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23-08-24 16:04
2023年,中国不断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随着“双碳”1+N政策体系构建完成,涉及多个行业领域的N个配套政策文件不断出台,各地“双碳”工作实施意见及碳达峰方案陆续公布,“双碳”工作将向更深层次推进,进一步影响生产和消费两端。
21碳中和课题组推出的碳中和周报,梳理盘点近期碳中和宏观政策、绿色金融等重点消息,致力于发现绿色低碳发展背后的价值。
本期看点:首个全国生态日来了;国家发改委:组织实施美丽中国建设第一次正式评估;CCER交易开户功能开通;全国碳市场收盘价首破70元/吨。
一、碳中和政策周报
1、首个全国生态日来了
2023年8月15日,我国迎来首个全国生态日。今年全国生态日的活动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全国生态日是中国首个以“生态”为主题的节日。今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当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成为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行动。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面对生态环境问题,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首个生态环境日的设立,促进生态文明思想的大众化传播,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促进我国绿色转型与低碳生活。
2、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实施美丽中国建设第一次正式评估
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中央宣传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主场活动开幕式上表示,要制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政策举措,深入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加快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郑栅洁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认真履行“双碳”协调职责,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持续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加快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支持先进适用技术示范应用。
此外,为了科学反映全国及各地区工作进展成效,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持续完善指标体系、优化技术方案,组织实施美丽中国建设第一次正式评估。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如今我国仍面临着严峻生态环境问题,建设美丽中国还需要加大政策的支持。
3、CCER交易开户功能开通
近日,北京绿色交易所发布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系统(以下简称“交易系统”)账户开立的相关事项通知。通知表示,即日起可以向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系统管理机构(北京绿色交易所,以下简称“交易系统管理机构”)提交登记账户和交易账户开立申请材料,申请材料清单及要求见交易系统网站《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联合开户须知(1.0版)》,其交易功能开通时间另行通知。新自愿减排注登系统登记账户开立申请材料由交易系统管理机构初审通过后,提交至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管理机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复审通过后,由注登系统管理机构完成登记账户开立。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系统账户开立利于鼓励更广泛的行业、企业参与温室气体减排行动,推动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4、六部委发文促进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国资委等部门印发《关于促进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23〕1030号)。
意见提出,到2025年,集中式风电场、光伏发电站退役设备处理责任机制基本建立,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相关标准规范进一步完善,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到2030年,风电、光伏设备全流程循环利用技术体系基本成熟,资源循环利用模式更加健全,资源循环利用能力与退役规模有效匹配,标准规范更加完善,风电、光伏产业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形成一批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产业集聚区。
意见部署了6方面重点任务,即大力推进绿色设计,建立健全退役设备处理责任机制,完善设备回收体系,强化资源再生利用能力,稳妥推进设备再制造,规范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置。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近年来,我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机规模居全球第一。在产业加快升级和设备更新换代的同时,这些新能源设备面临批量退役问题。退役风电、光伏设备的循环利用,是新能源产业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关键。
5、绿色供应链服务企业行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8月15日,在首个全国生态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发起的“绿色供应链服务企业行”启动仪式在京举行。据介绍,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创新型环境管理方式,在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中融入了全生命周期、生产者责任延伸等理念,通过绿色供应商管理、绿色采购等起到“以点带线”和“以线带面”的作用,带动供应链上相关企业持续提高绿色发展水平。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副主任李毅锴在致辞中表示,“绿色供应链服务企业行”作为公益性专家活动,旨在帮助企业构建和完善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以形成供应链上大中小企业协同绿色低碳发展的新模式,提升参与企业供应链的绿色韧性。到2025年,此活动计划服务50家左右企业。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绿色供应链管理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是基于供应链管理技术和绿色制造理论,促进实现企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从生产端实现绿色经济转型发展。
二、绿色金融周报
1、全国碳市场收盘价首破70元/吨
8月15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挂牌协议收盘价报70.07元/吨,较前一日上涨2.55%,创全国碳市场开市以来的新高。
