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特别策划 | 为加油争气放声高歌!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2022-11-08

  编者按:

  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我们的身影!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在奋斗中练就。风里,雨里,节日里,我们一直在路上!在第23个中国记者节到来之际,让我们致敬每一位有理想、有担当的新闻人!

  在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取得辉煌成就的道路上,我们的新闻工作者用手中的笔记录着行业企业发展的点点滴滴,传播行业的先进经验,讴歌企业的典型榜样,用一篇篇优秀的作品搭起了一座座沟通的桥梁,为石油天然气工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他们一直在为加油争气放声高歌!

  今天,让我们石油天然气工业战线的新闻宣传工作者也站一次“C”位!让我们来感受他们在新闻宣传历程中的酸甜苦辣,分享他们从事新闻的工作感悟和美好祝愿,领略他们对石油天然气行业的祝福或建议!


《中国石油报》社采访中心记者  徐远震

  唯有热爱

  我不是学新闻的,也不是学石油相关专业的,却做了一名石油记者,而且,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很多人问过我,你一个学艺术的,为啥要搞新闻?

  我的答案是——热爱。

  这是真话,我从小学开始就想做记者,不过那会对记者的认识并不全面,只觉得记者应该是那种为民请命、抨击黑暗的形象。就是带着这种有点天真的想法,我跨界进入新闻行业。

  刚做这份工作,发现石油新闻和小时候在电视上看到的记者工作大相径庭。做一名石油记者,每天要面对的不是百姓关心的社会话题,而是那些枯燥无味的专业知识,报道的人物,也不是家喻户晓的名人。成就感打了不小的折扣。

  9年前的夏天,我人生中第一次进藏采访,来到海拔4200多米的昆仑山口玉珠峰加油站,那座站方圆百公里没有人烟,长年7级以上大风,强烈的高原反应,让路过的人都想着尽快逃离。

  当时我的脑海里就冒出两个问题:一是这种地方,为什么要建站?二是站里的员工怎么受得了这里的环境?

  两个问题,都在站经理颜世秀那里找到了答案。他说,如果没有这座站,很多进藏的车辆无法翻过昆仑山,所以无论如何,站都得在。而克服恶劣条件的办法,就是每过几个月就换一批员工。他却没告诉我,只有他自己,在那坚守了12年。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切身感受到“精神”的力量。于是过去这些年里,我一次次上高原、下盆地,去寻找石油工业对这个社会的作用和意义。

  2019年,我采访李德生院士,他对我说:“石油不仅是一种商品,而石油人干的也不只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

  那一刻,我内心豁然开朗。

  10年磨练,接触的人和环境在不断变化,我对记者这一职业的认识也在不断改变,唯独没变的,是当初的一腔热血。正是这种热爱,支撑着我像一个孩子一样去表达喜欢或憎恶,去为想做的事情不计代价地付出。

  过了而立之年,家庭的担子越来越重,身体条件也在走下坡路,不少人问我,一线采访还能做几年?

  我的回答是,只要我还是记者,就会在一线。

  前段时间参加央视的节目录制,吕大庆导演分享给我们一句话:一往无前的唯一力量,就是热爱你所做的一切。

  这,大概就是我坚持的理由。


  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公司工会副主席、党委宣传部部长 吴锡合

  与窗外阳光一起灿烂

  记者是历史与社会的眼睛,她开启着一扇扇心灵的窗户。能源记者是中国绿色动脉的尖兵,她点亮着“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熊熊燃烧迈步第二个新征程的百年梦想……

  世纪开篇,有幸投身伟大征程的西气东输工程,见证着工程建设的恢宏,见证着改革创新,感受着祖国天然气管道技术从世界追赶者到引领者的飞跃发展,感受着管道装备国产化带来的民族制造工业的壮志豪情……作为媒体人、新闻发言人、记者,体验到“宣传也是生产力”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与实践。

  伟大的西气东输工程构筑起能源行业的一扇美丽窗户,我们高歌这种伟大!我们用脚仗量、以眼凝眸、挥笔抒写、纵情讴歌,烧脑的作品,艺术的创作,将建设者的豪迈、工程的辉煌、民族的制造、能源的梦想画卷徐徐展开,多彩作品架起了工程与世界的桥梁,点燃了中华儿女追梦百年新征程的时代梦想,讲述着一个个为人民美好生活奉献绿色清洁能源的生动实践与美丽憧憬!让窗里的故事与窗外的阳光一起灿烂,让横亘中华大地的绿色动脉与万家灯火血脉相通,我们一起感动了西气东输!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融媒体中心副主任  吴夏炎

