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国核电发电量位居全球第二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24-04-16

  《经济参考报》记者4月15日在中国核能行业协会2024春季核能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获悉,截至目前,中国商运核电机组共55台,总装机容量5703万千瓦,位居全球第三;在建及已核准核电机组38台,总装机容量4480万千瓦,在运、在建及已核准总装机规模超过1亿千瓦。2023年,中国核电机组发电量为4334亿千瓦时,位居全球第二,占全国发电量的4.86%,年度等效减排二氧化碳约3.4亿吨。

  “预计到2035年,核能发电量在中国电力结构中的占比将达到10%左右,与当前的全球平均水平相当,相应减排二氧化碳约9亿吨;到2060年,核电发电量占比达到18%左右,与当前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相当。”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廷克表示。

  当天发布的《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4)》蓝皮书(下称“蓝皮书”)显示,2023年我国在建核电工程稳步推进,全年新开工核电机组5台,核电工程建设投资完成额949亿元,创近五年最高水平。截至2023年底,在建核电机组26台,总装机容量3030万千瓦。

  据了解,当前我国已形成自主化三代压水堆“华龙一号”、“国和一号”国产化品牌,具有四代特征的高温气冷堆、快堆以及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等先进核电技术。自主化三代核电技术已全面进入批量化建设阶段,“华龙一号”在国内外已有5台机组投入商运、在建机组共13台,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已于2023年底投入商运、“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张廷克说,在小型反应堆方面,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玲龙一号”反应堆厂房主体结构已全部施工完成,预计2026年建成投产;泳池堆、低温供热堆、一体化供热堆等小型反应堆在研发设计方面已开展大量工作。

  核技术应用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蓝皮书显示,我国全面布局并推动医用同位素自主化生产设施和能力的建设,力争2024年至2025年实现碳-14、碘-131等主要医用同位素的自主化生产与供应;稳定同位素镱-176、公斤级钼-100生产实现自主化突破;加速器技术研发与产能建设取得新突破。

  此外,我国多地正在积极拓展核能利用。“预计到2030年、2060年,核能供暖规模有望分别达到1.5亿、15亿平方米;核能在实现绿色低碳供暖、供汽、海水淡化、制氢等综合利用方面均有较好的市场空间。”张廷克说。(王璐 裴桐)

  责任编辑:余璇

Copyright :copyright: 2001-2023 中国能源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电力报》、《中国电业》上的新闻,版权归中国能源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中国能源新闻网登载新闻业务的函:国新办发函[2000]232号。京ICP备1501736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09026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6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2238117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21 互联网举报中心

广告直拨:赵飞 1351105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