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能源热点

我国最大的750千伏超高压环网工程正式“合龙”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7-14 17:41

中国能源新闻记者 周倜然

  7月13日,随着和田—民丰—且末—若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全线贯通,我国最大的750千伏超高压环网工程——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下简称环网工程)正式“合龙”。

  至此,历经15年建设,这个包括9个输变电工程、总线路长度4197千米的环网工程,主体建设任务全面完成,进入投运倒计时。

  价值之高兴边富民谱新篇

image.png

  围绕着塔里木盆地,环网工程“画”了一个圆,环内囊括面积达到53万平方千米。工程建成后,电网延伸涵盖区域将达南疆五地州、共106万平方千米,接近我国陆地面积的1/9,形成全国最大的750千伏输电环网

  环网工程有着极高的价值。它加强了边疆地区与内地的能源联系,保障了边疆地区的电力稳定供应,巩固了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布局。从经济角度而言,环网工程投运后可带动产业投资超过283亿元,提供就业岗位超过8000个,为做活南疆“棋眼”提供坚强可靠的电力保障。

  环网工程建成后,将有效提高新疆主网向南疆五地州供电能力,同时为若羌、且末等地的矿产开发、新能源产业发展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坚实的电力保障,为塔里木盆地煤电油气风光储资源开发提供网架支撑,大幅增强区域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清洁能源的外送和本地消纳搭建高效通道,加速新疆能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据悉,新疆南疆风光水等清洁能源占总装机比重超过66%。环网工程投运后,将新增新能源接纳能力800万千瓦,大幅提升南疆光伏等新能源汇集送出能力,有效缓解南疆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的接网瓶颈问题,支撑新能源项目高效开发,特别是保障且末、若羌等地的光伏治沙项目并网,实现生态治理与绿电开发协同增效,进而推动实现南疆能源结构向清洁化、低碳化转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同时,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骨干网架,环网工程的建设,将加速新疆电网形成“内供七环网、外送五通道”的主网架结构,既打通了内部供电“最后一公里”,又串联起外送通道“主动脉”,有力支撑新疆第三条交流、第四条直流外送通道建设,推进新疆与青海大电网互联互通,大幅提高绿色能源的外送能力,将新疆能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加速转换,服务全国电力保供大局。

  和田—民丰—且末—若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是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的重点工程,也是环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动态投资47.36亿元,超过一半线路在沙漠腹地,创造了全国沙漠路径最长输变电工程、全国单程线路路径最长超高压工程及新疆“十四五”期间一次性建设规模最大超高压输变电工程等纪录。

  建设之难建设者勇破天堑

image.png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被称为“死亡之海”。环网工程几乎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进行,工程主体建设都需攻克沙漠建设难题。

  沙漠的流动性大、风力强,铁塔基坑开挖成型率差,整个基坑开挖过程会不断大面积塌方,常常四个塔腿开挖完后就是一个巨坑,坑与坑之间隔梁和线路中心桩都无法保留。工程建设者推出“三快”施工方法解决沙漠基础难题,即快速开挖、快速准备、快速浇筑,为在沙漠地区施工节省了时间,也降低了安全风险。

  塔克拉玛干沙漠细细的砂砾会随着不同方向的风而不断流动,刚刚开挖的塔基转眼间就会被流动的沙子给填埋。巴楚-莎车750千伏线路工程在国内首次应用穿心装配式基础组装,让铁塔稳立沙漠。

  沙漠流动性大、风力强,沙漠的沙丘平均高度超过50米,间隔时间一长推开的路会被再次淹没,大型施工车辆根本无法前行,还有时常陷入沙坑的风险。材料如何进场?只能“全线修路”。工程建设者采取边推沙、边铺设土工布、土渣石,同时配合碾压洒水方式修筑道路,解决物资运输难题。

  此外,环网工程建设期间,工程建设者充分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攻坚克难,顺利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在疆内超高压工程中首次运用螺旋锚基础试点施工,实现了工程基础施工从‘开挖+绑扎+浇筑+养护’向‘拧螺丝入地’的技术飞跃,多措并举应对沙漠流动侵袭,“无人机+集控智能可视化张牵张”新型放线技术降低作业风险,攻克昆仑山山脉施工难题……

  环网工程建设历经15年,从2010年3月开工建设的巴州750千伏变电站出发,数万名电网建设者在5000多个日日夜夜与沙海搏斗,不断书写着“沙退人进”的人间奇迹。

  记者获悉,“十四五”末,新疆电网将形成“内供七环网、外送五通道”的主网架格局,为新疆能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提供强大动能。

责任编辑:闫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