  为中国式现代化加油、高歌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天然气是清洁的能源。哪里有石油天然气,哪里就有石油天然气工作者。
  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哪里有石油石化新闻,哪里就有石油石化新闻工作者。
  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我们奋斗中练就。
  风里、雨里、霜里、雪里,我们一直在路上。
  打动人心弦的是故事,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世界!铭刻人脑海的是细节,谁抓住细节,谁就点燃情怀!影响人深远的是思想,谁看重思想,谁就成就事业!
  在第23个中国记者节到来之际,作为中国石油企业协会融媒体中心和《中国石油企业》杂志社的负责人,我真诚地祝福全国能源行业新闻工作者特别是全国石油石化行业的新闻工作者和广大通讯员,用智慧构思,讲好石油石化故事;用青春调色,描绘石油石化美景;用汗水润笔,写好石油石化历史!
  为中国式现代化加油,我们是同路人。
  为中华民族伟大鼓气,我们是追梦人。


中国石化重庆石油分公司党群部(宣传部)主任  瞿志

  一个新兵的独白

  在第23 个中国记者节到来之际,首先向各位前辈和同仁致以崇高的敬意,祝各位新老朋友节日快乐、万事如意、妙笔生花。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新闻宣传工作新兵,2019年9月,我才从业务线条转岗到党群线条,我真没想到,干了十几“卖油郎”的我会摇身一变成为“笔杆子”。经过3年多的磨砺,我跌跌撞撞成长为 “半壶水”水平的宣传工作者,其实内心诸多感慨,今天借中能传媒平台一角谈谈我的浅见薄识。

  能源国企的宣传工作任重道远。石油企业与百姓息息相关的企业也经常遇到社会大众的误解和质疑,每逢油价波动,更是网友热议的对象。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发挥了“大国重器”和“顶梁柱”的作用,在重大灾害、急难险重情况面前,起到了“压舱石”“稳定器”的作用。网友喜欢质疑国企,说明我们的宣传工作做得还不够,质疑声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鞭策,我们应自觉承担起讲好国企故事,以正视听,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责任,不能让网上总是一片质疑声。

  新闻宣传工作对国企至关重要。这3年来,看到一个个基层库站经过报道成为先进集体,一名名员工经过宣传成长为管理人员,一条条工作诀窍经过总结提炼成为“重庆石油经验”,让我们与荣有焉、倍感高兴。特别是2022年8月26日重庆石油参与山火救援“火线骑士”免费加油的视频被中国石化公众号播出后,不到24小时播放量过千万、评论将近20万条,当看到“为中国石化点赞”“加油就到中石化”等正面评论后,更是忍不住热泪盈眶。我认为宣传是展示形象的窗口、显露才华的舞台、鼓舞士气的号角、培养人才的学校,工作干得好只成功了50%,工作不仅干得好还能宣传好才是100%成功

  宣传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对于国企来说,人才培养不仅是组织人事部门的职责,也与宣传部门息息相关。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大工程,宣传是其中重要一环,人才往往都是通过宣传报道发现的。重庆石油有许多从基层成长的干部、许多扎根艰苦地区的干部,他们大多都是通过先进典型宣传得到大家认可,进而从先进典型成长为优秀干部。在我看来,没有宣传哪来先进典型?没有先进典型哪来干部提拔重用?所以,我们应该广泛发挥好新闻宣传工作培养人才的作用,为油气行业储备人才,为祖国高质量发展加油争气!


