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能源头条

潮涌六盘风帆劲

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2022-09-08 11:49

  潮涌六盘风帆劲

  ——宁夏电力全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巍巍六盘山,浩浩泾河水。这里曾回响着“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这首脍炙人口的壮美诗词,这里也是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地,曾记录过红军长征的历史故事……

  固原,位于宁夏最闭塞的山区。而如今,一排排光伏板在蓝天下熠熠生辉,新建的楼房整齐划一,智能路灯下各色花朵竞相开放,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两次赴宁夏考察,明确新发展方向,擘画新发展蓝图。殷殷嘱托萦绕耳畔,固原杨岭村、姚磨村在国家脱贫攻坚战略部署下,探索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绿色电力脱贫致富之路,迎来了新时代的好风光。

  “电亮”杨岭产业发展新路子

  汽车驶离固原市区,一路向南,不到半小时,三面环山的杨岭村便若隐若现。

  杨岭村位于固原市泾源县大湾乡,地处六盘山革命老区。近年来,国网泾源县供电公司聚焦农村发展和民生改善,加快农网改造升级,对杨岭村实施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不断提升供电服务水平,为脱贫攻坚提供可靠充足的电力支持,让老区人民生活越来越好。

  6年来,杨岭村修公路、盖新房、建村史馆,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家里用电有问题,打报修电话供电人员才上门服务。现在,家里用电出了问题,我还没反应过来,供电所师傅就主动上门将问题解决了。”提起供电服务,杨岭村村民马全龙竖起了大拇指。

  1974年,杨岭村正式通电。村民从窑洞搬到了土坯房,也告别了煤油灯、用上了照明电,这里山村的夜晚不再漆黑,村民们也非常满足。在当时,电还能干些什么,他们压根就没有想过。

  1992年,杨岭村每个生产队都拉了一户动力电,用来磨面、制作牛羊饲料。但随着牛的饲养数量增多,加工饲料时常需要排队,有人便购置了单相电驱动的铡草机,节省了不少时间。后来,电冰箱、洗衣机、电饭锅进入寻常百姓家,生活发生了变化,村民对电的需求也更加强劲。

  在马全龙家,笔者看到,智能漏保、单相电驱动铡草机以及三相电驱动的大型铡草机一应俱全,22头牛膘肥体壮,叫声洪亮。

  “现在,从山上割草,回来稍加晾晒,单相铡草机一会儿就铡完了,方便得很。”马全龙说,2018年,家里接通了动力电。以前,用功率偏小的机器铡4吨青贮饲料用时一天,现在用上动力电后,十几分钟就能完工,省时省力。

  看着牛棚里皮毛鲜亮体格健壮的安格斯牛和活蹦乱跳的小牛,马全龙高兴地告诉笔者,近年来,村里时常请农业专家现场指导养牛。经过几年的历练,他已成为行家里手。现在,他养牛每年有5万元的纯收入,还能照顾家里,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以前,杨岭村10千伏线路绝缘化率低、电力设备老化、电压低、容量小,制约了贫困村产业发展。”国网固原供电公司六盘山供电所党支部书记芦文德说。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为支持杨岭村建设,泾源县供电公司结合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思路,超前规划,靠前服务,投资353万元对村庄进行配电网自动化建设,对村庄线路配套设施进行电缆入地,新建高压环网柜1座,新建10千伏电缆2.8千米,新建0.4千伏电缆7.4千米,安装真空断路器2台,安装500千伏安箱变3台,安装低压分接箱15台,全面提升杨岭村配电网智能化程度。

  过去,村民用电有问题就打报修电话,现在,供电人员主动上门解决问题。泛在电力物联网技术在杨岭村落地,让杨岭人感受到新技术给生产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从盼望电、有电用,到以电为媒发展种植和养殖业脱贫致富奔小康,杨岭村的日子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我要不断提高养牛技术,才能增加收入。”马全龙说,供电公司也在不断应用新技术,服务越来越主动。

  现在,一条连通固原各大景区的旅游专线从杨岭村经过,家家通上了自来水,新建了标准化卫生室、幼儿园、文化广场、村史馆,村民还盖起了新房,办起了农家乐,养牛、养羊、旅游等产业发展势头正旺,大山深处的杨岭村与外面精彩的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

  据统计,2016年杨岭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7户295人,2019年底实现全部脱贫,年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的6000多元增加到现在的1.1万元。杨岭村从里子到面子,风光无限。

  “满格电”助冷凉蔬菜一路热销

  8月8日,固原市原州区姚磨村的冷凉蔬菜基地喜迎丰收季。嫩绿的菜心、圆滚滚的甘蓝、白胖胖的菜花赶集似的被排队送到瑞丰合作社,经过分拣、包装、打冷,一路冷链送往珠三角、长三角等地,成为老百姓菜篮子的首选。