该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18,609吨,成交额1,303,865.00元,开盘价72.00元/吨,最高价72.00元/吨,最低价69.80元/吨,收盘价70.07元/吨,收盘价较前一日上涨2.55%。无大宗协议交易。全国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18,609吨,总成交额1,303,865.00元。截至今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242,545,099吨,累计成交额11,193,122,224.01元。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已满两周年,从首个交易日的48元/吨涨到目前的70元/吨,碳价稳中有升。与国外相比,中国的碳价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未来,随着碳市场的不断扩容,碳价是否会持续上涨值得期待。
2、中国林业碳票首次跨省销售
8月15日,由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三明市人民政府主办,三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乐县人民政府承办的首个全国生态日福建活动在三明市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举行。现场举行了沪明合作•将乐县林业碳票销售签约仪式。上海汇洲建设集团签约购买将乐县白莲镇墈厚村、安仁乡洞前村2万吨林业碳票,其中,墈厚村8013吨、洞前村11987吨,成交价30万元人民币,用于企业自身碳中和,这是全国首次林业碳票跨界、跨区域销售。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此次交易让无价之宝变成村民的有形收入,间接促进环境的保护。同时,购买碳汇用于企业自身碳中和,让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履行企业责任,并且通过这样的方式还可以助力三明的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
3、1771家上市公司披露ESG报告:A股披露率达33.80% ,金融行业占八成
近期,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1世纪资本研究院对相关情况加以梳理,完成并发布《A股上市公司ESG表现暨21世纪“活力•ESG”实践案例集锦报告(2023)》(下称《报告》),该《报告》将上架至21财经APP智库。
该《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8月1日,全部A股上市公司中有1771家独立披露了ESG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以下统称为“ESG报告”),占比33.78%,也就是说A股上市公司ESG报告披露率略超三成。金融行业ESG报告披露率均稳居A股上市公司前列。目前,金融业上市公司(申万)共130家。据21世纪资本研究院统计,截至2023年8月1日,金融业披露ESG报告者105家,披露率80.77%。包括42家银行、47家证券公司、6家保险公司,10家多元金融公司。银行方面,根据Wind,截至8月1日,国内上市银行共有43家,均发布了2022年ESG报告,且都涵盖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维度。证券公司方面,《报告》统计,截至8月1日,在按申万行业划分的50家券商中,仅国盛金控和哈投股份2022年未披露ESG报告,其余48家均已发布,披露比率达96%。保险机构方面,《报告》统计,目前A股上市保险机构共6家披露2022年ESG报告。根据Wind数据,截至8月1日,市场上共有ESG基金785只。其中,ESG主题基金309只(纯ESG主题基金111只,ESG策略基金198只);泛ESG主题基金476只(环境主题364只,社会责任主题87只,公司治理主题25只)。年初至今新成立的ESG基金共108只。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如今ESG是无法被忽视的命题,企业发布ESG报告也是必然趋势,但对于报告发布没有硬性要求及规范统一的标准,因此我国在ESG报告披露及报告质量方面都有待提高。
4、交通银行发放2.5亿元贷款支持湖南风电项目
近日,交通银行湖南省分行为城步风车坳风电场工程项目发放贷款2.5亿元,用于支持项目风机采购、风机运输及修建道路,城步风车坳风电场工程项目位于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境内,项目规划总装机规模为15万千瓦,分两期建设,首期拟安装16台单机容量为6250千瓦的风机,建设规模为10万千瓦。
交行长沙名城支行了解到客户需求后立即开展对接,客户经理单程驱车380公里,上门服务16次,为客户量身制定融资方案,与邵阳分行联合上报项目授信,先后投放贷款资金0.5亿元和2亿元。今年以来,湖南省分行积极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截至6月末,分行绿色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37%。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新能源项目的顺利开展需要稳定的资金流支持,交行分行的支持高效解决了项目单位融资需求,加快了工程进度。
5、中国农业发展银行:7月末绿贷余额523.69亿元
今年以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福建省分行围绕打造“绿色银行”信贷品牌,聚焦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节能环保、绿色服务六大绿色产业,持续加大信贷投放。截至7月末,共向158个绿色项目投放绿色贷款174.04亿元,项目数和累放额分别同比增长64.58%、68.22%。7月末,绿贷余额523.69亿元,比年初净增156.97亿元,增幅42.81%。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绿色贷款为壮大绿色产值注入农业政策性金融动能,助推福建绘好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画卷。
6、中诚信绿金:绿色债券累计发行273只,规模5149.60亿元
近日,中诚信绿金发布2023年ESG债券市场运行分析7月报。
针对一级市场绿色债券发布情况,报告显示 ,2023年7月,偿还压力减轻导致信用债发行整体缩量,受此影响国内市场绿色债券发行量与发行规模有所回落。2023年7月,国内市场共发行40只绿色债券,规模共计478.68亿元,发行只数与规模较6月环比分别下降9.09%和45.44%;较去年同期发行只数同比增长5.26%,发行规模同比下降12.02%。其中2023年7月碳中和债券共发行12只,规模共计178.11亿元;蓝色债券发行1只,规模为1.00亿元;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挂钩双贴标债券发行1只,规模为20.00亿元。截至7月末,2023年国内绿色债券已累计发行273只,规模达5149.60亿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发行只数下降9.30%,发行规模增长10.37%。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绿色债券能够实现企业绿色融资需求,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是实现绿色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力,绿色债券的发行情况值得关注。
7、北京首例碳配额交易案一审宣判
8月14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四川某发电公司诉北京某环保公司合同纠纷一案。经公开开庭审理,朝阳法院一审认定双方合同关系合法有效,北京某环保公司违约,依法判决北京某环保公司向四川某发电公司支付碳排放配额采购差价款289万余元及利息。其利息以2891844.9元为基数,按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标准,自2022年2月1日起计算至差价款付清之日止;并驳回四川某发电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民事主体在碳排放配额交易中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和产业政策,依法依约履行义务。如果民事主体只唯商业利益回避社会责任,碳排放配额交易市场容易出现阶段性供需失衡、价格大幅波动等问题,不利于节能降碳工作的稳步推进。(李德尚玉 何云)
责任编辑: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