《大庆油田报》社新闻采访部主任  曹宝丰

  敬畏文字,相信新闻的力量

  在记者岗位上第18次迎来属于自己的节日,是一件幸福的事。难忘这一路的酸甜苦辣,更感恩这一路的摸爬滚打。

  “用大庆精神报道大庆油田”,是从业第一天就接受的教育,是用脚步一点点“写”进心里的信念,是一路走来的坚守。我是记者,油田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会议、活动,都有我的身影,用文字和照片记录下大庆油田每一个辉煌时刻,是我的荣耀。我是记者,在日积月累的脑力工作中煎熬,在每一个赶稿的深夜里坚持,在争分夺秒字斟句酌中淬炼,是我的责任。

  记者,是发现别人价值的工作,同时也在塑造着自己,学会从不同角度看着、听着、思考着。大庆油田被称为“新闻富矿”,在这里从事记者工作,压力很大,但收获更多。听听老一辈对油田的热爱,看看当代大庆石油人用行动履行对这片热土的责任,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那么真实的存在,在完成一次次采访、一篇篇稿件的过程中读懂大庆油田,而自己也越来越“像”大庆石油人。

  敬畏文字,相信新闻的力量,我们正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无论是党和国家,还是行业、企业,都会有更多高光时刻等待我们去记录和见证,大庆油田的故事、石油人的故事也必定会更加精彩。


中国石化集团齐鲁石化新闻中心主管  夏东明

  我是记者,永远在路上

  每逢记者节,都会情不自禁回想投身宣传工作时最初的决定与憧憬,又会习惯性告诉自己这份职业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回首33年工作经历,从基层车间一名电气运行工人到党群工作科宣传干事,再到齐鲁石化公司新闻中心主管和第三记者站站长,一路走来,经历了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见证了公司迈步高质量发展的奋进脚步,也目睹了身边同事宇宙不爆炸,我们不放假!的工作节奏。

  常人眼里,我们举着相机,自由,风光;家人眼中,我们奔波忙碌、日夜颠倒;在朋友眼中,我们争分夺秒,难得的聚会也总是迟到......

  但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用脚力挖掘基层一线好新闻,用眼力捕捉带露珠的好新闻,用脑力深入思考铸就真本事,用笔力记录石油石化行业奋进脉搏。讲好石化故事、传播齐鲁好声音,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

  时代在变,新闻在变,报道形式也在变。面对媒体深刻变化,我经常问自己:不变的又是什么?内容为王的法则不会变,弘扬正能量的主题不会变,一路向前永远冲锋的姿态不会变,践行责任与担当的状态不会变。

  何其有幸生活在和平、富裕、不断发展的中国。珍惜所处的新时代,感恩所处的平台和集体。低头有坚实的脚步、抬头是清晰的远方。用镜头记录奋进瞬间,用笔触书写平凡中的伟大,用初心传递责任担当。

  我是记者,永远在路上。


《石油工人报》记者、公众号编辑 任婷

  “双脚+亲和”采出“活”新闻

  “只有‘沉’到广大员工当中去,才能写出真实感人的好新闻;只有勤跑生产一线,才能写出生动鲜活、读者爱看的新闻稿件。” 这是从事新闻采访工作17任婷的切身感悟。

  基层是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作为一名企业报记者,任婷始终将油田各基层队站、岗位班组作为新闻工作的第一现场,将普通员工作为新闻报道的首要对象,她驻守油田生产区,时常不顾山路颠簸和路途遥远,奔赴油田生产一线到深山峡谷、大漠戈壁的生产岗位中去,到创新无限、激情迸发的班组中去,到井场、水源、炼塔的普通员工身边去,以员工的思维、员工的语言、员工的视角采写报道,不断增强新闻作品的亲和力、贴近性。

  从油田勘探开发生产一线,到炼油化工生产现场;从机械加工行业到工程技术服务队伍;从地处偏僻、人烟稀少的青西、鸭儿峡、白杨河深山,到生产较为集中的玉门矿区、酒泉生活基地,从祁连山下石油河畔到陇东高原丘陵梁卯,油田所有生产阵地都留有她的足迹和声音,也采写了千余篇具有质感细节、短小精悍反映油田基层班组开拓创新、为油奋战的感人事迹,反映艰苦偏远员工以岗位家、敬岗爱业的无私奉献精神,反映油田普通员工工作风貌的一线人物和见闻,许多荣获中国企业报、甘肃省好新闻、中国石油好新闻等奖项。


中国石油广东石化企业文化部宣传干事  高云龙

  充满哲理的文字被建设过程凝结成具象

  在过去的三年里,我有幸参与了中国石油集团广东石化项目的建设,被战天斗地的石油人深深感动。

  2019年8月,第一次走进广东石化项目建设现场,在潮热的空气里,我看到的是高挂在无边苍穹下白得刺眼的太阳和荒芜海滩上疯长的杂草,只有远处两个已建成的烟囱和一排临时办公用板房,才让人感到些许的生气。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三载后的今天,一座白天炼塔高高耸立、夜晚装置灯火通明的世界级炼化基地已傲立海边,这里已经成为了2000多名石油人梦开始的地方。

