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告

中能财经 | 警惕巴拿马运河干旱致亚洲LNG价格飙升

来源: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 时间:2023-11-23 15:42

  国际能源研报(2023年11月)

  本期核心观点

  ※ 由于巴拿马运河干旱而更加严格的航行限制措施,导致美国发往亚洲的LNG运输船可用舱位数量大幅削减,限制了亚洲市场可得的LNG数量。自10月30日巴拿马运河宣布进一步限制船舶通行以来,亚洲2024年夏季天然气期货价格对欧洲的溢价已经涨了一倍多,2024年冬季交割的期货价差也大幅上涨。而这一价格走势也充分表明,干旱和巴拿马运河运输成本上升已经在整个能源市场产生了影响,同时也说明油气市场容易受到海上交通要道的影响。

  ※ 尽管“欧佩克+”持续减产和巴以冲突升级一度为油价提供支撑,但对全球经济前景和石油需求的担忧令市场承压,近期国际油价走弱。短期内油价可能区间波动运行。一方面,巴以冲突仍在持续,沙特和俄罗斯延长自愿额外减产计划至年底,对油价产生一定支撑。另一方面,为缓解通胀压力,美欧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将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紧缩货币政策,高利率高通胀将加剧全球经济衰退风险,进而抑制原油需求增长和油价上涨空间。

  ※ 欧盟正式出台《欧洲风电行动计划》,旨在保护本土风电产业竞争力,并采取措施解决审批流程繁琐、劳动力短缺和原材料有限等问题。依据该计划,欧盟风电装机容量将从2022年的204吉瓦提高至2030年的500吉瓦以上,风电装机速度也将从每年16吉瓦提升至每年37吉瓦。而鉴于欧洲目前的产能情况,实现既定目标的难度较大,仍需增强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我国风电企业具备开拓海外市场的优势,但会面临诸如反补贴调查、产品碳足迹认证、本地化部署等各种挑战,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增强抗风险能力,是风电企业出海的必修课。

  ※ 国际能源署发布《2023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指出,太阳能、风能和热泵等清洁能源技术快速发展,正在重塑从工厂、车辆到家用电器和供暖系统等各种场所和设备的能源供给方式,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全球电力结构中的份额将接近50%。但要实现将全球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幅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目标,各国仍需要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

  天然气市场:亚欧LNG价差正在扩大

  在亚洲市场,巴拿马运河航行限制推高美国LNG供应商运输成本,亚洲买家被迫支付溢价。近期,持续干旱对巴拿马运河乃至全球贸易的影响正在升级。公开信息显示,巴拿马运河每年约有26%的运输业务涉及LPG、LNG等大宗商品。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统计,2016年巴拿马运河扩建后,能够容纳全球约90%的LNG油轮通行,并减少了从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到亚洲主要市场的LNG运输时间和运输成本,也为其他LNG市场提供了额外的通道。美国向日本、韩国和中国等亚洲国家运送LNG主要通过巴拿马运河。虽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欧洲加大LNG采购,导致美国运往亚洲的LNG货物减少,但美国仍是亚洲进口LNG的主要来源国。据统计,2023年上半年,美国运往亚洲的LNG货物占美国出口总量的18%。随着10月份降雨量降至1950年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巴拿马运河宣布将进一步限制船舶通行。截至当地时间11月13日,巴拿马运河口附近约有126艘货船等待通行,最长排队时间可能达到12天。为了应对船舶积压,巴拿马运河管理局为希望尽快通过的船东组织了“插队”拍卖会,让他们通过竞拍的方式获取提前通过运河的资格。在11月最新的一次拍卖中,为了拿到优先通过巴拿马运河的资格,日本一家能源企业为一艘LPG运输船付出了397.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900万元)的“插队费”,再加上数十万美元的常规运输费,总体成本可能已超过3000万元人民币。在付出巨额成本后,这艘船于15日通过巴拿马运河。船舶经纪人预测,即将到来的拍卖会拍价可能会创下新纪录。而LNG又是美国向世界各地,尤其是向亚洲出口的重要能源商品。因为通行费用高昂,通过时间遥遥无期,越来越多的美国LNG托运人已选择多航行两周、航行近6000海里绕行苏伊士运河或好望角到亚洲,而这也导致市场运力不足、运价飙涨。自10月30日巴拿马运河宣布进一步限制船舶通行以来,亚洲2024年夏季天然气期货价格对欧洲的溢价已经涨了一倍多,2024年冬季交割的期货价差也大幅上涨。而这一价格走势也充分表明,干旱和巴拿马运河运输成本上升已经在整个能源市场产生了影响,同时也说明能源市场容易受到海上交通要道的影响。

