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深海一号”投产观察丨风起琼东南 气润粤港澳

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2021-07-13 11:43

风起琼东南 气润粤港澳

——“深海一号”大气田投产观察

中国电力新闻网记者 曲艺

  气龙化作火焰,从火炬臂喷薄而出。6月25日,被外国专家誉为“中国第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巨型深水项目”的“深海一号”大气田正式投产。

  “深海一号”大气田位于海南岛东南陵水海域,其自主开发标志着中国海油从装备技术到勘探开发能力全面实现了向1500米超深水的跨越,拉开了建设“南海万亿方大气区”的序幕。

  “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层面看,‘深海一号’气田投产后,高峰年产天然气32.5亿立方米,可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四分之一的民生用气需求,凝析油24.7万立方米,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特别是用能比较集中的华南、华东地区意义重大。”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守为表示。

  底“气”十足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2020年,中国海油原油增产240万吨,占国内原油增量的8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内原油增产主力军。这是海洋石油人全力推进“七年行动计划”,以实际行动践行能源报国的体现。

  国内油气增储上产看海上,海上油气增储上产看深水。作为海洋大国,我国海洋油气资源丰富——仅南海石油资源量约248亿吨,天然气约42万亿立方米,约一半蕴藏在深海海域。由于总体勘探程度相对较低,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特别是南海油气资源的开发将是我国长期、大幅增产的重要方向。

  记者梳理发现,近10年间,荔湾3-1深水气田、流花16-2深水油田群、陆丰15-1油田群等一系列重大油气发现相继进入工程实施和开发生产阶段。从300米到600米,再到1500米,由“浅”入“深”,身负守卫国家能源安全的使命,海洋石油人将钻头一次次扎进更深更远的蔚蓝大海。

  “水深每增加一米,压力、温度、涌流等情况就会完全不同,开发难度呈几何倍数增加。”“深海一号”大气田开发项目总经理尤学刚告诉记者。

  尤学刚回忆称,尽管中国海油的浅水石油开采能力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深水油气田开发在国内“一无技术、二无资源、三无经验”,举步维艰。

  “没有先例,我们开创先例;没有标准,我们创建标准。”海洋石油人见识过风浪,更敢把风浪踏平。

  2014年,中国海油在琼东南盆地钻探陵水17-2岩性圈闭,取得深水自营勘探历史性突破,让中国深水迈出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第一步。

  7年之后,“深海一号”大气田建成投产。作为我国海洋石油工业领域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最新实践和集大成之作,“深海一号”彰显出我国已具备自主开发南海全海域油气资源的实力。

  “如果说‘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代表了我们在深水钻井技术上跨上了一个新台阶,那么‘深海一号’则代表我们在深水油气开发领域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代表着我们已跻身世界深水油气开发阵营,在南海能够自主开发、建设深水油气田。”周守为强调。

  7年间,海洋石油人不仅实现了从浅水思维到深水思维的深刻转变,更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用汗水与拼搏书写了属于开拓者的灿烂诗篇。

  “气”脉畅通 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据尤学刚介绍,“深海一号”大气田的开发,使环海南岛并辐射香港、广东的海上天然气大管网最终成型,可将陵水、崖城、东方、乐东等一批海上气田串联起来,实现海上天然气向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区(港)稳定供应。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国海油责无旁贷。扎根大湾区数十载,中国海油以丰富的天然气供应铺就一道道“能源桥”,将油气全产业链与大湾区经济和民生紧密相连。

  1996年,中国海油崖城13-1气田的天然气通过管线在香港屯门登陆,进入香港终端,实现由煤到气的清洁能源替代。这是贯通粤港的第一道“能源桥”。2008年,中国海油的天然气进入澳门,结束了澳门一直使用重油发电的历史。

  据统计,截至目前中国海油累计为香港供气超过470亿立方米,向澳门供气近10亿立方米。

  2006年,我国首个引进LNG项目——广东大鹏LNG接收站在深圳建成投产。进口LNG经接收站气化后,通过海底管线被输送至香港。中国海油在祖国内地与香港之间架起另一座清洁能源“桥梁”。同时,大鹏LNG接收站还为大湾区经济最活跃的深圳、广州、东莞等多个城市提供能源,对大湾区生态环境改善和打赢蓝天保卫战意义显著。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加快高质量发展,中国海油奋力耕耘贡献不断。如今,超过22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经过数千公里的管线源源不断到达广州、深圳、佛山以及香港、澳门,超地区天然气总消费量的70%以上。优化粤港澳大湾区能源结构和布局,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清洁能源从蔚蓝大海走进千家万户,实现“双碳”目标正在以铿锵步伐坚定前行。

  肉眼可见的是,一条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正行稳致远。中国海油不断通过加快“深海一号”等气田勘探开发进程,稳步推进平台建造和海管铺设,将蔚蓝大海的绿色能源串珠成链,让梦想照进现实。

  在周守为看来,南海还有更宽的海域、更多超深水的领域等待勘探开发。“‘深海一号’气田开发所建立起来的技术、装备体系,为今后走向深蓝、走向深海,甚至走到全世界的深海都奠定了基础。”

责任编辑:陈晨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