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告

中能财经 | “三桶油”三季度净利稳居A股TOP5

来源: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 时间:2023-11-21 11:19

油气市场研报(2023年11月)

  焦点月评

  ❖“三桶油”三季度战报:稳居净利榜TOP5

  市场供需

  ❖ 四季度国际油市或持续偏紧

  ❖ 10月国内原油生产增长加快,天然气生产增速有所回落

  企业动态

  ❖ “三桶油”六届进博会累计签超4100亿美元

  ❖ 油气企业全力以赴今冬明春天然气保供

  行业资讯

  ❖ 勘探开发取得最新进展

  ❖ 俄罗斯增加对华油气供应

  ❖ 油气交易结算加速人民币国际化

  ❖ 多地开启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

  ❖ 成品油价格或将迎来“四连降”

  行业政策

  ❖ 中央深改委:加强电力、油气等自然垄断环节监管

  ❖ 4部门发文促进炼油行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

  ❖ 11部门推进能源领域甲烷排放控制

  焦点月评

  “三桶油”三季度战报:稳居净利榜TOP5

  截至10月31日,A股三季报正式收官,5293家上市公司披露2023年三季报。据统计,551家石油和化工上市公司实现主营收入8.03万亿元,同比下降11.14%,环比增长6.43%;归母净利润0.424万亿元,同比下降20.07%,环比增长9.85%。其中,“三桶油”主营收入5.06万亿元,同比下降3.08%,环比增长9.07%;归母净利润0.28万亿元,同比下降1.29%,环比微跌0.19%,稳居A股所有上市公司净利润榜前五强,彰显出油气行业的发展韧性与潜力。具体来看:

  中国石油经营业绩创同期最好水平。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石油实现营业收入22821.35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316.51亿元,同比增长9.8%。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自由现金流分别同比增长8.8%、7.2%,财务状况健康良好。公司表示,经营业绩创同期最好水平,主要是因为抓住了国内宏观经济和油气市场需求复苏的有利时机,大力加强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加快炼化业务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且不断强化贸易增效,主要成本费用得到有效管控等。

  原油产量稳中有增,天然气产量保持较快增长。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油气当量产量13.15亿桶,同比增长5.1%。油气和新能源业务实现经营利润1326.96亿元。

  持续优化炼化业务布局,经营利润大幅增加。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加工原油10.44亿桶,同比增长16.5%,生产汽油、煤油、柴油9245.1万吨,同比增长19.4%;化工产品商品量2610.5万吨,同比增长11.2%。炼化和新材料业务实现经营利润278.12亿元。

  持续提升营销能力,成品油销售增销增效。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汽油、煤油、柴油12562.4万吨,同比增长13.4%;国内销售成品油9307.9万吨,同比增长17.2%。销售业务实现经营利润172.77亿元。

  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天然气销售量效齐升。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国内销售天然气1553.6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5%。天然气销售业务实现经营利润194.76亿元。

  中国石化利润降幅收窄。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石化实现营收2.47万亿元,同比增长0.7%;实现归母净利润529.66亿元,同比下降7.5%。其中,第三季度净利润178.55亿元,同比增长34%。受益于石油石化市场回暖,炼化产品毛利回升、成品油经营量增加,公司整体毛利水平同比增加。

  报告期内公司勘探及开发业务在增储稳油、增气降本上取得较好成效;炼油业务坚持产销一体协同优化,增效增量;营销板块加速向“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化工板块产销研用结合,稳步提升高附加值产品比例。

  在勘探开发板块,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地区取得了一批油气新发现和重大突破,胜利济阳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建设高效推进;高效推进济阳、塔河、准西等产能建设,深化老油田精细开发;大力实施天然气增储上产,加快顺北二区、川西海相等产能建设。前三季度,实现油气当量产量5291万吨,同比增长3.6%,其中天然气产量28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7%。前三季度勘探及开发板块息税前利润为人民币416.2亿元,其中第三季度息税前利润为人民币147亿元。

