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时间:2022-05-30 17:17
中国电力新闻网讯 通讯员 刘志超 报道 2台翻车机、3座煤场、4.6公里皮带、14公里铁路,每年运输、接卸、储存、混配天然煤300万吨,这一串数字,就是大港电厂燃料运行车间工作的缩写。
该车间主要负责企业燃煤的接卸、储存、输配等工作,工作点多、面广、战线长。伴随着企业的成长发展,该车间始终将安全标准作为工作的基石,将创新突破作为提升的抓手,将党建引领作为指路的明灯,带领职工为企业电力生产的“口粮”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实现38年超亿吨燃料运输无事故的骄人成绩。
安全筑基、标准强魄
“没有安全,别的都是瞎扯。”这是燃料运行车间每一位职工日常工作中的口头禅,也是他们多年来对待安全工作如履薄冰的敬畏和谨慎。
走进车间的楼道,一幅幅员工自己书写制作的安全警句、漫画剪纸便跃入眼帘,饱含员工对安全工作认识与理解的安全文化作品无不透露出这个老车间深厚的传承和底蕴。
近年来,为保证车间安全工作零违章,车间开展了“安全规章从头学”活动,将安全规章与事故教训对照学习,将历史教育融入规章制度学,深入浅出,使大家收获颇丰。借鉴国铁安全管理经验和企业铁路运输实际,铁路运行实施了《铁路调车作业红线卡控措施》,机车运行录像进行每日检查,实行铁路作业全程监控,将标准作业管理渗透至每一项工作,从源头避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强化车间消防管理工作,加强输煤系统冲洗、防火工作,完善新增煤棚消防系统的运行巡查试验标准,认真做好消防喷淋系统定期检查试验,全年完成消防水喷淋实验12次,电缆桥架冲洗12次。
隐患无小事,结合燃料运行特点和安全生产实际,该车间不断加大隐患排查力度,成立多个攻关小组摸排隐患,拾遗补阙。针对铁路专用线9—10公里区域南港铁路桥墩影响机车出站瞭望的问题,信号班攻关小组认真研究解决方案,通过优化接线方式及故障报警逻辑,在该区域加装辅助信号,排除了行车安全隐患;机务班攻关小组针对机车冷却水加注自来水问题,自己动手制作机车加注冷却水装置,将水源更换为化学除盐水,减少冷却系统腐蚀,提高系统安全性。
多年深耕安全,车间逐渐形成了人员现场行为规范,设备运行健康,作业环境安全无死角的良好态势。
“眼看、手攥、记录全”这是燃料运行人员巡检操作的常见动作,也是保证配煤质量的基本功。为确保进入锅炉的燃煤达到设计要求,车间以标准化、精细化为抓手,规范流程及操作,从简单的执行“三票三制”到全面落实标准化规范,全面推行定置管理,实现巡检大卡制,确保巡检的数量和质量。编制ERP标准化操作票,将设备定期试验及轮换工作录入任务管理系统,规范定期工作。煤场管理实施规范化堆存,利用数字煤场管理系统,实现精准配煤。引进吸收国铁运行管理经验,实施半军事标准化管理模式,全面提升铁路运行的管理水平。一系列标准化管理手段的实施,彻底改变了燃料运行系统的面貌,也扭转了常人对燃料脏乱差的认识,“刮风二两煤,下雨黑水走”的燃料旧貌一去不返。
创新突破、开源节流
“看,我们的斗轮机上没人操作也能自动取煤!”燃料运行车间主任姚春庄骄傲地介绍说。
监控画面中,庞大的斗轮机正如探入煤场的钢铁巨龙,轰鸣着,翻滚着,自动定位、自动堆料、自动取料、全数据监控,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挥洒自如。就在2022年3月18日,该车间煤场1号斗轮机无人值守研究改造圆满完成,正式投入运行,实现了斗轮机自动定位和堆、取料作业远程全自动控制无人值守,也标志着燃料系统科技创新突破性的飞跃。
作为常年和煤打交道的老伙计,燃料运行车间地处偏僻,环境艰苦。冬季迎风冒雪,夏季头顶烈日,24小时的坚守,随时接车、随时上煤,老一辈燃料人用拼搏奉献承担着常人难以忍受的艰难困苦,保障着企业的燃煤供应。但近年来,随着人员退休及老龄化加剧,车间缺岗缺人情况愈发严重。面对影响车间发展的困局,车间上下咬紧了牙下定决心,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解放劳动力,只有创新才能突破重围、浴火重生。
说干就干,在企业的支持下,自2020年开始,车间先后完成了入厂煤全自动采样、输煤高清监控、翻车机自动翻卸、斗轮机无人值守、煤场数字化管理等改造项目,全面提高了燃料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改善了作业环境,降低了运行人员的工作强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原先需要18人才能完成的工作任务,现在11人便可完成。
