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油报 时间:2023-12-14 10:35
在12月7日至8日举办的“2023国际能源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执行董事余国发布2023年版《全球能源安全报告》(简称《报告》)。这是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第二次发布《全球能源安全报告》。
今年的报告对1970—2023年的全球能源安全形势进行了定量评价,认为当前能源体系建设已进入“韧性时代”,并围绕能源体系韧性建设提出认识及建议,希望凝聚行业共识,共同促进全球能源安全。
《全球能源安全报告》
全球能源发展环境发生深刻转变,“四期叠加”使能源安全风险更趋复杂难料。
一是国际格局动荡变革期。地缘政治冲突和产业链供应链中断风险增加。
二是极端气候灾害频发期。一些“史无前例”的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能源应急呈现常态化趋势。
三是能源行业低碳转型期。新能源供应不稳定影响电力系统安全性,化石能源投资不足加剧市场波动。
四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爆发期。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在重塑能源系统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安全风险。
全球能源安全评价涉及系统韧性、可获得性、可承受性和可持续性4个维度。
能源系统韧性是指能源系统适应内外部扰动和冲击并及时恢复正常运转的能力,应当成为新型能源系统的本质属性之一。
报告在“能源不可能三角”的基础上增加系统韧性维度,选取“油气煤电矿碳”代表性指标,构建了4个维度、8个二级指标和18个三级指标的RASA全球能源安全评价体系。
RASA全球能源安全评价体系
提升系统韧性是全球跨越能源转型期和动荡变革期,实现能源安全的指南和桥梁,是应对不确定性、保障能源安全的本质要求。能源系统韧性建设的主要路径可以从4个方面进行提升:
一是结构多元,重点是推进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多能互补。保持充足的勘探开发投资,支持符合ESG标准的能源矿产资源开发,拓展供应来源,降低供应集中度;同时扩大清洁能源投资,加强产业链分工协作,促进新能源技术的大规模部署,推动能源结构清洁化。
二是能力充裕,重点是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确保储备和系统备份。重视化石能源在应急保供中的“压舱石”作用,扩大油气储备规模,生产及储运基础设施保留适当冗余,确保化石能源的退出建立在新能源稳定替代的基础上。高标准建设电力设施,储备调节电源和备用电源,提升对异常气候和负荷变化的适应性。
三是供需灵活,重点是推进市场化和智能化。顺应全球化的历史潮流,健全资源国、过境国和消费国的多层次、多区域协调机制,加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高资源流动的灵活性。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能源的融合发展,构建“集中式+分布式+智能化”的能源系统,实现更加高效灵活的能源供需平衡。
四是合作高效,重点是协调能源治理体系,加强利益相关方的合作。从人类共同命运和整体利益出发,提高能源治理体系有效性。加强国际社会政策协调,促进气候投融资、科技合作和标准互认。健全能源应急体系和多边互助机制,维护市场稳定。
责任编辑:张栋钧
校对:高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