  中国海油前三季度净赚976亿。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海油实现营业收入3068.17亿元,同比下降1.39%;净利润976.45亿元,同比下降10.23%。其中第三季度,中国海油实现营业收入1147.53亿元,同比增长5.48%;净利润338.84亿元,同比下降8.13%。对此,公司表示,业绩下滑主要受国际油气价格下跌影响。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海油的平均实现油价为每桶76.84美元,同比下降24.2%,与国际油价走势基本一致;平均实现气价为每千立方英尺7.92美元,同比下降2.7%,主要原因是海外天然气实现价格随市场价格下降。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油气净产量稳步增长,成本竞争优势进一步巩固。前三季度,实现净产量4.997亿桶油当量,同比上升8.3%,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国内净产量达3.455亿桶油当量,同比上升6.7%,主要得益于垦利6-1和陆丰15-1等油气田产量增加;海外净产量1.541亿桶油当量,同比上升11.8%,主要得益于圭亚那Liza二期和巴西Buzios油田等产量增加。第三季度净产量为1.678亿桶油当量,同比上升7.0%。

  前三季度,公司共获得8个新发现,并成功评价21个含油气构造。第三季度,中国海域成功获得中型新发现惠州26-6北,持续扩大中深层储量规模。开发生产方面,前三季度,渤中28-2南油田二次调整项目、陆丰12-3油田开发项目等3个新项目成功投产,其他新项目正稳步推进。

  市场供需

  四季度国际油市或持续偏紧

  市场需求方面,全球经济复苏乏力,预期石油需求增长放缓。当地时间11月1日,美联储宣布维持当前5.25%~5.50%的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不变,符合市场此前预期,这是美联储自去年3月开启本轮加息周期以来,连续第二次暂停加息。市场分析认为,美债收益率持续飙升使得美国金融环境进一步收紧,而通胀和各国经济增长乏力将持续扰乱着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国际能源署和美国能源信息署近月皆下调了对全球石油需求的预期,2023年需求分别下调30万桶/日和27万桶/日,2024年需求则下调50万桶/日和56万桶/日。虽然欧佩克仍维持乐观态度,但对需求预期仅微幅上调。

  市场供应方面,11月5日,沙特和俄罗斯这两个主要产油国分别宣布,将继续延长各自之前已经实施的额外石油减产措施,一直到今年年底。欧佩克表示,尽管欧佩克持续减产,但得益于伊朗、安哥拉和尼日利亚产量增加,欧佩克10月份的整体石油产量仍有所上升。同时该机构警告称,如果10月份的产量持续到12月份,那么四季度全球石油缺口将达到300万桶/日,将创有该记录30年以来的最大缺口。

  总体而言,四季度国际油市或持续偏紧。尽管由欧佩克成员国与非欧佩克产油国组成的“欧佩克+”持续减产和巴以冲突升级一度为油价提供支撑,但对全球经济前景和石油需求的担忧令市场承压,当前原油价格走势不确定性较强,短期内可能区间波动运行。

  10月国内原油生产增长加快,天然气生产增速有所回落

  11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与9月份比,10月份原油生产增长加快,天然气生产增速有所回落。其中,原油生产增速略有加快,进口保持较快增长。10月份,生产原油1733万吨,同比增长0.5%,增速比9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日均产量55.9万吨。进口原油4897万吨,同比增长13.5%,增速比9月份放缓0.2个百分点。1—10月份,生产原油17405万吨,同比增长1.7%。进口原油47322万吨,同比增长14.4%。原油加工保持稳定增长。10月份,加工原油6393万吨,同比增长9.1%,增速比9月份放缓2.9个百分点,日均加工原油206.2万吨。1—10月份,加工原油61876万吨,同比增长11.2%。天然气生产保持平稳,进口增速加快。10月份,生产天然气19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6%,增速比9月份回落6.7个百分点,日均产量6.1亿立方米。进口天然气879万吨,同比增长15.5%,增速比9月份加快15.1个百分点。1—10月份,生产天然气189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1%。进口天然气9651万吨,同比增长8.8%。