  在三年时间里,我见证了美梦成真的全过程,但这个过程并不全是美好。我看到过带剧毒的银环蛇从眼前爬过,看到过风雨中大海的狂暴,看到过台风来临时的恐怖天威。但我感谢这些略带惊险的记忆,因为有它们的对比,才让我见到了奋斗的浪漫——骄阳下猎猎飘扬的党旗、深夜里办公室永不熄灭的灯光、工服上一圈圈白色的汗渍和安全帽下被晒得黝黑的面庞,这一切都呈现在我的笔下,也深深镌刻在我的脑海里。

  “一切的幸福和美好都是奋斗出来的”,充满哲理的文字被广东石化的建设过程凝结成具象,成为我人生最大的收获。愿广东石化项目能顺利开工投产,愿我国石油石化产业健康发展,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国家管网集团东部储运公司新闻中心新媒体部主任  王圣荣

  为油气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能量

  新时代十年是伟大变革的十年: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新时代十年也是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十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进一步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和加快推进石油天然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的重大部署。2019年12月9日,一个新的国家队——国家管网集团诞生了,我很荣幸成为其中的一员。

  三年来,我有幸见证和记录了管网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坚定做“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践行者推动者引领者,以“最讲政治、最有信仰”的管网行动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有幸见证和记录了国家管网集团从建企到立企,“全国一张网”骨架初步形成,“五大攻坚战”走深走实,“三湾改编”卓有成效,“数字化转型”助力提质增效……一系列令人惊叹的“管网速度”。

  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新闻宣传工作者,从业十几载,在三伏酷暑里脱过皮,在寒冬腊月里冻成霜;在滂沱大雨里抱过相机,也在泥泞路上摔过跤;在 “推拉摇移”“深夜笔耕”“摸爬滚打”中练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可以用图像和文字,记录石油天然气工业日新月异的高质量发展和普通员工砥砺奋进路上的酸甜苦辣,用接地气的新闻鼓舞人、温暖人,为国家管网集团打造世界一流做出自己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这为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将全面准确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知行合一,当好党的“宣传员”,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为石油天然气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的动力,输入更多的精神能量!


中国石油四川销售公司电子商务公司融媒体中心主任 金婷婷

  用手中的镜头讲好石油故事

  从2006年工作以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自动拿起相机拍摄单位会议的那一刻,“摄影记者”这个身份就在我身上安家了。

  对于企业新闻宣传人来讲,每一次大灾大难都是一场深刻的练兵场。

  从2008年汶川“5.12”地震、2013年雅安“4.20”地震再到2022年泸定“9.5”地震,我都亲身经历。

  14年前,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汶川地震后,我向上级单位发出第一份雅安分公司抗震救灾特快专报;

  9年前,我拿着手中的相机在雅安地震的震中宝兴记录下中国石油基层员工抗震救灾的画面;

  今年9月,因为疫情升级管控,虽然在家里,中国石油四川销售融媒体中心团队关注并积极报道泸定“9.5”地震抗震救灾信息,在地震发生后的7天时间里,我们在人民网、新华社等央级主流媒体刊发稿件111篇。在断水断电断网的情况下,一架满载2000升中国石油抗震救灾用油的直升飞机,从石棉起飞前往受灾严重的雅安石棉草科乡保障抢险用油,我们提前策划关注,第一时间发布相关视频、图文,引发全网关注,观看量全媒体平台超过千万。

  在第23个记者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同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本心,从更多角度发现所从事行业的闪光点,用手中的镜头、手中的笔记录好一个写着历史痕迹,充满诗性,散发着情感力量的石油之美。


潞安化工集团化工事业部记者 满浩程

  让更多职工参与到新媒体中来

  2022年,我以“宣传就是生产力”为遵循,坚持“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原则,让更多职工参与到新媒体中来,把“观众”变成“主角”,引导广大基层干部员工采取自编、自演方式,讲身边人、说身边事,积极推出有情感、有温度和有服务的新媒体作品。

