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3-11-27 10:01
中国能源新闻网讯 (记者莫非)11月22日,以“能源革命与科技创新——打造高水平能源科技自立自强创新体系”为主题的2023中国能源研究会年会在北京举行。来自高校、研究机构、能源企业、行业协会的专家代表700余人出席会议。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在致辞中表示,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新要求下,我国能源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愈发迫切,科技创新在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的作用愈发突出,需要从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打造高水平能源科技自立自强创新体系,支撑引领能源行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希望本次年会能够充分发挥政府、企业、高校、社会机构之间的平台、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打造高水平能源科技自立自强创新体系,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史玉波说。
会上,三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就能源转型趋势作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建刚介绍,地球上的能源大部分来自太阳上的核聚变反应,核聚变是人类的终极能源。希望政府、研究所、企业共同协力,建立集实验研究、工程示范、商业应用于一体的聚变商业化体系,共同攻克重大科技难题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同时打通“政产学研用金”构建聚变产业联盟,推动聚变新兴产业的全面发展和世界领先。
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认为,氢能是21世纪重要的终端能源,在能源供给侧、需求侧都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绿氢”未来极具经济潜力,随着海上风电价格的持续降低,海水直接电解制氢技术具有更大未来潜力。建议分三步走,依托行业龙头企业,构建我国“海洋绿氢”产、储、运、用一体化全新产业链。
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剑波表示,新型电力系统的科学问题是要在不可靠能源基础上实现可靠的电力供给,“新型”的政策要在规划模型中采用“数量分析”验证,或是规划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新型电力系统演进受“需求驱动+技术驱动”的双轮驱动,技术创新将对新型电力系统演进路径起到十分关键和重要的作用。
在下午的专题论坛上,华为副总裁、电力数字化军团CEO孙福友,国家电投氢能首席专家柴茂荣,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王志峰,天津理工大学校长练继建,以及昆山协鑫光电投资总监李程斌、金风科技海上业务单元总经理于晨光和蔚来汽车车网互动市场高级总监胡伟峰等7位专家、企业代表,围绕电力智能化、氢能应用、太阳能发电、海上风电、新能源汽车等能源领域的新技术、新趋势进行分享。
与会专家表示,新能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在解除海上开发资源受限及解决技术约束后,海上风电的发展潜力将得到极大释放;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在未来会将光伏行业的发电效率带上新的台阶;光热发电作为太阳能发电的另一种利用形式,在首批光热发电示范项目的示范和引领下前景可期;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零排放的交通工具,将对传统燃油车形成替代。
大会围绕“能源革命与科技创新”主题先后举办12个专题论坛,内容涉及能源转型、新型电力系统、氢能、智慧交通、储能等领域。
责任编辑:高慧君
校对:吴苏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