  在欧洲市场,今冬大概率可避免天然气短缺。在经历了2022年至2023年的寒冬之后,欧盟对于今冬天然气供应做了充分的准备,从今年春季开始备货,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10月22日,《金融时报》报道,受巴以冲突以及10月早些时候发生的芬兰与爱沙尼亚之间海底天然气管道泄漏事件的影响,欧盟正在考虑是否延长2023年2月开始实施的天然气限价机制,以避免在冬季到来之际欧洲天然气价格再次出现飙升。2022年12月,欧盟成员国就设定天然气价格上限达成一致,将天然气价格上限定在每兆瓦时180欧元,该机制于2023年2月启动。

  此外,欧洲持续增加LNG进口量。10月23日,卡塔尔能源公司(QatarEnergy)宣布,将向意大利埃尼供应高达100万吨/年的LNG,协议期限长达27年。此前该公司已签署协议,通过壳牌向荷兰供应天然气,通过道达尔向法国供应天然气。此次协议的签署,一方面说明欧洲正在积极寻求替代俄罗斯天然气供应的途径,另一方面进一步巩固了卡塔尔作为全球顶级LNG出口国的地位。10月30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在访问尼日利亚期间表示,德国正在考虑从尼日利亚进口天然气以确保其能源供应的安全和多样化,同时计划鼓励对天然气管道的投资。德国今年关闭了最后一批核电站并在去年能源危机期间停止进口俄罗斯管道天然气,这导致德国需要大量LNG来支持国内经济运行,到目前为止德国仅从尼日利亚进口原油。与此同时,欧盟国家仍在购买俄罗斯天然气。11月12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总裁米勒表示,一些曾坚称将停止购买俄罗斯天然气的欧盟国家,仍然从俄罗斯购买天然气。米勒透露,俄罗斯目前仍经由乌克兰将大量天然气输送至奥地利鲍姆加滕,供应欧洲多个国家。截至目前,欧盟供给基本面较为稳固。欧洲天然气基础设施组织数据显示,11月5日欧盟和英国的天然气库存达到创纪录的1146太瓦时,比前10年季节性平均水平高出20%;目前德国天然气库存已达到储气能力的100%,今冬大概率可避免天然气短缺。

  原油市场:地缘政治及宏观经济决定短期油价走势

  自10月7日巴以冲突爆发至今已有月余,中东地缘政治危机并未导致国际原油市场价格大幅持续飙升,原油价格保持窄幅震荡。市场需求方面,全球经济复苏乏力,预期石油需求增长放缓。当地时间11月1日,美联储宣布维持当前5.25%~5.50%的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不变,符合此前市场预期。这是美联储自去年3月开启本轮加息周期以来,连续第二次暂停加息。市场分析认为,美债收益率持续飙升使得美国金融环境进一步收紧,严重阻碍美国消费复苏进程,进一步抑制通胀或需要看到经济增长放缓和劳动力市场降温。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预计全球经济增速将自2022年3.5%放缓至2023年3.0%和2024年2.9%,2024年预测值较7月下调了0.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23年全球总体通胀率将从2022年的8.7%降至6.9%,并呼吁各央行保持紧缩政策,直到物价压力持久缓解。通胀和各国经济增长乏力将持续扰乱全球经济复苏步伐。

  10月19日,美国能源部宣布了两项单独的原油采购提议,将购买600万桶原油以补充战略石油储备(SPR),在2023年12月和2024年1月各交付300万桶。美国能源部表示,在2024年5月之前将继续通过每月招标来补充储备,具体数量还没有确定。美国能源部希望以79美元/桶或更低的价格签订合同。

  国际能源署和美国能源信息署近月皆下调了对全球石油需求的预期,2023年分别下调30万桶/日和27万桶/日,2024年则下调50万桶/日和56万桶/日。虽然欧佩克仍维持乐观态度,但对需求预期仅微幅上调。

  市场供应方面,11月5日,沙特能源部发表声明称,沙特12月将继续实施日均100万桶的自愿减产措施,石油日均产量预计约为900万桶。声明强调,沙特目前实施的自愿石油减产措施,旨在支持“欧佩克+”国家为维护石油市场的稳定和平衡所做的努力。今年4月,沙特宣布从5月起日均减产石油50万桶。6月,沙特又宣布,7月将日均额外减产100万桶。此后沙特每月都对这一额外减产措施进行一次评估,并数次宣布延长该措施。