  从视频“小白”到入选“省队”,今年,我放下了熟悉的纸笔,从一部华为手机一个手机支架开始,一点点了解单反、稳定器、无人机等拍摄设备的性能特性,逐步尝试将运镜、航拍、转场、变速等元素加入到视频中来,今年10月,我有幸入选了《山西日报》第五批视频拍客。

  一人一包,我用“脚力”丈量四省化企,3年操作工、5年记者,8年的工作经历让自己对企业有了深厚的感情。东起渤海之滨的潞安正元氢能,西至大漠戈壁的潞安国泰新华,从潞安恒通化工的百米框架,到潞安化机的千米厂房,我背起背包,拿起相机和采访本,记录祖国化学工业的蓬勃发展,用心、用情、用力讲好化工故事。

  组建“空军”,我为《航拍潞安》积蓄力量,今年我牵头成立了航拍潞安小组,为企业的航拍爱好者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目前小组共有54人,来自21个基层单位,小组主要承担着设备资讯、技术交流、作品赏析、组团约拍4大功能,目前我们团队正在筹备拍摄《航拍潞安》系列纪录片。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宣传思想文化主管 王爽

  把崇高理想信念变成干部员工思想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现在,在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过程中,作为国企的宣传干部,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自身是在经济领域为党工作”,要坚定不移做“最讲政治、最有信仰”的新闻工作者。

  我们要努力讲好新时代国企故事,讲好身边人身边事,要通过新闻宣传工作,扩大国企文化的影响力,坚定干部员工信心和决心。在潜移默化中把崇高的理想信念、科学的思想观念、正确的价值理念变成企业干部员工的思想自觉和文化认同,始终做到听党话、跟党走。我们还要牢牢把握传播主题,增强新闻宣传的主动性,要思考如何把“国家倡导什么”“公众关注什么”与“企业在干什么”结合起来,将高效集输油气能源与能源供应更加稳定结合起来,将保障清洁能源供应与绿色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将国家管网的追求与人民的美好生活结合起来,正如“国家管网,为美好生活而来”!


中国石化安徽六安石油党群工作部党建管理  徐婷婷

  让正能量在指尖传递

  记得刚踏上新闻宣传岗位时接到的第一个重要的采访是去革命老区金寨采访一座中国石化鲜花岭加油站。

  鲜花岭加油站位于麻埠镇的小山腰上,进入加油站需要爬50米左右的小山坡,鲜花岭加油站如遗世明珠般立于祥和的山林里。加油站居然还有两扇大铁门,这真是让我闻所未闻。坚守该站35年的窦德年站长告诉我,以前的加油站好多都是有大门的这是早期加油站的特色。采访了站长夫妻二人后,我又跟窦站前往码头送油、去茶园送货,坐着窦站长的电动三轮徜徉在小镇的风光里,感受着他坚守的这片热土,心里不由得佩服至极。鲜花岭的采访到深夜才结束,走时,我回头望了望山间那独有一座的中国石化加油站,鼻头一酸被站长这份坚守所打动。

  回去后,我撰写了《一晃30多年!他们在鲜花岭上这样为美好生活加油》被多方平台转载,鲜花岭站的故事广泛传播,我想新闻人的力量就在于让静变动吧,让美好传播、让正能量在指尖传递。美丽的浪花在撞击暗礁时才更缤纷迷人,两年来,我几乎跑遍了六安大大小小的加油站,采访了一个又一个先进,感受着他们带给我的奋进力量,让我不断成长,越发坚定从容。希望未来能和石油石化行业一样不断迈向更高的台阶,继续讲好石化好声音。