“我们管的可是全厂的‘口粮’,颗粒归仓、马虎不得!”清煤监督组的三名职工带领清煤外委队伍日复一日地履行着他们的职责。随到随动,随翻随清。为确保每一粒煤都留在厂里,他们检查一丝不苟,不放过车皮的每个角落。在冬季时,冻帮冻底现象十分常见,为了监督清除干净残煤,他们在寒风中一干就是四五个小时,满身挂满了冰霜,可里面的衣服却早已湿透。凭着这股“颗粒归仓”的执着,他们全年检查车厢5万多节,清扫车底燃煤1.8万吨,为企业节约费用1319万元。
铁路调度合理制定调运计划,减少单机运行,提高排空取重效率,实现节油15.18万元;铁路运行认真研究机车闸瓦的磨损角度,优化闸瓦架设计,节省维修费用12万元;各运行值严格管理煤场温度,将煤场损耗降到极值,实现入厂入炉煤热值差为零······这样的开源节流工作在燃料运行车间随处可见,已然成为了刻入干部职工骨子里的信念和习惯。
支部领路、党员先行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 刚劲的歌声回响在燃料翻车机厂房内,红旗猎猎,气势恢宏。燃料运行车间“老兵的第二阵地”党员突击队正在热火朝天地开展着燃料区域文明卫生治理义务劳动。
燃料运行党支部现有党员36名,其中退伍军人有23人,占车间党员人数的三分之二。这其中有昔日戍边保疆的英雄,有工程部队的楷模,也有中南海守卫的战士。燃料运行党支部结合支部退伍军人多的特点,发挥军人退伍不褪色的优势,打造了“老兵的第二阵地”党建特色品牌,把军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作风和传统带到了车间、支部和班组,在抓安全、保生产、降成本、增效益的各项工作中,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们要24小时不间断作业,无论来几列车,我们都要把它卸下来!”在2021年10月份开始的能源保供战中,为使来煤卸的下、供得上,“党员突击队”临危受命,车间主任、支部书记亲自上阵,带领20余名突击队员补充到来煤接卸各条战线,确保到车、接卸、排空各环节畅通高效。经过10天的连续奋战,增储燃煤14万吨,为企业能源保供提供了坚强的“口粮”保障。
退伍党员王宝和是一名翻车机主值班员,工作中从来不知疲倦,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他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带领翻车机人员团结一心,每次总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整列车的翻卸任务,在岗位上一干就是30年。输煤主控党员刘文琨肩负设备停送电和混配煤任务,输煤主控室为中枢核心岗位,工作要求精确、严谨,他执行安全措施一丝不苟,积极到现场核实煤湿程度,综合考虑配煤指标,避免堵塞磨煤机,影响机组运行,工作多年来,从未发生人身、设备不安全情况。
“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燃料运行车间凭借着团结的力量、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取得了一次次骄人的成绩。近年来,车间多个班组获得上级公司4星、5星级班组命名,车间、支部多次获得上级公司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表彰。2022年5月,燃料运行车间获得天津市工人先锋号命名表彰,又在该车间荣誉簿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下一步,我们还要探索开发机器人智能巡检和AI虚拟技术的普及应用,那个时候,咱们燃料工作肯定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姚春庄对燃料运行车间的发展信心十足。
责任编辑:周小博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7区18号楼
邮编: 100070
Copyright©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电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