  企业动态

  “三桶油”六届进博会累计签超4100亿美元

  11月5日至1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三桶油”在本届进博会上成功举办了合作论坛和签约仪式,收益颇丰。据统计,六届进博会上“三桶油”签约总金额已超4100亿美元。

  中国石油分别与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科威特石油公司、斯伦贝谢等10家合作伙伴签署采购协议。本届进博会上,中国石油共与来自全球的22家合作伙伴签署采购协议,合同总金额超171亿美元。自首届进博会以来,中国石油充分用好进博会打造的“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重要平台,与全球伙伴融通贸易、共促合作,6年来累计与164家供应商完成1100亿美元采购签约。

  中国石化与来自16个国家、地区的38家合作伙伴签署了采购协议,涉及原油、化工品、设备、材料、农产品等11大类29种产品,采购签约金额达403亿美元。自首届进博会以来中国石化累计签约超2440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本届进博会期间,中国石化与卡塔尔能源公司签署北部气田扩能项目二期(NFS)一体化合作协议,包括为期27年的LNG长期购销协议和上游参股协议。此外,中国石化分别与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梅赛尼斯公司、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38家合作企业签订采购协议。

  中国海油与22家全球供应商签订进口合同和协议,签约金额再创新高,6年累计签约金额突破600亿美元。中国海油今年签下的采购合同涵盖原油、天然气、设备、材料、油田服务等16大类,签约产品上更是围绕“高、精、尖”“绿色低碳”“新能源”等领域。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海油与巴斯夫签署协议,启动国内首个万方级别二氧化碳转化制合成气技术,旨在进一步促进低碳技术开发和海上天然气资源的利用。

  油气企业全力以赴今冬明春天然气保供

  日前,国家能源局召开2023—2024年采暖季天然气保供专题会议,要求油气央企继续带头保供稳价,坚持立足国内全力增储上产,确保储气库满库入冬、“全国一张网”安全稳定运行,千方百计保障采暖季天然气供应平稳。作为气源供应主力军,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和国家管网集团全力以赴做好冬季天然气保供工作。

  其中,中国石油有序推进大港油田大张坨、新疆油田呼图壁、西南油气田相国寺、华北油田京58和华北油田苏桥等5座在役储气库的达容达产、提压扩容工程,以及西南油气田铜锣峡、黄草峡,冀东油田南堡1号等储气库的建设工作。采暖季来临前,辽河油田双台子、塔里木油田柯克亚、华北油田文23、吐哈油田温西一等4座储气库全面建成并采气运行,冲峰保供能力同比增加3000万立方米/日,增长20%。目前,中国石油在役储气库共有13座,在建储气库共有8座。截至11月9日,中国石油储气库注气量已达到171.4亿立方米,同比增加15.7亿立方米。

  中国石化已建成中原储气库群、金坛、文96、江汉盐穴等12座天然气储气库,并有序推进天津、青岛LNG接收站扩建工作。其中,青岛LNG接收站7座储罐、天津LNG接收站9座储罐按期投入使用。11月2日,我国首座27万立方米LNG储罐在中国石化青岛LNG接收站正式投用,这是国内容积最大的LNG储罐,其投用使青岛LNG接收站年接转能力提升至1100万吨、年供气能力达到165亿立方米,迈入千万吨级LNG接收站行列。同日,中国石化天津LNG接收站二期工程完工,3座22万立方米储罐投用,新增储气能力超4亿立方米。至此,中国石化天津LNG接收站储气能力达10.8亿立方米,居全国首位。截至目前,中国石化已形成储气能力近50亿立方米。

  中国海油依托“多气源调度决策系统”生成海上天然气输送管网的总体运行情况,并根据下游用户需求实时调整海上平台的产能配置,可保证环海南岛海上气田群的日产量始终稳定在2000万立方米以上,为冬季保供提供充足的资源。高栏终端是亚洲最大的天然气处理终端,“深海一号”、荔湾3-1气田等近10个气田分两路在此登陆。目前,每天超过230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汇入陆地管网,可实现“南气北上”,支援北方用气需求。