  凭借固原地区海拔高、温度低、光照足的先天优势和高原腹地空气清新、土壤肥沃少病害的特点,位于六盘山东麓的姚磨村种出了口感鲜嫩、绿色健康的冷凉蔬菜。2016年7月18日,习来到彭堡镇姚磨村视察,对原州区发展冷凉蔬菜产业给予了充分肯定,极大地增强了姚磨村加快发展冷凉蔬菜产业的信心和决心。姚磨村按照露地蔬菜与设施蔬菜相结合的方式,集生产、加工、示范、冷藏、销售于一体,先后建成了闫堡、河东、曹洼3个万亩冷凉蔬菜基地和徐河、头营、马园、乔洼、甘沟5个千亩露地蔬菜基地。“六盘山冷凉蔬菜”不仅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更在国内外市场亮出了“国西部冷凉蔬菜之乡”的名片。

  当天,共有60吨蔬菜在瑞丰合作社流转,冷链运输前最关键的一环就是打冷,看似不起眼,却非常专业。“每座冷库有着不同的温度设置,适宜存放不同的蔬菜。比如,菜心的冷藏温度是零下5摄氏度,西兰花的冷藏温度是2摄氏度……”姚磨村现代农业基地主任马仁介绍。从育苗到种植,从加工到储存,科学化种植、精细化管理的背后离不开有力的供电保障。“平时蔬菜种植基地供电出现啥问题,不出半小时,固原供电公司报修人员就会赶到现场。从没有因为停电,影响到蔬菜产业发展!”说起电,马仁直竖大拇指。结合该村用电需求,固原供电下辖供电所报修人员实行7*24小时轮值,持续优化服务流程、延伸服务界面,确保随时响应农户种菜用电报修,送去及时电、放心电。

  2020年9月,基地一座面积近5400平方米的高标准联动智能育苗温室建成投运。温室要实现对温度、湿度的精准把控,离不开高可靠性的电力支撑。对此,固原供电公司优先为基地蔬菜温室的台区配置了智能融合终端,安装了智能漏电保护器,实现温室用电智能化实时监控,为实现故障抢修主动出击、精准定位提供专业支撑。“普通的温室菜苗移栽至露天大地后,会在缓苗期出现不同程度的枯萎死亡、生长停滞。但我们智能育苗温室的菜苗移栽到露天大地后不仅不打蔫,还生机勃勃,不会‘水土不服’。诀窍就在于我们的智能育苗温室在移苗前,都是逐步智能模拟露天大地早、中、晚不同环境气温,让幼苗提前适应新生长环境,移栽后自然成活率高、长势好!”今年2~7月,基地已培育各种蔬菜苗7500万株,除基地自用外,还供向周边农村蔬菜种植户。目前,又有一批数千万株蔬菜苗正在培育之中。

  自2016年至今,固原供电先后投资近242万元升级完善姚磨村配电网建设,为蔬菜基地发展提供可靠的用电保障。该公司为基地新建12台配电变压器,总容量达6290千伏安,同时,建成冷凉蔬菜产业链专项供电工程,建设高低压线路近10千米。如今,姚磨村配电网可满足村内蔬菜生产基地5至10年发展用电需求。

  在拓展配网建设规模的同时,固原供电公司还围绕姚磨村以冷凉蔬菜为龙头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主动上门了解姚磨村蔬菜基地用电需求,开辟供电绿色通道,积极推广应用配电网带电接火技术,定期巡查农业生产用电和农村灌溉站,全面保证基地生产用电需求。该公司员工还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农户安全用电、科学用电,通过更先进的供电技术、更优质的供电服务,为区域新农村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如今的姚磨村挺直了腰杆,成为远近闻名的现代化万亩蔬菜基地,家家户户种蔬菜,带动6个村和周边乡镇近1.2万人致富。村里冷凉蔬菜的亩产效益已从2016年的3000元增加到现在的近5000元。

  今天销往广东的菜心,是菜农提前通过蔬菜订单配送发货的。“只要种好菜,销路不用愁!”姚磨村农户吴鹏种植200多亩露天大地蔬菜,平均每年净收入20万~30万元。走进吴鹏家,近300平方米的庭院住宅内,做饭用上了电磁炉,取暖纳凉有了空气源热泵……如他一样,姚磨村的蔬菜种植户守着好地方,赶上好政策,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城里有房、出门有车的好日子。

  潮涌六盘风帆劲。过去几年,杨岭村、姚磨村实现了完美蝶变,两个村子正向着乡村振兴目标持续迈进,村级电力服务从“用得上”到“用得好”再到“用得妙”,推动了全区的乡村振兴建设。

  面向未来,杨岭村、姚磨村的儿女将继续走好产业发展以及乡村振兴之路,用昂扬向上的奋斗姿态,创造新的时代荣光。

  责任编辑:张栋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