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5-07 17:22
这个春天,在华能岳阳电厂的厂房里,机器的轰鸣声与科研人员的讨论声交织成一首名为“创新”的乐章。在这里,华能集团大型燃煤电站锅炉协同处理多源固废耦合发电关键技术及应用重点科技项目正在加速推进。
作为国际首创燃煤电厂多源固废前置炭化技术路线,2024年底,这项由华能湖南分公司与华能长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新技术,完成了大型化工业验证平台建设及第一阶段热态带料试运工作,试运结果充分证实了垃圾衍生燃料、芦苇、塑料等物料炭化效果良好。
今年以来,华能湖南分公司锚定该项研究工程应用转化目标,以“万无一失”的科研方针、“一失万无”的安全意识,全力以赴推动该项研究在岳阳电厂验证平台进行运行调试和系统优化。一季度,项目技术团队紧锣密鼓地开展了第二阶段热态带料试运,系统连续稳定运行时长和出力得到了高效提升,预计年内能够达到项目设计目标值,项目转工程化应用指日可待。
从“专吃精米”到“混吃粗粮”
多源固废耦合发电关键技术是经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技术鉴定的一种简捷、高效、适合现有煤粉锅炉电厂的城市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技术路线,具有显著的环保效益、社会和经济效益,可有效促进我国绿色城市及“无废城市”建设。
多源固废耦合发电关键技术的前身是城市废弃物前置干燥炭化技术,早在2019年6月,城市废弃物前置干燥炭化技术就在华能岳阳电厂首次实现了工业应用,其通过抽取燃煤电厂高温烟气作为惰性介质,在一体化处理机中完成污泥的干燥、炭化、粉碎和输送,最终将产物送入锅炉高温炉膛焚烧发电,每日可处理市政污泥能力超600吨,是华能首批长江流域规模化处置污泥项目。
但仅仅焚烧处置污泥还是不够,2024年起,项目团队开始对前置干燥炭化一体化处理机进行技术升级,对应增加了设备和管道系统,通过对垃圾衍生燃料等零碳燃料大批量的掺烧尝试,旨在用零碳燃料以替代部分原煤耗量,从而降低火电机组碳排放量,多源固废关键技术开始了从实验室到工业应用的跨越,为火电机组低碳化升级改造提供了更加经济高效的新路径。
“多源固废耦合发电关键技术目前已正式进入3.0版本,不仅是设备的升级,更是理念的革新。”项目负责人钟小雁介绍,“我们通过建立多源固废物料特性数据库,结合锅炉燃烧特性优化配比,实现废弃物替代煤炭发电的低碳目标,吃了几十年煤炭‘精米’的锅炉,实现了混吃‘粗粮’的新转变”。
待华能岳阳电厂的多源固废耦合发电关键技术研究验证平台投运后,其不仅可以焚烧处置污泥、生活垃圾、脱硫废水、生物质,甚至风电叶片、橡胶、油泥、废旧布料等复杂废弃物,利用其所蕴藏的生物质能生产热和电,同时也能够一体化环保地处理多种不同形态的废弃物。项目建成后预计将新增垃圾衍生物、生物质等燃料日处理能力150吨,预计每年可处理4.5万吨,替代标煤2.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2万吨。
“华能方案”助力“无废城市”建设
多源固废耦合发电关键技术,基于燃煤电厂炉膛燃烧温度高及环保设施齐全等优势条件,突破了多源固废不能适应煤粉锅炉悬浮燃烧方式的技术瓶颈,在国内外首次实现单一设备对各种固废的炭化及微米级粉碎处理,填补了支持多源固废直接入炉焚烧设备的技术空白。
在华能岳阳电厂的项目现场,科研人员紧盯监测装置上的试验数据波动,为3.0技术优化进行最后攻关。窗外,两套300吨/天污泥处理机系统正高效运转。
“当前我们的关键任务是着力降低建设运维成本,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华能湖南分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白玉峰强调,“该项目预计将形成30项发明专利,编制华能集团技术导则,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从实验室到工业应用,从技术突破到生态守护,华能岳阳电厂用创新诠释了“三色公司”的使命担当,用实干展示了揭榜挂帅的主动作为。在电厂副总工程师谢燮林看来,该项目不仅仅是在处理城市垃圾,更是在守护长江经济带的绿水青山,为“无废城市”建设提供新的“华能方案”。
下一步,华能岳阳电厂将依托多源固废耦合发电关键技术研究验证平台,着力加大技术创新攻关,推动煤电机组协同焚烧处置多源固废关键技术迭代升级。正如项目团队所言:“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吨废弃物都成为‘城市矿山’的宝藏,为‘双碳’目标持续贡献华能力量。”(李贵 彭艳娇)
责任编辑:于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