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绿能谱新篇 ——四川甘孜清洁能源产业优势凸显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2023-06-30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邱燕超

  雅砻江、大渡河、横断山脉……这里是群山连绵、江河流淌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一片清洁能源产业的热土。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孜州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了清洁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10年来,甘孜州在雅砻江、金沙江、大渡河“两江一河”干支流清洁能源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上加快推进,相继投产了一批大型水电站和特高压输电外送线路,清洁能源建成装机规模从不足500万千瓦增加到1715万千瓦,产业规模和综合优势日益凸显,在能源转型的新赛道上续写着绿色发展新篇章。

立足禀赋 打好能源“绿色牌”

  清洁能源,一直在甘孜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四川是清洁能源大省,地处川西高原的甘孜州拥有十分丰富的水能、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资源,清洁能源开发潜力超2亿千瓦,是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能源基地。

  作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四川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中布局的全省清洁能源循环经济基地,甘孜州厚植绿色发展优势,立足资源禀赋,突出抓好清洁能源支柱产业,打好能源“绿色牌”。

  近年来,甘孜州清洁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全州清洁能源建成装机规模从2016年的723万千瓦增加到1715万千瓦,占全省14%、居全省第二,年发电量从2016年的198.75亿千瓦时增加到2022年的543.77亿千瓦时。

  装机规模的突飞猛进,离不开示范项目的支撑。甘孜州积极推进优质高效的可再生能源开发项目,推动落地了一批世界领先的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走上了清洁能源发展的快车道。

  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电站——雅砻江柯拉光伏电站,将全球水光互补项目规模首次提升到百万千瓦级,成为世界清洁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集中开发的新样板;

  全球最大的混合式抽水蓄能项目——雅砻江两河口混合式抽水蓄能项目,助力打造世界规模最大的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基地,服务国家“双碳”目标;

  世界第一高土石坝——两河口水电站,是四川省最大的具有多年调节能力的龙头水库,是我国水电开发向高海拔寒冷地区发展的标志性工程,在世界水电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全球首个超高海拔光伏实证基地——国家电投四川兴川实证光伏电站项目,每年约提供12.68亿千瓦时的绿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7万吨;

  国内首个绿色氢能全产业链科研项目——绿色氢能全产业链应用研究实验室投运,实现了氢能从理论研究到工程示范的突破,为氢能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与此同时,甘孜州的清洁能源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新能源发电、输电规模迅速发展,布局日益完善;科技创新实现高水平,体现前沿技术的核心设备逐步在甘孜落地生根;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发展格局逐步建立,多领域能源产业加速发展,立足甘孜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逐步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随着“全力促进新能源发展,推动能源转型”举措的深化落实,甘孜州优化布局清洁能源发展,为“双碳”目标实现持续注入绿色动能。

优化发展 多能互补新格局

  雅砻江流域两岸,郁郁葱葱的青稞田与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库区中的千顷碧波遥相呼应。作为我国海拔最高的百万千瓦级水电站——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正以全新面貌进入商业运行第二年。

  得益于好山好水好风光的天然优势,甘孜州水电发展劲头十足。此外,凭借富集的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资源,这里的能源产业布局日趋完善,逐步形成了“水风光”一体化的多能互补新格局。

  甘孜州的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超过5000万千瓦,技术可开发量达4632万千瓦,占全省可开发容量的31.3%、居全省第二。在科学有序的规划开发下,这里统筹利用干支流水能资源,已建成投产长河坝、猴子岩、两河口、苏洼龙等213座水电站。截至今年6月底,甘孜州已开发的水电装机规模将达2619万千瓦(含建成、在建)。其中,已建、在建的大中型水电站有39座,建成装机1462万千瓦、在建装机965万千瓦。

  除了富足的水能资源,甘孜州的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资源也十分丰富。据了解,甘孜州率先在全国试点启动竞价光伏项目,2022年开工建设光伏项目9个,装机规模达435万千瓦,占全省年度备案开工项目的60%。截至今年6月底,甘孜州将建成光伏电站27座,装机规模达102万千瓦,清洁能源结构将实现从单一水电向水风光储多能一体化转型发展。

  据悉,雅砻江梯级电站全部建成后,雅砻江流域年发电量将达1500亿千瓦时,再加上风电、光电的“打捆”送出,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互补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示范基地每年可贡献清洁电能超2200亿千瓦时,真正实现“水风光”一体化多能互补。

破旧立新 清洁能源新名片

  从无到有、破旧立新的发展之路,离不开久久为功。面对电力送出受限、本地消纳困难、特高压工程建设受限等客观实际,甘孜州迎难而上,破解了外送和消纳难题,打通了清洁能源发展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甘孜州以加快电网建设为抓手,畅通清洁能源外送通道,先后建成康定—蜀州、甘谷地—雅安、九龙—石棉、乡城—水洛共4条交流外送通道,外送能力达1205万千瓦;建成500千伏变电站7座、500千伏开关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6座、110千伏变电站29座。随着甘孜—天府南—成都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金沙江上游地区—湖北±800千伏两条特高压工程的建成,这里的清洁电力送出能力将达到2205万千瓦。

  “冷竹关水电站是甘孜州投产的首座中型电站,具有划时代意义,引领着甘孜州重塑经济发展新理念——‘放弃木头抓水头’。”四川华能泸定水电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2006年,康泸电网通过华能小天都电站35千伏系统与省网连接,开启四川所有市州均接入国家电网的新篇章,为甘孜州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注入了新动能。此外,为促进清洁能源送得出去、走得更远,甘孜州还分别与成都、眉山等地合作共建飞地园区,实现功能互补。

  随着甘孜州清洁能源的持续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的美好预期在这里变成了现实。2022年,甘孜州清洁能源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达91.6%,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2个百分点。下一步,甘孜州将深度谋划清洁能源体系规划布局,加快打造国家重要清洁能源基地,扎实推动坚强可靠电网建设,稳步推进能源科技创新发展,强力提升行业安全管控水平,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助力共同富裕。

  随着清洁能源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动能优势愈加凸显,清洁能源这篇大文章将在甘孜州继续做深做实。聚焦资源优势、优化产业布局,从建设全省清洁能源循环经济基地到打造国家重要清洁能源基地,甘孜州的清洁能源上下游产业链条正逐步完善,正向水风光借力扬帆远航。放眼未来,甘孜州将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实现清洁能源装机规模超3000万千瓦,电网建设更加坚强可靠,送出能力达到2200万千瓦以上,全力推进全国水风光一体化示范区和四川省绿电供应战略高地建设,初步实现水风光互补发展、源网协同发展,擦亮清洁能源基地的新名片。

  责任编辑:杨苗苗

Copyright :copyright: 2001-2023 中国能源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电力报》、《中国电业》上的新闻,版权归中国能源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中国能源新闻网登载新闻业务的函:国新办发函[2000]232号。京ICP备1501736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09026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6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2238117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21 互联网举报中心

广告直拨:赵飞 1351105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