  国家管网集团为确保“全国一张网”运行顺畅,持续开展天然气管网一键启停、自动分输、远控功能改造,天然气管网集中调度及控制率达到98%,可更加精准地控制管网运行。11月8日,全国主干天然气管网日输气量已达6.3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长16%。11月10日,国家管网集团天津LNG外输管道一次投产成功,实现与中俄东线、陕京管道、蒙西管道等多条天然气主干管道联通。天津LNG外输管道是国家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项目——国家管网集团天津LNG接收站二期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年输气能力300亿立方米。

  行业资讯

  勘探开发取得最新进展

  我国发现首个千亿方深煤层大气田。10月23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2000米地层发现我国首个千亿方深煤层气田——神府深煤层大气田,探明地质储量超1100亿立方米,这是中国海油继山西临兴气田后在鄂尔多斯盆地发现的第二个千亿方大气田。神府深煤层大气田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地处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主要埋深2000米左右,单层厚度在6.2米至23.3米之间,吨煤平均含气量达15立方米。目前该区域已部署探井超100口,单井最高日产气量达26000立方米。据统计,我国埋深在2000米以内的煤层气资源量超过30万亿立方米,其中,深部煤层气资源量约占三分之一。

  我国海上深层复杂潜山油气藏开发迈入新阶段。11月14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我国渤海首个千亿方大气田——渤中19-6气田Ⅰ期开发项目成功投产,标志着我国海上深层复杂潜山油气藏开发迈入新阶段。该项目是迄今为止渤海湾盆地最大气田建设项目。渤中19-6气田位于渤海中部海域,区域平均水深约20米,目前已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2000亿立方米、探明凝析油地质储量超2亿立方米,是我国东部第一个大型、整装的千亿方大气田。

  “深地一号”跃进3-3XC井刷新亚洲最深井纪录。11月15日,中国石化“深地一号”跃进3-3XC井测试获得高产油气流。该井完钻井深达9432米,项目难度国内外罕见,刷新亚洲最深井斜深和超深层钻井水平位移两项纪录。“深地一号”跃进3-3XC井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深度比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还多出580多米,该井的成功钻探证明中国深地系列技术已跨入世界前列,为进军万米超深层提供重要技术和装备储备。近年来,世界新增油气储量60%来自深部地层。深层、超深层也已经成为我国油气重大发现的主阵地,我国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达671亿吨油当量,占全国油气资源总量的34%。以塔里木盆地为例,仅埋深在6000至10000米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就分别占其总量的83.2%和63.9%,勘探潜力巨大。

  俄罗斯增加对华油气供应

  10月19日,俄罗斯石油公司总裁、俄罗斯总统能源发展战略和生态安全委员会执行秘书伊戈尔·谢钦在中俄能源商务论坛上表示,2023年俄罗斯对华天然气出口量将刷新历史最高纪录,预计将超300亿立方米。同时,2023年俄罗斯对华石油出口量已超过7500万吨,较2022年同期增加25%。10月25日,俄罗斯副总理、俄蒙政府间经贸和科技合作委员会俄方主席维多利亚·阿布拉姆琴科对媒体表示,预计2024年第一季度将批准俄罗斯途经蒙古国通往中国的“东方联盟”号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建设工作可能会在2024年上半年启动。“东方联盟”号天然气管道是“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的延续,每年将向中国输送500亿立方米天然气。

  油气交易结算加速人民币国际化

  10月19日,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平台达成进口近100万桶原油的交易,并首次采用双边模式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金额近6.7亿元人民币。而在之前的10月17日,中国海油与ENGIE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国际LNG交易平台达成一笔以人民币结算的国际LNG交易业务。交易的供应方为ENGIE能源新加坡公司,采购方为中海油气电集团新加坡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交易合同为一船约6.5万吨的11月到港的LNG资源,并使用人民币支付货款。一直以来,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充当结算货币,是各界关注的热点。中国石油、中国海油的两宗交易不仅涉及到人民币的国际贸易支付,而且拓展到了数字人民币的跨境结算,进一步促进人民币从国内市场进入国际市场。

