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绿色发展

中国能建:绘就吉林能源转型发展新图景

来源:中国能建 时间:2025-09-01 16:25

  长白雄东北,嵯峨俯塞州。在东北亚地理中心位置,镶嵌着一颗璀璨明珠,作为“一带一路”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正迸发出全面振兴的强大动能——这里,就是吉林。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吉林时,强调要在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上实现新突破,在加快推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征程上展现新作为。这为吉林奋力谱写开放发展全面振兴新篇章指明了根本方向。

  吉林有所需,能建有所应。作为我国能源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国家队、主力军,中国能建充分发挥能源领域规划设计咨询与投建营全产业链一体化集成优势,全面服务吉林能源转型,助力吉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同频共振,共谱吉林明显进位新篇章

  今年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省时强调,吉林要深入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战略部署,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

松东李线。

  从新中国第一条220千伏送电线路,到如今的氢基能源走廊,中国能建始终与吉林同频共振,以技术创新为笔、以工程实践为墨,在白山松水间绘制发展的融合画卷。

  1953年,吉林丰满水电站南侧的山坡上,中国能建工程师们用算盘和铅笔绘制出新中国第一条220千伏送电线路——松东李线。这条贯穿吉林、辽宁的电力动脉,不仅结束了东北电网低电压的历史,更奠定了吉林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的地位。中国能建随后设计的吉林热电厂,作为“一五”计划重点工程、国内首批高温高压热电厂,也为吉林工业发展和民生保障奠定了重要基础。 

吉林热电厂二期工程。

  改革开放浪潮中,中国能建在吉林先后设计完成长春第二热电厂、第三热电厂、华能九台发电厂,以及各电压等级输变电项目等一批精品工程,设计的30万千瓦以上发电机组占比超过85%,500千伏变电站和送电线路占比近70%。国内第一台660兆瓦超临界燃用褐煤塔式锅炉落户九台电厂,国内第一台燃褐煤、采用三排管冷却直接空冷的超临界发电机组扎根白城,东北地区第一座500千伏风电汇集站伫立通榆……这些工程不仅刷新了电力建设的“中国速度”,更为吉林本土产业提供强劲动能。吉林省工信厅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中国能建在吉项目带动地方就业超3000人,年贡献税收超7800万元,成为央企服务地方经济的典范。

  进入新时代,中国能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策划推动“吉电入京”外送通道建设,加速推进洮南压缩空气储能基地项目、镇赉零碳智慧产业示范园区、吉林市绿色甲醇与绿色航煤一体化项目、吉西千万千瓦级绿色低碳智慧产业园等一批新质生产力项目建设,以能建之为助力建设具有吉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智库赋能,擘画吉林能源发展新蓝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吉林要深入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战略部署,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坚持把发展立足点放在高质量发展上。其中,能源安全至关重要。

  近年来,吉林大力实施“陆上风光三峡”建设,着力发展新能源装备、新能源化工,实现绿电、绿氢、绿氨、绿醇一体化全链条发展,打造省内消纳、外送和制氢等三个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保障。

华能新能源吉林分公司风电场远程集控中心建设设计项目。

  作为吉林省能源发展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中国能建深度参与吉林省“十四五”能源规划、“十五五”能源发展研究以及“陆上风光三峡”“氢动吉林”“醇行天下”工程等重大战略的顶层设计,助力构建具有吉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从电源布局到电网结构,从新能源消纳到氢能管网,中国能建始终秉持着“前瞻性+可靠性”规划理念,推出的“新能源基地—特高压外送—本地消纳”三位一体方案,推动吉林将新能源装机占比目标提升至2025年的51%。 

  向“绿”而行,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项目,由中国能建系统打造的松辽清洁能源基地送电华北通道项目,采用“柔性直流输电+风光火储联合供电”技术方案,解决了“送得出”的技术难题,绿电占比更高达70%,每年可输送电量超400亿千瓦时,让吉林的清洁能源在华北市场具备了电价竞争力。中国能建设计的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白城、松原、延边等9个地市县电网公司及基层单位网络覆盖和带宽提升项目,实现了577座县级变电站和809座供电所(营业厅)的光传输网络全面覆盖,为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奠定了网络基础。

中能建玉龙风电场项目。

  向“上”攀登,竭诚服务“美丽吉林”建设。中国能建聚焦“双碳”目标,承建中能建玉龙风电场项目、吉西基地鲁固直流140万千瓦外送项目。其中玉龙风电场项目历时159天全容量并网发电,运行3年内,先后获得中电联全国风电场生产运行统计对标4A级、5A级风电场优胜奖。在双辽100兆瓦光伏生态农业项目中,首创“光伏大棚+高效农业”模式,使土地综合收益提升3倍;桦甸半焦热电厂采用国内首个半焦燃料技术,解决了油页岩干馏副产品的污染难题;国电吉林江南热电灵活性改造项目,通过技术升级使热电机组调峰能力提升50%,有效缓解了吉林可再生能源消纳压力……一系列工程,如同点点星火,照亮了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之路。

  氢动吉林,打造吉林绿色转型新引擎

  党的二十大以来,吉林省谋划推动“长春—松原—白城”氢能走廊建设,将白城、松原等城市打造成为国家级“绿氢”规模化供应基地,建设“中国北方氢谷”。

大连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

  锚定“体系”建设,加速推进氢能产业发展。2021年,中国能建发布《践行“30·60”战略目标行动方案(白皮书)》,提出将围绕“30·60”系统解决方案“一个中心”和综合储能、一体化氢能“两个支撑点”,依托氢能研究院等研发平台,在氢能领域构建起从风光氢氨醇油一体化匹配技术、生物质炭化及气化、合成气净化、化工合成及产品绿色认证的全链条技术体系,为打造东北亚新能源高地奠定技术基础。

  锚定“氢能”赛道,打造能源革命“新图景”。中国能建积极响应吉林省“氢动吉林”中长期发展规划,深度布局氢能产业生态,精准构建氢氨醇油全业务类型和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并深度搭建省级氢能研究院等产学研机构,助力吉林省打造国家级新能源与氢能产业融合示范区,在氢能交通、氢基化工、氢赋能新能源发展领域处于国内或国际领先地位,成为全国氢能与新能源协调发展标杆和产业链装备技术核心省份。在吉林省“陆上风光三峡”“氢动吉林”战略版图中,由中国能建打造的洮南市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等氢基能源项目群正成为撬动产业升级的关键支点。

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绿色氢氨一体化)项目建设现场。

  锚定“双碳”目标,锻造全球氢能产业“领航者”。中国能建投资建设的全球最大规模的风光氢氨醇一体化项目——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绿色氢氨一体化)项目,采用源网荷储精准匹配、新能源直供电、新型储氢、多稳态柔性合成氨等多项全球领先技术,攻克了新能源波动性与化工生产稳定性的行业难题,成功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首批绿色低碳技术创新项目,成为全球氢能产业“制储输用”全链贯通的“样板工程”。“这个项目为绿色低碳先进技术应用作出了示范,是央企与吉林密切合作的典范。”今年6月4日,吉林省委书记黄强在调研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时,对中国能建的技术创新成果给予高度肯定。

  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新征程上,中国能建将继续以技术创新破题、以工程实践作答,助力吉林打造全国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与吉林人民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东北答卷”。

  责任编辑:江蓬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