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弧防护测试与材料装备实现自主可控

来源:科技日报 2023-07-11

  记者7月8日从南通大学获悉,该校唐虹教授领衔的项目组经过5年多的技术攻关,形成了电弧防护“机理—纤维—织物—服装—评价”全流程技术体系,实现了产业链安全,供应链可控。日前,项目组开发的电弧测试系统已为国内外企业提供测试服务,电弧防护材料及装备已应用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及省市各级电力公司。

  电弧是一种气体放电现象,在电力系统发生短路、带负荷拉闸等情况时都会产生电弧。因此,电弧事故是电力行业主要职业危害之一,常导致严重烧伤和死亡。它的持续时间通常小于1秒,弧柱核心温度可达20000摄氏度,有极高的辐射能。电弧的爆炸性也非常剧烈,仅仅几分之一秒的时间,就有可能导致电击致死、衣服燃烧爆裂,造成严重灼伤等伤害。

  此前,只有加拿大和西班牙能提供权威的电弧测试服务,测试周期长,价格贵,严重制约着我国电弧产品的开发。为此,项目组系统研究了电弧闪爆对防电弧材料的影响规律,提出了电弧爆燃对防电弧材料的破坏和电弧防护机理;发明了间位芳纶交联增强技术,有效提升了间位芳纶的高温尺寸稳定性和断裂强度;创新设计了电弧防护能量吸收与防爆织物结构,制备了高性能电弧防护材料。

  据悉,该项目突破了双频燃弧供电、安全稳定燃弧、高精度抗干扰热量采集等关键技术,构建了国内首套电弧防护性能评价系统,通过了CMA、CNAS认证认可,制修订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2项,对提升我国电力行业从业人员职业安全水平,提升我国应急救援个体防护装备世界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张晔 徐凌)

责任编辑:于彤彤

Copyright :copyright: 2001-2023 中国能源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电力报》、《中国电业》上的新闻,版权归中国能源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中国能源新闻网登载新闻业务的函:国新办发函[2000]232号。京ICP备1501736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09026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6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2238117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21 互联网举报中心

广告直拨:赵飞 1351105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