  同日,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宣布,为保持石油市场稳定和平衡,俄罗斯将继续延长从9月开始的自愿额外削减30万桶石油和石油产品日出口量的措施,直至今年12月底。今年2月,俄罗斯宣布从3月起将日均原油产量削减50万桶,该决定此后被延长至2024年底。9月,俄罗斯宣布自愿额外削减石油日出口量30万桶至今年底,同时每月将对这一决定进行审查,以便根据国际市场情况考虑进一步减少产量或增加产量的可能性。沙特和俄罗斯都表示,将于下月对额外石油减产措施进行审查评估,以决定是否进行调整。

  欧佩克表示,尽管欧佩克持续减产,但得益于伊朗、安哥拉和尼日利亚产量增加,欧佩克10月份的整体石油产量仍有所上升。同时该机构警告称,如果10月份的产量维持到12月份,那么四季度全球石油缺口将达到300万桶/日,将创近30年有该记录以来的最大缺口。

  总体而言,尽管由欧佩克成员国与非欧佩克产油国组成的“欧佩克+”持续减产和巴以冲突升级一度为油价提供支撑,但对全球经济前景和石油需求的担忧令市场承压,近期国际油价走弱。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从9月超过每桶90美元下跌至目前的每桶80美元左右。

  从目前的市场状况看,当前原油价格走势不确定性较强,地缘政治及宏观经济是决定短期油价走势的关键因素。油价短期内可能区间波动运行。一方面,巴以冲突仍在持续,沙特和俄罗斯延长自愿额外减产计划至年底,对油价产生一定支撑。另一方面,为缓解通胀压力,美欧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将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紧缩货币政策,高利率高通胀将加剧全球经济衰退风险,进而抑制原油需求增长和油价上涨空间。

  美国能源信息署预计2023、2024年WTI原油均价分别为79.41美元/桶、89.24美元/桶,布伦特原油均价为83.99美元/桶、93.24美元/桶。高盛称,预计布伦特原油价格到2024年6月份将升至100美元/桶,全年不太可能持续超过105美元/桶。

  可再生能源市场:欧盟制定《欧洲风电行动计划》促行业发展

  2023年10月24日,欧盟正式出台《欧洲风电行动计划》,旨在保护本土风电产业竞争力,并采取措施解决审批流程繁琐、劳动力短缺和原材料有限等问题。该计划重点关注以下内容:提高风电部署效率,加速风电装机;改进风电采购制度;提供风电项目融资支持,补贴清洁能源制造设备;塑造公平竞争的国际环境;启动欧洲净零工业技能学院,培养清洁能源技术人才;出台《欧盟风电宪章》,保持欧洲风电行业全球竞争力。该行动计划将有助于建立一个健康和有竞争力的风能供应链、实现明确和安全的项目管理,吸引必要投资并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公平竞争。

  欧洲是全球海上风电发展较为领先的地区,然而在全球可再生能源迅猛发展之际,受限于全球利率上涨、制造成本飙升、供应链瓶颈等因素,近期欧洲海上风电发展出现滞缓,多个海上风电项目停止开发。为了恢复行业信心并完善海上风电项目的发展策略,除上述针对风电的具体产业计划外,今年以来,欧盟不断强化对海上风电行业的政策支持。 

  首先,推进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的立法进程。2023年9月12日,欧洲议会投票通过了推动可再生能源部署的提案,配合欧洲Fit for 55一揽子减排计划,根据修订的可再生能源指令(REDIII),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欧盟最终能源消费中的份额目标从32%提升为42.5%,各成员国应努力实现45%。其次,提升风电等清洁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全球竞争力。2023年3月16日,欧盟委员会公布《净零工业法案》和《关键原材料法案》。其中《净零工业法案》旨在提升欧洲清洁能源制造的竞争力,目标是到2030年本土整体净零技术制造能力达到或者接近年度部署需求的40%,并设定了36吉瓦的年度风能设备制造目标。《关键原材料法案》旨在提升欧洲供应链弹性,并提出每年至少有10%的关键原材料要在欧盟内部提取,至少40%的关键原材料要在欧盟内部加工,每年至少回收15%的关键原材料,并且任何加工阶段来自单一国家的原材料消耗不得超过65%。这些原材料主要包括:稀土、锂、钴、镍以及硅等。再次,不断细化绿色产业投资计划。2023年2月1日,欧盟委员会发布《绿色协议产业计划》,鼓励资金流向欧盟绿色产业。此后,欧盟又推出《促进清洁能源投资倡议》,提出2021—2027年欧盟气候相关支出应达到5780亿欧元。欧洲投资银行将REPowerEU计划中的可再生能源投资从300亿欧元增至450亿欧元,这预计将推动1500亿欧元的公私资本参与可再生能源投资。同时,欧盟还将通过“创新基金”、可再生氢拍卖以及建设“欧洲战略技术平台”等向清洁能源产业提供资金。