中国石油河北销售雄安分公司党群管理 辛怡然

  在文字和图片中见证重要时刻

  我是一个从事石油新闻工作的“新人”,在相关岗位仅有3年的工作经历。但我也是一个在文字和图片中见证了很多时刻的“幸运儿”,雄安新区步履不停的火热建设、央企党建互联共建平台的和谐推进、雄安第一座智慧加油站的精心落成、建党100周年纪念大会圆满结束、冬奥会上张家口赛场的“绿氢”火炬点燃、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等等,成为了我“小编”工作中的重要节点和回忆。我幸福,生在这个党旗飘飘护安稳的年代;我幸运,能够与众多的石油新闻前辈同行学习取经;我难忘,将共青团工作与青年成长宣传相结合;我自信,一次又一次看到了我所在的石油销售行业的创新突破,而我能做的,只是用纸笔、用电脑、用心用力用情将我看到的所有忠实记录,将我感受到的一切直抒胸臆。今天是记者节,作为一个青年石油新闻工作者,我也感受到莫大的自豪,更感谢中能传媒的平台,让我们新闻人也能站一次“C位”相机里满满的都是同事们的素材,忽然发现自己的工作照太少了!不过,这也侧面说明了我们的敬业!我会继续努力,相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石油天然气的行业未来会越来越好,夺目吸睛的新闻越来越多!而我,还会用很多个三年,去与“石油人、石油事儿”为伴!


  中国石化集团齐鲁石化新闻中心记者  王敬华

  向阳而生,逐光而行

  翻看手机中自拍照,发现我和搭档(电视记者)的合影最多,有年除夕的、有国庆的还有元旦的,有一起抗击疫情的、有一起采访第一书记的,还有一起报道恶劣天气的。朋友调侃说:注意啊,亲密程度超过爱人了。

  作为一名记者,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是我们工作的目的地,无论时间、地点,这是职业的特点。虽然有辛苦,但是我却从心底喜欢这个职业。我采访过很多优秀的人,与他们深入交流的过程,也是一次次学习的过程。这些经历拓宽了我的思想,丰富了我的认知,提高了我的审美,让我受益匪浅。

  “这个世界没有不劳而获,每一份成绩的背后,都是汗水的付出。”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李震的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路虽远,行则至。只有脚踏实地的干,梦想才能变成现实。”党的二十大代表于江涛用行动证明了这句话。

  我愿意做一名时代的记录者,向阳而生,逐光而行,心有暖阳,何惧人生沧桑。


中化天津石油宣传工作专业经理  王玥

  捕捉真实的画面 书写时代的声音

  在许多人眼中,记者的工作总是很神秘、很光鲜,穿着得体出现在各大活动现场。即便在现在信息无处不在的时代,处处皆有记者一席之地。然而记者们的大部分时间里都风尘仆仆,穿梭在人群中、活动里,选题报题、全天候待命,即便是风里雨里节日里,不是在新闻现场,就是在赶往新闻现场的路上,一年365天24小时在线,随时随地待命,带着采编任务深入一线。

  在第二十三个中国记者节到来之际,作为多年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老兵”,我勉励自己,将继续发挥记者的力量,保持去伪存真,激浊扬清,捕捉真实的画面,书写时代的声音,点亮火把、照亮真实,用一支笔、一页纸、一个镜头将信息传递。正念不惜,脚头朝下,做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期望的记者,做担得起“传播者”“记录者”“推动者”“守望者”期许的记者。


中国石化安徽蚌埠石油徐桥加油站站长 胡雪

  在细碎的生活中见证感动

  从事新闻工作8年以来,我参加过很多活动,金秋助学、关爱乡村振兴儿童、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参加中国石化公众开放日云直播以及安徽石油组织的爱心助农等直播……

  从这些有意义的活动中,我不断突破自己,在收获了知识和成长的同时,也认识了很多老师和小伙伴。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今年“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去慰问兴村振兴结对帮扶村的孩子们,其中有一户孩子在两岁的时候被烫伤,一直到四岁都还没有痊愈,一直在进行治疗,家长一边说一边哭,我一直在安慰家长,这是一个漫长的治疗过程。

  这件事情对我触动很大,也对记者工作也有更深的体会。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新闻工作对我的意义,那就是她给了我另一种观看和体验生活的方式,在细碎的生活中见证感动,在平凡总感悟伟大,踏实且幸福!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公司党委宣传部新闻媒体室记者  倪倩

  成为记者的这一年

  2小时过去了,稿子才写了个开头,无从下手!3天过去了,采访毫无进展!还缺一个故事,采访对象不配合该怎么办?2天要完成3篇人物稿,要疯的节奏!当记者一年了,曾有无数个逼疯我这个入职“小白”的瞬间。

  在我看来,一篇好稿需要经过选题与策划之困难、采访之困难、写稿之困难、校稿之困难等不断打磨才能出新。写新闻的过程是往往是受伤的过程,而一篇篇稿件发表,“飘”向万千双眼睛的时候则是疗伤的过程,记者就是这样不断受伤,又不断疗伤,在“疼痛”中成长,痛,并快乐着。

