网互联能够将传统电源、农村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及其他能源综合高效利用系统等有机融合,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同时,稳定可靠的电力供给也将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农产品质量提升、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改善。因此,高质量电力供应与服务是建立农村现代能源体系的关键环节,要充分发挥好电力系统的支撑与带动功能,发挥电网在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中枢核心作用,推动农村现代能源体系建设。

  加大投入持续推动农村电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不断夯实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稳固支撑。一是围绕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居民用电需求,持续加大投资力度,推动农村电网网架结构和装备升级,推进农村电网设计水平、规划建设能力、运行效率提升,不断提升农村电网供电质量和服务水平,逐步实现城乡电网均等化发展。二是加大偏远地区、抵边村寨、革命老区农村电网投入力度,加快补齐局部农村电网短板,持续提升供电保障能力,缩小供电服务差距。三是以降低全社会用能成本为目标,创新农村价格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发挥政府、市场、村民三者合力作用,建立能源资源转化经济效益的有效机制,形成可持续供用能系统的投资与运营模式,激发多样主体参与农村能源供给与运行系统的积极性。

  合理确定农村现代能源体系建设路径,有序推进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低碳能源网络建设。一是加强对农村经济社会“多元化”演进趋势和能源电力需求的形势研判,开展农村能源网络、电网形态发展趋势研判,积极建设具有强包容性的电网形态和适应多元化的农村电力接入、供给方式。二是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与适应性,适应农村新能源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新型交互式用能设备大量接入等新情况,优化完善配电网规划理论、建设标准和管理体系,提升农村电网灵活性、适应性和可控性,建立多边协同、弹性灵活的配电网安全防护体系,促进微电网、有源配电网等与大电网协同发展。三是因地制宜,统筹发展分散化、规模化的新能源接入,建立多级协调、多元互补的新能源消纳模式,探索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降低农民用能成本,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不断拓展农村电力延伸服务与应用场景,开创农村产业融合兴旺新局面。一是做好乡村电气化配套保障,优化农村充(换)电基础设施布局,有序推进智能配电站、智能开关站、农村能源站建设,助力全面提升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电气化。二是推动能源电力技术、大云物移等信息技术与农村产业融合应用,因地制宜,推进农光互补、渔光互补、能矿互补等多种发展模式,不断拓展能源电力在农村、产业、生活等场景的应用深度与广度,凝聚产业合力探索不同能源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推动农村形成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推进农村电力数智化转型,加快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提升农村电网感知能力和快速执行能力,不断优化农村供电服务模式,拓展提升乡镇供电所服务水平与业务范围。四是加强农村电力数据监测分析和创新应用,以电力数据深化应用服务农村产业振兴与企业经营,为农村电力用户提供定制化、专业化的电力信息增值服务和产品,助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作者单位: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