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油气

王金强:经年磨砺为造“自己的”船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2-10-10 16:59

 中国能源新闻网通讯员 曾佳 贾克滨

  “圆规为什么可以画圆?因为脚在走,心不变。”善于钻研、勇于创新、持之以恒,这些特点在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海油服)物探事业部震源支持工程师王金强的身上有着格外鲜明的体现。参加工作30余年,王金强筑船守梦,丹心如磐。



  有信心,勇做首个“尝蟹人”

  2004 年,王金强作为中海油服物探事业部的优秀技术人员,被派往崇明岛负责六缆三维物探船“海洋石油718”的监造工作。

  该船拥有全新的设计理念和收放缆系统液压设备。首次接触这种高端技术设备,让王金强感觉压力很大。由于船舶采用进口设备,所以技术说明书和往来邮件都是英语,这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但王金强没有打退堂鼓,反而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语言这块硬骨头啃下来。

  “有时候好不容易记住一个单词,不一会又忘了。我就做了一本随身笔记,把重要的词记下来反复背。”王金强说,他恨不得将每分钟都掰成几瓣来用,吃饭、走路,甚至在厕所外排队的间隙,他都翻看笔记。将厚厚的设备操作说明书从头到尾翻译一遍后,王金强结合国内物探船作业实际情况,完善了51台物探专业设备的中英文操作手册,为这类船舶设备管理与保养实现标准化作出了贡献。

  “海洋石油718”的顺利交船,填补了国内多缆物探作业船的空白。“完成所有验船工作那一刻,我感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王金强说。

  秉匠心,把技术嚼烂吃透

  2009 年,王金强再次接受新任务--监造大型深水物探船“海洋石油720”。有了之前的监造经验,他希望这次能监造一艘更加尽善尽美的物探船。

  空气枪作为物探船震源核心设备之一,其故障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海上地震数据采集质量。“海洋石油720”在震源设计上采用了当时国际上最新式空气枪,现场技术人员从未接触过这类设备,工作推进得磕磕绊绊。

  “如果不能把技术吃透,不仅耽误工作进度,还会让我们无法在日后使用中最大程度发挥它的优势。”王金强敏锐地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为彻底摸透设备的脾气,他不分昼夜地翻译空气枪的使用手册。对理论细致了解后,王金强又多次邀请服务商产品工程师来到现场为大家讲解拆解和组装步骤。他还将讲解过程录制成视频,回去后反复研究。数月后,王金强终于把此项技术嚼烂吃透,成了这方面的专家。

  “监造不止是'监’,更是要'造’。要有创新、有成果。”在监造“海洋石油720”期间,王金强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他针对108套物探甲板机械设备的优化和U型门架、扩展器收放装置、滑环等装置的改良,进行多次技术改革与论证,极大提高了作业效率。


  持恒心,寻求自主创新路

  多次监造物探船的经历,让王金强深刻认识到关键设备与技术受制于人的种种弊端。在中国海油推进海上物探核心装备自主研发的进程中,王金强利用自己多年积累的专业技术与经验,积极参加调研、提供技术支持。

  在动辄为期数月的设备海试过程中,他从未表现出一丝一毫的倦怠和厌烦。当研发受阻时,他总是主动解决问题,及时提出关键性意见。经过大家多年技术攻关,2021年3月,国产化震源控制系统“海源”海试成功。

  王金强一心追逐心中的技术梦,这个和自己赛跑的人用了30年的时间,终于走到行业前沿。如今,随着年岁渐长,他又有了新的愿望--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面对徒弟和船队技术部里的年轻人,他从不藏私,而是尽力给予他们帮助。王金强期待着,有更多年轻的技术人才支撑起中国海油的未来。

  

责任编辑:张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