  翻开我的笔记本,上面已布满了许多一年来采访时的心得体会:做到三个“面对面”—与领导面对面、与专家面对面、与员工面对面,成为一个好翻译;不是只有“你问我答”才是采访,我们眼中看到的都是采访;正能量就是大流量!入职以来,我已写了数百篇稿件,这个持续攀升的数量给我带来安慰,不论是慰问一线、劳模榜样、青年力量类的稿件,还是科技创新、产品质量、品牌建设类的稿件,都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新闻不仅是上传下达,宣传党的政策方针,传递正能量,更是提振公司品牌,助力产品销售,企业员工凝心聚力桥梁。


中国石化安徽安庆石油分公司宣传 陈彩凤

  用客观严谨笔触记录真实故事

  我从事宣传工作有5年了,我用镜头记录企业发展,用文字宣传身边典型,连续两年获得省公司优秀通讯员,5年来上稿1500余篇。

  我热爱宣传工作。我相信伟大由平凡铸就,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而我们是让他们能够被看到的人,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啊!

  宣传工作带给我的有苦涩也有温暖,我曾迟迟不敢动笔,静静在脑中构建报道的框架;我曾忍受他人奇怪的打量,只为采集有价值的素材;我曾冒风雪前行,也曾在黑夜中点灯……

  2022年27日,屋外大雪纷飞,我第一时间赶往一线库站。因为路上积雪太厚,原本10分钟的车程被延长到40分钟。到达加油站后,我来不及休息,拍摄员工扫雪、坚守岗位保供的视频。拍完,我的双手已经冻得麻木,但也顾不上暖手立即赶往发油月台收集保供素材。一番忙碌下来,我的头上身上落满了雪,手脚也冻得没了知觉,但依然赶回办公室剪辑视频、编辑文字……但当我看着一段段故事在笔下盛开时,当看到自己稿件在各类媒体上刊登时,自豪感和荣誉感油然而生。

  前路是四宇宏阔,举目是星瀚壮澜。接下来,我会继续奔走在库站一线,挖掘先进典型,用客观严谨的笔触记录真实的故事,讲好企业文化,宣传石油精神。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物探事业部宣传文化岗   王广浩

  在能源领域讲好中国海油故事

  两年前,我还是一名海上一线的地震数据处理工程师,因为热爱写作,我参加了集团公司新闻中心的体验式培训。每天上午,我跟着师傅背起相机,扛上脚架,穿梭在各大生产建造项目的一线现场,记录海油工人挥洒汗水、稳产保供的精彩瞬间。下午回到工位,第一时将拍摄的视频素材剪辑成片,为广大员工展示来自生产一线最真实、最真切的影像。

  培训结束后,我回到基层单位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完成了多个重要新闻选题的策划和创作,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2022年春节期间完成的视频作品《南海找油人和每天10T的地质数据》。这是我应集团公司新闻中心“走一线,看海油”栏目约稿,精心策划的一期中国海油首支OBN(海底地震)作业队在春节期间坚守海上一线,为国寻油找气的奋斗故事。

  为了赶进度,我和同事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宣传策划、材料收集和采访组稿,然后背上摄影器材登上正在南海作业的物探船,深入海上生产生活,完成视频拍摄、剪辑和包装,最终推出一期精品专题片报道,讲述物探事业部海上一线的普通员工在技术转型的开局之年,努力践行公司五大发展战略的精彩瞬间和感人故事。成片在楼宇视频和央视频融媒号上展播,在一线工友中引起了广泛共鸣,取得了良好的新闻宣传效果。

  今天,迎来了我国第二十三个记者节,我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海油新闻工作者无比自豪。今后,我会进一步把握好时代发展的主旋律,牢记职责使命,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努力拓展传播平台,在能源领域讲好中国海油的故事。  


责任编辑:安栋平  黄可

Copyright :copyright: 2001-2023 中国能源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电力报》、《中国电业》上的新闻,版权归中国能源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中国能源新闻网登载新闻业务的函:国新办发函[2000]232号。京ICP备1501736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09026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6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2238117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21 互联网举报中心

广告直拨:赵飞 1351105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