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时间:2025-01-20 18:07
从1月16日国家能源集团2025年工作会新闻发布会获悉,2024年,国家能源集团自产煤炭首次突破6.2亿吨,煤炭销量8.5亿吨,发电量1.26万亿千瓦时,供热量5.7亿吉焦,铁路货运量5.7亿吨,两港装船量2.6亿吨,船舶运输量2.77亿吨,化工品产量2802万吨,完成投资2656亿元,高质量完成国务院国资委“一利五率”考核目标,10项一级生产经营指标全部达成,14项关键指标刷新纪录,入列世界一流企业方阵,连续七年获得国务院国资委经营业绩考核A级,连续五年获得党建责任制考核A级。
全力保障能源安全彰显担当。国家能源集团坚决发挥能源供应“压舱石”作用,圆满完成保供保暖保民生任务。能源供应有效实现煤炭板块稳产高产,自产煤量首次突破6.2亿吨,连续39个月保持在5000万吨以上高位水平。电力板块稳发增发,大力提升电力顶峰保供能力,迎峰度夏最高负荷达到1.82亿千瓦,月均发电量达1047亿千瓦时,总发电量1.26万亿千瓦时。一体化优势蓄力发挥,有效应对极端天气等不利影响,一体化出区资源量日均完成近百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深入实施“疆煤出区”战略,“疆煤出区”月均达200万吨,历史性突破2400万吨。
矢志科技自立自强彰显力量。国家能源集团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努力增强高质量科技供给,争当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创新主体作用持续增强。低碳院青年科学家王鹏团队关于“线性α-烯烃合成技术”的研究成果作为央企首篇在《自然》杂志发表。产业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发挥“煤电化运”一体化创新优势,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突破。国内首台露天煤矿无驾驶室运输机器人成功投运,全球首座风渔融合浮式平台“国能共享号”成功投产,煤基航天煤油在航空航天多个领域成功应用,全球首批碳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货车上线运行,新型智能重载电力机车获评央企十大国之重器。数字化平台化深度赋能,“一网一库三平台”加快迭代,基石系统赋能一体化运营更加有效。深入实施“AI+”行动,首个AI+煤炭产业全业务生产线投用,建成智能无人装车系统85套。发挥央企优势、强强联合,创新攻克煤质快检技术,实现大范围推广应用,引领行业颠覆性变革。DCS助力“华龙一号”并网发电,实现全国产工业控制系统在核电领域的推广应用。
全面加快绿色转型彰显速度。国家能源集团坚持煤炭规模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做强做优“神东、宁乌、蒙东、新疆”4个亿吨级绿色生态智能矿区,省级以上绿色矿山占比72%,建成9个国家智能化示范煤矿。可再生能源发展提速进位,坚持多元化、快速化、规模化、效益化、科学化发展,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统筹推进水风光综合能源基地,推动海上风电近海规模化开发和深远海示范化开发。可再生能源开工、投产容量双双历史性突破“3000万+”,装机占比超过40%、整体规模较“十三五”末翻一番、提前一年实现“十四五”目标。新能源开工3118万千瓦、投产2773万千瓦,投产规模创历史新高。水电装机突破2000万千瓦,常规水电在建规模824万千瓦、位居全国第一。战新未来产业全面布局。聚焦新赛道、新技术、新平台、新机制,有力拓展发展空间,我国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煤油气电化”综合能源产业化示范基地-哈密基地开工建设。世界最大煤电机组熔盐储热项目入选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投运国内首个重载铁路加氢站,国内首次实现绿氢耦合煤制合成氨。
2025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关键之年。国家能源集团将确保“十四五”规划目标、国务院国资委考核任务、综合计划预算指标全面完成,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一批标志性项目取得重大突破,“五个价值”持续提升,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黄晓芳)
责任编辑: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