  多地开启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

  近期,由于天然气价格不断上涨,叠加需求旺季来临,重庆、内蒙古、湖南等多地发布天然气终端价格上调的通知。从国内市场看,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北方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以工业为主导的北方地区有望实现工业用气增加,带动整体需求。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最新数据,今年1—9月,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2887.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从国际市场看,受多重因素影响,国际天然气价格持续上涨,LNG进口资源价格走高抑制国内进口量,带动国内LNG成本上扬,国内LNG价格居高不下。供给端面临不确定性叠加需求不断增加,有望对天然气价格形成支撑。又恰逢供暖季来临,市场价格预期向好,且由于目前成本均保持高位,预计未来市场价格将持续上涨。在此背景下,多地上调天然气价格,开启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以湖南省为例,其提出,当气源平均采购价格上下波动幅度达到基准门站价格5%及以上,适时启动气价联动机制;当市场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可暂时中止联动。

  成品油价格或将迎来“四连降”

  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3年11月7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140元、135元。调价后,2023年成品油调价将呈现“十涨九跌三搁浅”的格局。调价折合成升价,92号汽油每升下调0.11元,0号柴油每升下调0.11元。本轮调价周期内,巴以冲突给石油市场带来的战争风险溢价暂时消退,市场再度担忧经济疲软可能导致需求不振,油价承压下跌。数据显示,德国11月储蓄倾向指标上升至2011年4月以来最高水平,消费者信心指数下滑至负28.1;欧元区10月份衡量制造业和服务业活动的综合产出指数创近3年最低,经济活动加速萎缩。美国月度原油产量再创新高,炼厂开工率下降,原油库存超预期增长,均加深市场对需求疲软、供求关系偏松的担忧。叠加美元指数近1年持续在高位运行,也对以美元计价的原油价格造成打压。平均来看,布伦特、WTI油价分别比上个调价周期下降2.54%、4.61%。目前来看,地缘局势暂无进一步恶化迹象,全球经济表现依然欠佳,原油需求前景受到抑制,以当前的国际原油价格水平计算,预计下一轮成品油价格调整有望实现“四连降”。

  行业政策

  中央深改委:加强电力、油气等自然垄断环节监管

  11月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召开。会议指出,电力、油气、铁路等行业的网络环节具有自然垄断属性,是我国国有经济布局的重点领域。要健全监管制度体系,加强监管能力建设,重点加强对自然垄断环节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和规划任务、履行国家安全责任、履行社会责任、经营范围和经营行为等方面的监管,推动处于自然垄断环节的企业聚焦主责主业,增加国有资本在网络型基础设施上投入,提升骨干网络安全可靠性。要对自然垄断环节开展垄断性业务和竞争性业务的范围进行监管,防止利用垄断优势向上下游竞争性环节延伸。

  4部门发文促进炼油行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

  2023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炼油行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炼油行业2025年、2030年主要目标。到2025年,国内千万吨级炼油产能占比55%左右,产能结构和生产力布局逐步优化,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十四五”期间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强度进一步下降,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到2030年,产能结构和生产力布局进一步优化。化工原材料和特种产品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能效和环保绩效达到标杆水平的炼油产能比例大幅提升。技术装备实力、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据统计,2022年我国炼油行业年营业收入约占石油和化学工业的31%、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的4%。炼油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对我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1部门推进能源领域甲烷排放控制

  11月7日,生态环境部等11部门印发《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该行动方案提出,研究推进建立重点行业企业甲烷排放核算和报告制度,推动煤矿、油气田、养殖场、垃圾填埋场以及污水处理厂等大型排放源定期报告甲烷排放数据。推进能源领域甲烷排放控制,强化甲烷综合利用。促进油气田放空甲烷排放管控,鼓励企业因地制宜开展伴生气与放空气回收利用,不能回收或难以回收的,应经燃烧后放空。鼓励引导煤炭企业加大煤矿瓦斯抽采利用,到2025年,煤矿瓦斯年利用量达到60亿立方米;到2030年,油田伴生气集气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杨永明)

责任编辑:于彤彤

校对:杨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