  依据《欧洲风电行动计划》,欧盟风电装机容量将从2022年的204吉瓦提高至2030年的500吉瓦以上,风电装机速度也将从每年16吉瓦提升至每年37吉瓦。而鉴于欧洲目前的产能情况,实现既定目标的难度较大,仍需增强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再将目光投向我国,近年来,我国供应的光伏、风电等产品以稳定的质量和较高的性价比,支撑了全球绿色转型和低成本可再生能源扩张。目前,我国风电主机产能已占据全球50%以上的市场份额,关键零部件产量达到全球市场的70%。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公布的2022年全球风电整机商新增装机TOP10排名,中国企业已占据其中六席。但从细分市场看,风电出海还未规模化,头部整机商的海外营收占比不算高。随着供应链建设、技术迭代带来的快速降本,我国风电整机商在海外竞标中优势将愈发明显,我国风电企业除满足国内需求外,与全球风电市场的联系将更加紧密。但同时也应当看到,面对中国可再生能源产品逐渐上升的综合竞争力,欧盟防范态度持续增强,保护本土相关产业利益的意愿不断提升。2023年10月,欧盟方面传出消息称,正考虑是否启动对中国风电产业开展反补贴调查,作为旨在促进欧洲风能行业发展的更广泛提案的一部分。虽然从目前的进展来看,欧盟仍缺乏“非常确凿的证据”以证明存在不公平的竞争行为,并未对中国风电开展反补贴调查,但还是敲响了警钟,我国风电企业开拓海外市场面临诸如反补贴调查、产品碳足迹认证、本地化部署等各种挑战。在多变的国际形势与贸易政策下,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增强抗风险能力,是风电企业出海的必修课。

  国际能源署发布《2023年世界能源展望》

  10月24日,国际能源署发布《2023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指出,太阳能、风能和热泵等清洁能源技术快速发展,正在重塑从工厂、车辆到家用电器和供暖系统等各种场所和设备的能源供给方式,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全球电力结构中的份额将接近50%。但报告同时指出,要实现将全球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幅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目标,各国仍需要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

  报告称,目前全球能源危机带来的一些直接压力已经得到缓解,但能源市场、地缘政治和全球经济仍不稳定,进一步混乱的风险始终存在。目前化石燃料价格虽然已从2022年的峰值回落,但市场仍然紧张动荡,在俄乌冲突一年多之后,乌克兰战事仍在继续,同时中东地区也存在长期冲突的风险。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加大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的投资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报告数据显示,新冠疫情大流行之前,能源系统的年度投资刚刚超过2万亿美元,化石燃料和清洁能源大致相当。随后,化石燃料支出在2020年急剧下降后一直处于缓慢上升阶段,但仍与5年前大致持平,因此几乎所有的增长都来自清洁能源。国际能源署预计,2023年将有约2.8万亿美元投资于能源部门,其中约有1.8万亿美元将投资于清洁能源。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快速发展是过去10年的主要成就之一,其年发电量增长了7倍多,太阳能制造业也经历了显著的扩张,全球范围内增长了约10倍,以满足对清洁能源日益增长的需求。并且国际能源署分析认为,这一趋势将以较高的速度保持下去,预计全球太阳能组件制造能力将从2022年的约640吉瓦提高到2030年的1200吉瓦以上,与此同时全球太阳能光伏部署规模将从2022年的约220吉瓦扩大到2030年的约500吉瓦。

  2022年,全球电力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接近150亿吨(包括电力和热力生产),占所有能源相关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近40%。国际能源署分析认为,电力行业的排放量将在短期内达到峰值,然后开始下降。到2030年,在既定政策情景下(STEPS)全球电力行业的排放量将下降约15%;在宣布承诺情景下(APS)将下降约30%;在净零排放情景下(NZE)将下降约45%。(杨永明)

责任编辑:于彤彤

校对:杨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